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华传奇 > 第232章 她跪百姓时,连龙椅都塌了半边

惊华传奇 第232章 她跪百姓时,连龙椅都塌了半边

作者:初杨续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1:46:37

祭天三日后,京城的雪像是被谁捅漏了云缸,昼夜不息地往下砸。

济世庐的瓦檐结了冰棱,在风里叮当作响,倒像是有人在檐下悬了串碎玉铃铛。

苏锦言蹲在药炉前,竹箸拨了拨灶膛里的炭,火星子“噼啪”溅在她青布裙角。

这是她闭门的第三日,每日寅时起就守着这三锅药——一锅去寒,一锅镇咳,最后那锅最金贵,用的是她半夜去西山采的雪上一枝蒿,专门给贫巷里咳血的老人们续命。

“大人!”

木门“砰”地被撞开,冷风裹着雪片子灌进来。

小萤姨的盲杖磕在门槛上,整个人踉跄着栽进来,苍白的脸冻得发紫,鬓角的银发沾着冰碴:“玄哥不见了!今早我去菜铺买姜,王屠户说他天没亮就背着竹篓往药渊井方向去了……还有,井里又在震!我蹲在井边淘米,水纹直打旋儿,像有什么东西在底下翻搅!”

苏锦言的竹箸“当啷”掉在地上。

她霍然起身,腕间青铜镯撞在药罐沿上,发出清越的响。

这镯子是母亲遗物,自祭天那日起就总在发烫,此刻竟烫得她手背泛红。

“别急。”她按住小萤姨发抖的手,指尖触到对方腕上跳动的脉——跳得极乱,像是被什么阴寒之气冲了。

盲女对气感最是敏锐,她这副模样,说明地脉异动比想象中更凶。

转身从药柜最上层摸出白骨笔,那是用南海鲛人骨磨的,专破阴邪。

她咬破指尖,血珠滴在笔锋,黄符在掌心展开时,纸上的朱砂纹路突然扭曲成蛇形。

“是逆调。”苏锦言盯着符纸腾起的青烟,烟里隐约浮出个吹骨笛的影子——青衣鼓娘!

那日祭天她被承统卫护着退了,竟还藏着后手。

青烟里又闪过地脉图,原本被药灯镇住的青焰,此刻在井底某个窍穴处重新攒动,像团不甘心熄灭的鬼火。

“秦九!”她扬声唤人,“带三十个暗卫封锁皇陵外围,尤其是地宫后巷的‘地心窍’——青衣鼓娘要在那儿吹‘唤灵调’。”话音未落,已扯下身上的医者青衫,换了件洗得发白的灰布袄,将药篮往肩上一挎:“告诉柳清璃,若再让她的人混进井里,我不介意把紫宸宫的地砖掀了!”

小萤姨摸索着抓住她衣袖:“您要去哪儿?”

“去南市贫坊。”苏锦言系紧斗篷带子,雪花落在她睫毛上,很快融成水珠,“她们不信人心胜天命,那就让地火也尝尝,什么叫人间烟火。”

南市的雪更深。

苏锦言踩着没膝的积雪往贫坊走,远远就听见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转过街角,个裹着破棉絮的老妪突然扑过来,枯树皮似的手攥住她药篮:“苏大夫!我家小柱子昨夜又抽了,浑身凉得像块冰……可我们不能再用您的鼎了!”她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街坊都说您耗尽心鼎之力,再用要折寿的!”

苏锦言蹲下来,伸手探老妪腕脉——寒毒入体,怪不得小孙子会抽。

她从药篮里摸出金针,在老妪“少商”“商阳”二穴各扎了一针,黑血顺着针尾渗出来,滴在雪地上像朵枯萎的梅:“我不用鼎,但我还有针。”

她解下斗篷铺在地上,支起药炉。

雪水在炉上“咕嘟”响,她往锅里扔了把紫苏、几截葱白,又加了块老姜片。

香气刚飘起来,周围的人就围了过来——拄拐的老汉抱来半块炭,卖糖葫芦的小子递来个铜壶,说里头是热乎的枣茶;最边上的小媳妇把自家娃的红肚兜拆了,垫在药炉底下防雪水。

“苏大夫,喝口茶暖暖。”枣茶递到她手边时,她才发现自己的手早冻得通红。

抬头望去,三百多号人围在济世庐外,有举着炭盆的,有抱着棉被的,连最挑食的王二狗子都把他娘留的最后半块锅盔掰成了碎块,给蹲在墙根的小娃娃们分。

“都靠近些。”苏锦言笑着把药碗递出去,“这药要趁热喝才好。”

