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华传奇 > 第41章 贵妇抢着当股东,她笑了

惊华传奇 第41章 贵妇抢着当股东,她笑了

作者:初杨续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1:46:37

三日之后,京都的晨雾还未散尽,街头巷尾却已沸反盈天。

“你闻到了吗?昨夜睡得格外香甜,梦都没做,醒来连眼皮都不浮肿了!”

“可不是!我那老毛病——半夜心悸惊醒,竟一觉到天亮!身上还留着一股子清幽香气,像雪后初绽的莲花……”

“听说是济世庐那碗安神汤里的秘密!有人说是仙露入药,还有人说苏大夫炼的是‘梦魂丹’,专治世间烦忧。”

议论如风,吹遍坊市里巷。

而中心之人——苏锦言,正立于医馆后院,指尖轻抚一排排琉璃小瓶,内中盛着淡银微光般的液体,在晨曦下流转出月华似的柔辉。

那是她三夜未眠提炼而成的“凝脂露”。

以雪魄莲精萃为主料,辅以玉容草、白芷、茯苓等十味温和本草,经九蒸去浊、三滤提纯,最终所得不过指甲盖大小的一滴,便足以润泽整张面庞。

此物不单养颜,更能调和气血,宁神静心,正是前世贵族千金不惜重金求购的宫廷秘方。

如今,她要将它送到每一个曾被命运踩在泥里的女人手中。

当日在市集设摊,她只放出了十个试用名额,每人仅赠豆粒大小的一滴。

她亲自为她们涂抹,细细讲解使用之法,甚至留下姓名住址,承诺三日内登门复诊。

结果第二日,那十位女子竟被邻里围住追问——

有卖花女郎原本面色蜡黄、唇无血色,三日后竟肌肤透亮如新剥荔枝;

一位常年洗衣的老妇,手背皴裂如树皮,敷过凝脂露后竟泛起久违的柔润光泽;

最惊人的是城东王员外家的妾室,眼角深如刀刻的细纹,竟淡去了三分!

消息如野火燎原,短短一日之间,从胭脂铺传到茶楼,从绣坊烧到贵妇圈。

第二日清晨,济世庐尚未开门,门外已排起长龙。

马车停满半条街,珠帘掀动间,皆是绫罗华服的贵妇身影。

她们不是来治病的,而是拎着银票,只为求一瓶传说中的“凝脂露”。

“我出二十两!”

“三十两!现银!只要能插队拿到第一批!”

“我家夫人说了,谁若买到一瓶,赏银五十两!”

喧闹声中,杜仲抱着账册匆匆进来:“小姐,今日已有十七位贵妇托人送礼求购,其中……包括苏婉柔和谢夫人。”

苏锦言正在灯下描摹最后一张配方图谱,闻言笔尖微顿,眉梢轻轻一挑。

她抬眸,目光冷澈如冬夜寒星。

“苏婉柔?”她低声一笑,声音极轻,却带着刺骨的寒意,“她不是说我炼的是媚骨膏,取死人脑髓做引,蛊惑男子心智么?”

她缓缓合上手中的册子,站起身来,素白衣裙在风中微微拂动。

“既然她信这‘邪物’,那就让她一辈子活在自己编的鬼话里。”

她转身走向库房,取出最后十瓶凝脂露,亲手交给杜仲:“送去城南贫女巷,送给那些每日洗衣浆布、双手皲裂的妇人。每人一瓶,附上用法说明。”

“可……这是最后一茬存货了。”杜仲迟疑道。

“我知道。”她淡淡道,“但有些人,不配拥有干净的脸。”

杜仲心头一震,望着她清瘦却挺直的背影,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重重应了一声,抱瓶而去。

半个时辰后,十张前后对比画像被人贴上了朱雀大街的告示墙。

左边是粗糙暗沉的脸庞,右边却是水光潋滟的容颜。

每张画下都写着名字与职业:李大娘,洗衣妇;赵阿妹,卖花女;孙氏,寡居织布……

人群围拢过来,先是惊叹,继而哄笑。

“原来美人不是天生的!咱们也能变!”

“难怪那些贵夫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们花了百两银子都买不到的东西,咱们穷人家反倒先用上了!”

笑声如针,扎进深宅高院。

谢府内,谢夫人摔了整套螺钿妆匣,翡翠口脂瓶碎了一地,猩红膏体溅在白玉砖上,宛如血痕。

“贱婢!她竟敢把东西送给下等人?!”

“母亲息怒。”苏婉柔跪在一旁,脸色铁青,“她这是故意羞辱我们……分明是有备而来。”

“备?她一个庶女能有什么准备!”谢夫人怒极反笑,“传我命令,即日起,全城药材行会断供济世庐所有药材!凡敢私下交易者,逐出商会,永不得录用!”

