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华传奇 > 第254章 她拒戴凤冠那晚,却让全城女人换了头巾

册封大典前夜的风裹着药香钻进济世庐的窗棂,苏锦言指尖还留着凤冠东珠的凉意。

九重凤冠静静躺在红绸木匣里,十二串垂旒在烛火下晃出碎金般的光,最中央那颗东珠上,“医”字的刻痕被她摸得发烫——萧无衍总说要给她全天下最贵重的东西,可此刻她望着匣中物,喉间竟泛起苦意。

“主母?”

红裙女子的声音从廊下传来。

她今日卸了脂粉,素面下一道旧疤从眉骨斜贯至下颌,那是三年前为护难产的农妇,被恶仆用茶盏砸的。

苏锦言记得初见时,这女子缩在柴房角落,怀里紧抱着个襁褓,说“我能熬药,求您别赶我走”。

“进来。”苏锦言转身,指尖掠过案头未干的靛蓝布样。

断渊草的绣样在烛光里泛着幽光,那是她母亲医经里记载的,长在悬崖断壁间,根系能攀住石缝往上长的野草。

红裙女子跪下来时,膝盖磕在青石板上发出闷响。“您召我,可是要......”

“你说,女人最想要什么?”苏锦言打断她。

对方猛地抬头,眼里的光晃得烛火都颤了颤。

她喉结动了动,声音像被揉碎的棉絮:“活下去......堂堂正正地活。”最后几个字几乎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带着血锈味——苏锦言知道,这女子的丈夫曾把她的医书扔进灶膛,说“女人的手该握锅铲”;她的公婆把她刚配好的安胎药泼在地上,骂“贱蹄子学什么悬壶”。

“好。”苏锦言摸出块靛蓝布料塞到她手里,“去把小蝉叫来。”

子时三刻,济世庐后堂的灯一盏盏亮起来。

小蝉抱着半人高的绣筐撞开木门时,发辫上还沾着线头:“主母要三万条头巾?

可染坊早关了——“

“用我房里的蓝草汁。”苏锦言掀开妆匣,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个青瓷瓶,“去年在南山种的蓝草,泡了七遍的汁子,染出来的布日晒不褪。”她指腹蹭过瓶身,想起前世自己被嫡姐推下荷花池时,怀里还护着半株蓝草苗——那时她想的是,这草能染出最好的药引标记。

小蝉的手突然顿住。

她盯着苏锦言腕间的双色鼎纹,那纹路今夜格外清晰,像活物般顺着血管爬向指尖。“主母......这是?”

“去取针。”苏锦言没接话,“把断渊草的绣样刺在头巾右角,下面绣‘持此巾者,可入医堂习术,不受夫家阻’。”她抓起案头狼毫,在布样上重重画了道,“字要粗,要让不识字的妇人也能摸出形状。”

天刚擦亮时,第一批五千条蓝头巾被装进青布挑筐。

苏锦言站在门阶上,看小桃妹踮着脚往筐里塞干桂花:“给北巷的阿婆们,她们熬药时喜欢放这个。”瘸腿的孙药婆柱着拐杖挤过来,往每个筐里塞了把银针:“我磨了三夜,针尾刻了‘济世’二字。”

“主母!”送头巾的队伍刚出巷口,就听街角传来尖笑。

穿金丝蹙蝶裙的崔家大娘子摇着团扇靠在朱门前,“庶女教人做医,莫非要满城都是‘药婆’?”她身边的丫鬟捧着茶盏掩嘴笑,茶沫子溅在青石板上,像团恶心的脓。

苏锦言脚步未停,只侧头对红裙女子道:“记下来,崔家药铺这个月的药材配额减三成。”

北巷医塾的破门板“吱呀”一声被推开时,屋里的霉味混着草席味扑面而来。

百来个女子挤在土坯房里,有裹着破棉袄的寡妇,有眼角带青的弃女,还有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脖颈上留着明显的掐痕——那是被夫家赶出来的童养媳。

“都坐。”苏锦言摘下发簪,乌发“唰”地垂落至腰。

她手指翻飞盘起青丝,将蓝头巾系在鬓边。

靛蓝布贴着皮肤的凉意让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手,也是这样凉,却握着她的手腕说:“阿言,要让天下苦药变甜。”

“从前,她们说我是贱婢。”她席地而坐,望着台下发亮的眼睛,“如今,我说我是医者。”

寂静像块被揉皱的布,突然被扯平了。

不知谁先抽了下鼻子,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呜咽。

红裙女子“扑通”跪下,额头抵着青石板:“从今往后,我们不靠男人赐名,靠双手救命!”

