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华传奇 > 第48章 她没开药方,开的是天门

惊华传奇 第48章 她没开药方,开的是天门

作者:初杨续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1:46:37

北境八百里加急,军情如火。

苏锦言指尖捏着那封火漆密函,纸面尚带余温,仿佛是从战火中抢出的一线生机。

她眸光冷凝,一字一句读完,唇角却缓缓扬起一丝极淡的弧度——不是笑,是猎手看见猎物踏入陷阱时的从容。

“赤面瘟?”她低声呢喃,眼中寒光掠过,“来得倒是时候。”

陆先生捧着账册匆匆进来,额上沁汗:“小姐,兵部连下三道文书,催‘九转回春散’五百剂,三日内必须送达北境前线。可……蛇心兰库存不足三成,南岭采药队最快也得十日才能返程。”

他话音未落,已自觉摇头。

此药为军中常备救命丹方,历来由太医院监制,如今突现怪疫,朝廷竟点名要她济世庐配药,既是信任,更是逼宫。

苏锦言没答,只踱至案前,摊开一幅泛黄的城郊地脉图。

烛火摇曳,映得她眉眼深邃如渊。

忽然,她指尖一点城西角落:“昨夜地脉阵心开花的那株变异兰,形似蛇心,却生双蕊——你可记得?”

陆先生一怔:“那是废土重生之兆,属阴阳逆生奇象,从未入典,怎能入药?”

“典籍不曾载,便不能用?”她冷笑,“我母遗留残篇中有言:‘药无定性,症无常形,唯变不破’。这株兰长于凶地,吸地脉浊气而化清灵,正是克毒良材。”

她转身就走,斗篷翻飞如夜鸦展翼。

药田在城西荒丘,曾是乱葬岗,后被她以“九宫归元药阵”镇压戾气,种下灵植。

此刻月华洒落,那一株金蕊雪兰旁,果然生出一茎异兰——通体靛青,花瓣如火焰倒卷,中央并蒂双蕊,在夜风中微微颤动,似有生命。

苏锦言亲自执银刀,割取双蕊,置于玉钵中研磨成浆。

幽香弥漫,带着一丝腥甜,像是血与土交融的气息。

杜仲站在一旁,年少脸庞写满担忧:“师父,此兰从未见诸医案,贸然试药,万一……”

“万一毒发身亡?”她抬眸看他,目光沉静如古井,“那你记住,若我一个时辰未醒,立刻用冰蟾粉封穴护心,再灌下三钱甘露解毒汤。”

说罢,她将一滴药液滴在指尖划破的伤口上。

众人屏息。

片刻后,她手臂骤然发麻,皮肤泛起淡淡青痕,呼吸微滞。

但她脉搏依旧平稳,瞳孔未散,反似体内有股热流自经络奔涌而起,冲击百骸。

她闭目感受良久,睁眼时,眸底燃起灼灼精光。

“毒性可控,且能激发人体抗邪之力。”她斩钉截铁,“立即重制药方,以双蕊替蛇心兰,辅以七叶一枝花、鬼臼根、冰蟾粉三分之二量——新方命名为‘赤解散’!每剂另附说明:服后若现亢症,速配冰蟾粉二厘压制。”

命令下达,药庐灯火通明,上百药童连夜制药。

苏锦言亲自监工,每一味药材都亲手过秤,每一道工序皆严苛至极。

药成之时,天边微亮。

五十只樟木药箱整齐排列,锁扣贴封条,印着济世庐火漆印记。

石铁头率二十名脚夫整装待发,粗布裹身,兵器藏于扁担之中。

“走水路。”苏锦言下令,“避开官道,绕通源药行耳目。”

石铁头抱拳:“小姐放心,弟兄们都是亡命徒出身,刀山敢闯。”

她点头,却未松半分警惕。

果然,船行至第三日,江面雾浓如纱,两岸芦苇丛生。

忽闻破空之声,数十支黑羽箭自雾中激射而来,箭尖泛蓝,涂有毒液!

“有埋伏!”石铁头怒吼,挥斧格挡,肩头仍被擦伤,瞬时肌肉僵硬,几乎握不住兵器。

七八名脚夫中箭倒地,口吐白沫。

整艘船陷入死局。

就在此刻,江心浪花翻涌,四艘巡河快艇如鬼魅般从芦苇荡杀出,船上水师弓弩齐发,精准射杀蒙面劫匪。

领头校尉高喝:“奉知府夫人令,护送济世庐药箱安全过境!”

原来半月前,知府夫人患顽疾失眠,苏锦言赠其“安神枕”,内含七种宁神草药,一用即效。

今日恩义,终得回报。

混战持续半个时辰,二十名护卫浴血奋战,三人重伤,无人退后。

药箱完好无损。

苏锦言立于码头远望,看着船只靠岸,手中紧攥的银针终于松开。

她望向北方。

风沙滚滚,战鼓隐隐。

那一碗药,还未送到。

但有些人,已经等不及了。

第49章 她没开药方,开的是天门(续)

北境风雪如刀,撕裂长空。

济世庐的药箱抵营那日,恰逢大雪封山。

军帐连绵如铁,却掩不住营中弥漫的腐臭与呻吟。

赤面瘟已蔓延半月,军中十停去了三停,将士高烧不退,面皮溃烂如血浆泼面,连军医都束手无策,只敢远远烧毁尸体,深埋雪坑。

副将王铮立于帅帐外,捧着一碗刚熬好的“赤解散”,手微微发抖。

“这药……非太医院所出,药材名不见经典,制法也前所未闻。”他声音低沉,满是疑虑,“万一服下后全军暴毙,末将百死莫赎。”

帐内寂静如死。

良久,一道冷冽如霜的声音响起:“若不试,便等死。”