令下如刀,一夜之间,连最寻常的当归、黄芪都被限购三分。

药铺掌柜见了杜仲,纷纷摇头闭门。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早在三日前,苏锦言就已命石铁头召集三十名脚夫,组建“药行护卫队”,专走荒山野径,绕过关卡,从北境私贩手中低价收购野生药材。

钱掌柜也早已腾出米行仓库作临时药仓,并以其商号名义运输粮包,掩人耳目。

每趟运回,皆用石灰混麻布层层包裹,伪装成陈年糙米,悄然入库。

无人察觉,那一包包“粮食”中,藏着的是她逆转乾坤的资本。

此刻,她站在阁楼窗前,望着街上越聚越多的人潮,听着那一声声热切的呼唤。

她的唇角终于扬起一丝笑意。

库存将尽,风暴将至。

但她不怕。

因为她知道——人心一旦被点燃,就再也压不住了。

而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第42章 风起青萍之末

济世庐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天光未亮,门外已是人声鼎沸。

贵妇们坐着软轿而来,丫鬟提着沉甸甸的银袋,只为争一个“会员”名额;小贩脚夫排在后头,攥着皱巴巴的铜板,眼巴巴望着那扇朱漆大门——谁都知道,十两银子换来的不只是优先看诊、新品试用,更有一纸分红承诺:年底按股分利,真金白银落袋。

“这哪是看病?这是投财神爷!”有人咂舌。

可苏锦言要的,从来不是眼前这点碎银。

她立于阁楼窗畔,素手执笔,在宣纸上缓缓写下“预售制”三字,墨迹未干,已如刀锋划开旧世规则。

她深知,百姓不怕花钱,怕的是花得不明不白。

于是她在告示墙上贴出《济世会员章程》,条条款款写得分明:每名会员登记造册,凭号取药;若未能履约,双倍返还预付款。

更有甚者,她公开账目——每日收支、药材来源、成药数量,皆由陆先生亲自誊录,张贴于外。

一时间,信者如潮。

而真正的杀招,还在后头。

“药材众筹”四字一经推出,全城哗然。

“你出五钱银,认种一株雪魄莲,收获时分你三成干货?”

“我买黄精半亩地的苗!明年这时候,我自己就能熬补汤了!”

这不是施舍,是参与。

不是买卖,是共谋。

穷苦百姓第一次觉得自己也能做“东家”。

短短一日之间,三千两雪花银滚滚入账,压得药材行会喘不过气来。

会长怒极,摔杯断喝:“她这是在吸百姓血!”

堂下幕僚冷笑一声,低语如针:“您吸的是皮肉,她吸的是人心。”

风,已从泥地里卷起。

就在行会焦头烂额之际,一辆轻巧马车悄然停在济世庐后巷。

帘幕掀动,柳三娘袅袅走下,一身烟霞色罗裙,眉目含春,却掩不住眼底久病留下的暗影。

她身后跟着七八名女子,皆是醉香楼的清倌人,面色泛青,咳嗽连连,经期紊乱者更是步履虚浮。

“苏大夫,”柳三娘一笑,风情万种中透着几分倔强,“我们这些‘残花败柳’,没人肯为咱们开方子。可你也知道,我们这张脸,就是命根子。如今你治好了我的咳疾,我愿以人脉入股——替你打通贵女交际圈,如何?”

苏锦言抬眸,目光如针,细细打量她片刻,忽而展颜:“三娘说笑了。你们不是残花,是未绽之莲。”

她转身取出一只玉瓶,倒出数粒琥珀色小丸:“此乃‘舒月丸’,专调女子气血郁结、经痛腹寒。你拿去分发姐妹们服用,有效果,再谈合作不迟。”

三日后,醉香楼传出奇事——几位常咳血的花娘竟面色红润,舞姿翩跹;一向冷艳拒客的柳三娘,竟能连唱三曲而不喘。

消息不胫而走,贵女们私底下议论纷纷:“听说柳三娘用了苏大夫的新药,连郡主都托人打听……”

于是,“花魁荐药”成了京都新谈资。

济世庐挂出“柳氏代售”木牌那日,连几位皇亲贵眷的侍女都悄悄遣人前来购买,生怕被人认出身份。

而柳三娘也不负所托,借宴席之机,将“凝脂露”赠予几位宠妾,又让她们“无意间”露出容光焕发的脸庞——上层贵妇的焦虑,远比底层更难遏制。

当日晚,陆先生捧着烫金账册步入内室,指尖微颤:“小姐,今日进账一千八百两,累计已达四千二百两,除去成本、运输、人力,净利逾两千。”

烛火跳跃,映在他脸上,也照进苏锦言深邃的眼底。

她静静翻阅账目,目光掠过每一笔支出,忽然问:“军中伤员换药周期是多久?”

陆先生一怔:“约七日一轮。北境战事频繁,将士多有刀箭创伤、毒瘴侵体,用药极耗。”

她唇角微扬,不再言语,只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几行峻峭小楷:

拟制“战备急救包”方案

主材:止血藤粉、清创露、镇痛散、防腐膏布

辅以简易银针、火折密封袋

单包成本可控于三钱银内,便于携带,适配骑兵随身配备

三日后呈递兵部

写罢,她吹干墨迹,轻轻合上纸页。

窗外月色如霜,洒在她肩头,仿佛披了一袭无形战甲。

她望着远处皇城巍峨轮廓,眸光渐冷。

赚钱?不过是第一步。

复仇?也只是中途站。

她要的,是从一根银针开始,织一张网——

一张能缠住权贵咽喉、撬动王朝根基的网。

而这张网的第一缕丝线,即将送入兵部大堂。

夜风拂过檐角铜铃,叮咚作响,似战鼓初鸣。

无人知晓,七日后,一辆黑漆官车将悄然驶入城西。

车帘低垂,印着兵部火漆印记。

一名主事官员捧着红绸包裹的公文,步履沉重地走向济世庐——

奉兵部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