满屋子女子跟着跪下来,蓝头巾在晨光里晃动,像片翻涌的靛蓝海。

苏锦言喉头一热,摸出怀里的银针包:“第一课,认药。”她摊开三株草,“这是紫苏,治风寒;这是马齿苋,止血;这是蒲公英,消痈肿。”

小桃妹举着马齿苋站起来,脸上的酒窝比阳光还亮:“我奶从前用这个敷过我摔破的膝盖!”

烧伤的少女攥着蒲公英,疤痕扭曲的脸笑出了褶子:“我救那三十个孩子时,用的就是这个!”

小蝉的笔在竹简上“沙沙”划动,墨迹浸透竹青:“愿力新增二百一十七点。”

日头升到三竿时,赵德昭的礼单“啪”地拍在讲台上。

老尚书的胡须抖得像风中的枯草,铜尺砸在紫苏叶上,压出道深绿的痕:“妇人干政,败坏纲常!”他伸手要抓蓝头巾,指甲缝里还沾着昨日祭祖的香灰。

苏锦言起身拦住,袖中银针在腕间轻响。“赵大人可知,当年太后装疯三十年,是谁端汤喂药?”她指尖点向窗外,“三年前瘟疫横行,是谁背伤者上山?”又指向烧伤少女,“是你口中这些‘药婆’。”她逼近半步,眼尾的红痣像团小火,“她因试药毁容,却救了三十个孩子——你说她该不该学医?”

老尚书的铜尺“当啷”落地。

他望着少女脸上的疤痕,又看看台下攥着药草的女子,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说出话来。

“护愿阵”的玄甲在门外闪了闪。

秦九抱着长戟立在槐树下,甲叶擦过树皮的声响像在说:再动一下试试。

三日后的济世庐前,五千条蓝头巾在风里猎猎作响。

结业的“巾医”们排着队,每人手里攥着根济世针。

苏锦言站在台阶上,声音像敲在青铜鼎上:“即日起,凡巾医所开方,与太医院同效;凡阻挠行医者,以妨碍公务论处!”

话音未落,城南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八百家药铺同时挂出“巾医坐堂”的匾额,红漆未干的木牌在风里摇晃,倒比那些金漆招牌更亮堂。

青衣说书人摇着折扇穿过人群,调子抑扬顿挫:“昔日凤冠压千金,今朝蓝巾照人心——”

连宫墙里都飘出靛蓝影子。

有小宫女路过御花园时,彩绦被风掀起,露出里面系着的蓝布条,被掌事嬷嬷揪住耳朵骂“没规矩”,她却梗着脖子笑:“嬷嬷,这是巾医的头巾,能救命呢。”

册封大典当日,太和殿外的铜鹤香炉飘着龙涎香。

百官屏息等着凤冠霞帔的皇后,却见钟鼓齐鸣处,一道青衫身影缓步而来。

苏锦言头上只系着条洗得发白的蓝巾,断渊草的绣样被风掀起一角。

她站在丹陛之下,声音清越如泉:“我不需凤冠,因天下医者皆为我冠;我不坐凤椅,因苍生疾苦皆是我座。”

殿门“吱呀”打开。

萧无衍解下王冕,墨蓝医袍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他伸手牵住苏锦言的手,指腹蹭过她腕间的鼎纹:“今日起,大夏无帝后,唯有二人——一主军政,一主医政,共治山河。”

苗疆的晨雾里,郑承业坐在新盖的医塾前。

竹篱笆外,十几个女孩戴着蓝头巾跑过,笑声撞得竹铃叮当响。

他望着她们怀里的药筐,又摸摸身后母亲的墓碑,喃喃:“原来药火......真的烧到了坟外。”

而此刻的礼部值房里,赵德昭攥着茶盏的手青筋暴起。

宗人府的老令公刚走,案头放着草拟的奏疏,墨迹未干:“庶女无仪......”

窗外的蓝头巾还在飘,像要把这千年的旧规矩,都染成新颜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