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华传奇 > 第261章 她不说话,可天下都在替她开口

惊华传奇 第261章 她不说话,可天下都在替她开口

作者:初杨续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1:46:37

静室里的烛芯“噼啪”爆了个花,苏锦言指尖的蓝花瓣被火星子烫得蜷起边缘。

她却似未觉,只望着窗棂外被夜风吹得簌簌作响的蓝花树——前世此刻,她该在苏府柴房里啃冷馍,听着嫡姐在正厅与萧无衍推杯换盏;今生此刻,三千六百人喊着她的名字,声浪能掀翻半座京城。

“小姐,您这手都攥了半夜花瓣了。”小蝉端着参汤过来,见她掌心一片碎蓝,眼尾又泛起红,“天快亮了,喝口热的,歇会儿吧?”

苏锦言松开手,碎瓣落进青瓷盏,在参汤里浮成个歪歪扭扭的“人”字。

她抬眼时,眼底虽有倦意,却亮得惊人:“小蝉,你记得三年前在西市,那个抱着发烧儿子跪了三天求太医院开门的农妇么?”

小蝉顿住,喉头哽了哽。

那年她跟着苏锦言去西市采买药材,正撞见那农妇被太医院的门房用扫帚抽,孩子烧得直抽搐,门楣上“非官眷不得入内”的金漆牌子晃得人眼疼。

“她今日也在楼下喊我名字。”苏锦言指尖抚过案上铜制徽牌,边缘刻着的“千医令”三个字被磨得发亮,“不是因为我比太医院那些老东西高明,是她终于敢信——有人会为她儿子的命弯下腰。”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响,“咚——咚——”敲过五下。

小蝉正要再劝,忽听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门帘一掀,杜仲裹着晨雾冲进来,腰间的药囊撞在门框上,“哗啦”撒出半把川芎。

“苏先生!”他额头沾着露水,声音里带着未褪的激动,“南边三州传回信儿,百姓自发建了蓝花堂!青水县有个接生婆照着《残卷》里的‘保生汤’改了方子,救了难产的新妇;云州老猎户用您教的‘温经针’治好了寒腿,现在每天在堂里教十个穷人扎针!”

可说到最后,他眉峰又皱起来:“只是...只是这些堂子有的挂着蓝花,却收百姓的银钱;还有个游医自称得您亲传,开的方子根本不对症——”

“所以要给他们立规矩。”苏锦言将铜徽牌往桌上一按,“去取笔墨,我要写《千医盟约》。凡持‘千医令’的,必须过三轮考校:初考认药辨性,二考临症施针,三考...考他们敢不敢把药方子写在墙上,让百姓挑错。”

杜仲眼睛亮了:“那第三条——”

“让百姓当考官。”苏锦言抽出笔,墨汁在宣纸上洇开,“立誓时要对着蓝花起誓:‘不以贵贱分生死,不因金银易仁心’。违誓的,摘了令,永远不能再穿青衫行医。”

话音未落,外间忽有苍老的咳嗽声。

赵德昭扶着门框站在廊下,晨露打湿了他灰白的胡须,手里还攥着卷残旧的竹简书:“老臣在门外听了半日,苏姑娘这盟约...竟暗合《周官·医师》里‘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的古制。”他颤巍巍走进来,竹简书摊开,“您看,这里写‘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可千年来有几个医家真做到了?”

苏锦言放下笔:“赵大人觉得,这是要另立一套与太医院并行的体系?”

“岂止并行。”赵德昭指节叩了叩案上的《青囊残卷》,“太医院的医案锁在金匮里,您的医理却长了腿,能走到田间地头。老臣活了六十岁,今日才算明白——真正的医道,不该是高门里的古董,该是井边的吊桶,谁渴了都能提起来喝。”他突然撩起官袍跪下去,额头几乎触到青石板,“老臣愿为您说动内阁,把‘千医盟’写进《大夏令》!”

苏锦言要扶他,却被他攥住手腕。

那双手因常年批奏疏磨出厚茧,此刻烫得惊人:“苏姑娘可知,昨日内阁议事,有人说您‘动摇国本’?老臣把您治瘟疫时写的《救急十二策》拍在案上——那上面记着‘疫起七日,先救染者;疫起十日,再问尊卑’,比圣人训诫还明白!”