萧无衍掀帘而出。

玄甲未卸,战袍染血,眉骨处一道新伤尚未结痂。

他眸光如刀,扫过副将手中药碗,抬手便夺。

“让开。”

他大步走进最重的疫帐,寒风卷雪扑入,映得帐内数十具垂死躯体如鬼影摇曳。

一名年轻士兵蜷缩角落,呼吸微弱,脸上疮口流脓,指尖发黑——已是回天无望之象。

萧无衍蹲下,一手托起他的头,一手端碗,将药汁缓缓喂入其唇间。

动作极稳,仿佛不是在喂药,而是在执行一场无声的仪式。

“这是济世庐苏大夫所制。”他低声道,声音不大,却穿透了整座营帐,“她说,药能救命。我信她。”

帐外将士静立如石,连呼吸都放轻了。

三时辰后,奇迹发生。

那士兵竟缓缓睁眼,烧退了七分,脸上溃疮开始结痂,喉间发出沙哑的“咳”声。

军医冲上前探脉,惊得几乎跪倒:“脉象回升!邪毒退散!这……这当真是活死人、肉白骨!”

消息如雪崩般传遍全军。

萧无衍站在点将台上,风雪扑面,黑袍猎猎。

他抬手一挥,声音如雷贯耳:“即刻起,全营换药!所有‘赤解散’优先供给屯田兵与辎重营!”

副将愕然:“可是……亲兵营与前锋营……”

“他们是兵,能战。”萧无衍冷冷打断,“但屯田兵是根。他们种粮、运粮、养活三军。若他们倒了,大军不战自溃。”

他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冻得发紫的脸:“我要的不是一支能打仗的军队,而是一支记得为何而战的军队。”

全军肃然。

那一夜,军营灯火通明,药炉不熄。

士兵们自发排成长队,只为领一碗“赤解散”。

有人跪地叩首,喊出“谢济世庐苏大夫”;有人将药碗高举过头,如敬神明。

萧无衍独坐帐中,提笔写密信,墨迹沉凝如血:

“济世庐所供非药,乃军心。

一剂药,救的不是一人一营,而是三万将士对朝廷最后的信任。

苏锦言……她没开药方,开的是天门。”

信封火漆印下,他眸光幽深,仿佛已看见那女子立于万民之上,执银针破山河桎梏。

——而他,愿为她执剑,斩尽魑魅。

与此同时,京城风云暗涌。

太医院首席黄老药师亲率十二弟子,捧着空药匣登门济世庐,态度前所未有的谦卑。

“苏大夫,老夫行医五十载,从未见过如此奇效之方。”黄老双手奉上药样,“敢请当面赐教‘赤解散’炼制之法,以正医道!”

苏锦言立于药庐正堂,一袭素青长裙,发间无饰,却气度天成。

她未推辞,只淡声道:“可。”

当众开炉,她亲自执火,取双蕊兰为引,七叶一枝花为君,鬼臼根为佐,冰蟾粉为使,每一步皆分毫不差。

药香升腾时,竟引得院中灵鸟低鸣,似有感应。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命人打开药田禁地,任太医院众人查验那株变异兰。

“此兰生于凶地,吸浊成清,非废,乃宝。”她立于田埂之上,声音清冷,“医者若只信典籍,不知变通,如何救得了急症危局?”

黄老听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医道本应济世,而非拘泥!苏大夫此方,当载入《新本草》!”

他当场跪地一叩:“老夫恳请朝廷,荐苏大夫入太医院任客卿,执掌疫病司!”

满堂哗然。

苏锦言却只是轻轻摇头,未应,也未拒。

夜深人静,她独自登上济世庐新建的观星阁屋顶。

寒风扑面,京城万家灯火如星河铺展,而皇宫深处,那片金瓦红墙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她取出怀中一枚古旧罗盘——灵枢仪。

那是母亲临终前塞入她手中的遗物,通体青铜,刻着晦涩星纹。

多年来,它一直沉寂无声。

可今夜,指针竟微微颤动,继而缓缓转动,最终死死指向皇宫方向——乾清殿!

苏锦言眸光骤冷。

地脉司……那个自先帝起便隐于宫中、掌管龙脉风水的神秘机构,开始反噬了。

她指尖抚过罗盘边缘的刻痕,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线索:“九宫归元,镇煞安魂;若阵重开,天门自启。”

原来,她以药阵镇压城西乱葬岗,重启“九宫归元阵”,不仅唤醒了灵植异变,更触动了沉寂百年的地脉中枢。

而地脉司,是当年亲手害死母亲、篡改药典、掩盖毒源的幕后黑手之一。

“你们怕的,从来不是一场瘟疫。”她唇角微扬,寒意彻骨,“而是有人,真正读懂了大地的脉搏。”

风起云涌,棋局已变。

她不是在治病,她是在以医术为刃,剖开这王朝百年积弊的腐肉。

而此刻,宫中某间尘封多年的库房内,一名老太监颤抖着合上一本泛黄手札。

封面字迹斑驳,却清晰可辨:

“龙脉镇压之法——唯惧‘九宫归元阵’重启。”

他瘫坐于地,眼中尽是惊怖:“她真的……唤醒了天门?”

夜尽天明。

济世庐前,朝廷钦差捧着圣旨而来,身后跟着礼部仪仗。

青袍玉带,宫制赐服,赫然在列。

苏锦言未迎,未谢,只静静立于门内,望着那身象征身份跃迁的朝服,良久,轻声道:

“母亲,我来了。”

宗祠内炭火未熄,暖光摇曳。

她换上朝廷赐袍,青衫玉佩,再非婢女装束。

缓步走向母亲灵位前,指尖轻抚牌面,忽转身对郑族老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