正说着,门帘又被掀起。

秦九裹着风进来,玄甲上还沾着泥点,手里捏着半封烧焦的信:“刚在西城门截的。苏府旧管家勾着前太子余党,买了三个将死的流民,要在今日散布谣言,说您的针法是邪术,害死了人。”

静室里的温度陡然降了几分。

小蝉“啪”地捏碎了茶盏,杜仲握紧了腰间的针囊,赵德昭的胡子都在抖:“这些腌臜东西!”

苏锦言却笑了,指尖轻轻敲着《千医盟约》的草稿:“来得正好。去告诉城南大市的牙行,今日午时设公开施诊台。”她抬眼看向秦九,“挑三个病人:一个是那三个‘暴毙’家属最恨的寒症,一个是毒疮溃烂的,还有...就挑西市那个农妇的儿子,他该又发烧了。”

“苏先生!”杜仲急了,“这是冒险!要是针下去没效——”

“所以要请太医院的人监看。”苏锦言从妆匣里取出母亲留下的银针,在烛火上烤得微红,“去请王院正,就说我苏锦言的医术,经得太医院的眼,也经得天下人的眼。”

第三日午时,城南大市挤得水泄不通。

施诊台搭在老槐树下,三张草席上躺着三个病人:左边的老头咳得背都弓了,右边的少年腿上烂疮流着脓,中间的小娃烧得直抽搐——正是当年那个农妇的儿子。

苏锦言穿着青衫立在台前,发间只插了支蓝花簪。

她扫过人群里几个缩着脖子的身影(她知道那是苏府旧人),又看向太医院王院正:“王大人,请验过病人脉象。”

王院正捻着胡须上前,三指搭在老头腕上,脸色渐沉:“肺寒入络,最多撑不过半个时辰。”又去看少年的腿,“金刃毒疮,毒气已攻心,回天乏术。”最后摸小娃额头,“惊风症,这烧再退不下来...恐成痴儿。”

人群里响起抽气声。有婆子抹着泪喊:“苏姑娘可别硬撑啊!”

苏锦言却不慌,取过银针包。

第一针扎向老头“肺俞”,第二针“定喘”,第三针“太渊”;转到少年身边,针入“合谷”“委中”“血海”;最后到小娃跟前,“百会”“大椎”“涌泉”三针齐下。

阳光透过槐叶洒在针尾,每根都泛着细碎的光。

半柱香后,老头的咳嗽轻了;少年的烂疮开始结痂;小娃的额头慢慢凉了,忽然“哇”地哭出声。

“活了!”人群炸了锅。

那个农妇扑上来抱住小娃,眼泪砸在他脸上:“我的儿!我的儿!”有百姓冲去撕了墙上的谣言告示,有人把蓝花往苏锦言怀里塞,连王院正都凑过去看药方,突然惊呼:“这‘温肺汤’的配伍...只有《青囊残卷》里才有!”

话音未落,城外传来悠长的号角声。

众人抬头,只见东边官道上腾起漫天烟尘,一面黑底金纹的帅旗破雾而来,“迎后”二字被风扯得猎猎作响。

玄甲军的铁蹄声震得青石板发颤,连老槐树的叶子都簌簌往下掉。

苏锦言站在施诊台上,望着那面旗子越来越近。

她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一下,两下,和马蹄声撞在一起。

风掀起她的衣角,吹得蓝花簪上的花瓣轻轻摇晃——像极了母亲当年教她认药时,药田里随风起伏的蓝花海。

“将军,京城到了。”亲卫的声音混在风声里。

萧无衍勒住战马,玄铁枪尖挑起一缕蓝花香气。

他望着城楼上那个青衫身影,喉结动了动。

帅旗在头顶翻卷,“迎后”二字映着日光,亮得人睁不开眼。

“扎营。”他声音低哑,“派人给宫里递话:玄甲军驻京郊,不踏皇城一步。”顿了顿,又补了句,“再让人送拜帖去济世庐...就说,战王萧无衍,求见苏医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