雪还在下,可炉火烧得旺,把半条街都烤暖了。

有人哼起了小调,有人把冻硬的炊饼放在炉边烤,焦香混着药香飘上天,连屋檐上的冰棱都化了,滴滴答答落进雪堆里,像在敲鼓。

这一幕被藏在房顶上的密探看了个正着。

他画完最后一笔,把画像往怀里一塞,猫着腰溜出贫坊。

紫宸宫的暖阁里,柳清璃捏着这幅画像,指节白得发青。

画上的苏锦言半跪在雪地里,发梢沾着雪,却笑得比春阳还暖。

她身后的百姓像团火,把漫天风雪都烧得软了。

“妖女!”她突然把画像撕成碎片,碎纸片扑簌簌落在炭盆里,“她不是医者……她是蛊惑人心的妖!”

深夜,月黑风高。

青衣鼓娘裹着黑斗篷潜入药渊井底,潮湿的青苔在她脚下打滑。

井底中央有个半人高的石墩,石墩上刻着“地心窍”三个篆字。

她摸出骨笛,那是用三十个处子的腿骨磨的,笛身上还沾着未擦净的血。

“启!”白面判官的声音从井外飘进来。

他守在井口,怀里抱着十二道“启灵”符,眼睛盯着井底的赤焰——自祭天那日被苏锦言的药灯镇住后,这地火就蔫了,此刻却又有了动静,像条被抽了一鞭的蛇,缓缓昂起头。

骨笛凑到唇边的瞬间,青衣鼓娘的手在抖。

她想起那日祭天,苏锦言割腕的血溅在龙首上,然后九百八十盏药灯亮起,把她用了十年布的局烧了个干净。

可柳姑娘说,只要她吹响最后一段“唤灵调”,先帝的魂就能附在地火上,重开正统。

笛音起了。

低沉的调子像根针,扎进地脉最深处。

井底的赤焰“轰”地窜起三丈高,火光里隐约浮出个黄袍身影——是先帝!

白面判官狂喜,手忙脚乱焚了符,符灰飘进火里,竟凝成条小龙模样。

“成了!真龙将归——”

话音未落,地脉突然剧烈震颤。

青衣鼓娘的骨笛“当啷”掉在地上,她抬头望去,只见井口外的天空亮起一片金光——是药灯!

九百八十盏药灯同时闪了闪,光芒如金线般顺着地脉钻进来,缠在地火上,像给赤焰套了层金绳。

先帝的虚影扭曲着嘶吼,金绳越勒越紧,赤焰“滋啦”作响,最终“噗”地灭了。

井底重归黑暗,只剩青衣鼓娘的骨笛还在地上滚,发出“咕噜噜”的响。

“不可能……”白面判官瘫坐在雪地里,手里的符纸散了一地,“明明血脉相连,天地为何不应?”

“因为你用的是死人的命。”

清冷的声音从井口传来。

柳清璃浑身剧震,抬头望去,苏锦言立在井口,身后是漫天雪光。

她手里捏着块残玉,玉上的纹路和柳清璃贴身的玉佩严丝合缝——那是当年柳夫人临终前塞给苏夫人的,说“若我女走偏,便用这玉点醒她”。

“你母是我母挚友。”苏锦言一步步走下井梯,雪水顺着她的鞋尖滴在青石板上,“她临终托我护你周全。可如今,你要用整个京城陪葬吗?”

柳清璃的右眼突然刺痛。

自祭天那日起,她右眼的赤光就在消退,此刻竟流出黑血来。

她踉跄着扶住井壁,指甲抠进石缝里:“为什么……明明我才是嫡女,是正统……”

“正统从来不在血脉里。”苏锦言将残玉放在她掌心,“在百姓愿意为你点灯的夜里,在你愿为百姓熬药的清晨。”

柳清璃望着掌心里的残玉,忽然笑了。

她笑的时候,黑血顺着下巴往下淌,滴在雪地上,开出朵狰狞的花:“或许……你说得对。”

次日黎明,承统卫的甲胄声在街头响起。

可这次不是巡城,而是解甲——柳清璃下了令,所有卫卒交了刀枪,去贫巷帮着扫雪、送药。

紫宸宫最高的塔楼上,柳清璃望着城南方向。

那里,苏锦言正跪在雪地里,为个垂死的老农施针。

她身后围了一圈百姓,有人举着药灯,有人捧着热粥,连风都放轻了,怕吹灭那盏灯。

“遗诏烧了吧。”她对身边的大太监说。

火盆里腾起火苗时,身后突然传来“咔嚓”一声闷响。

柳清璃转身望去,龙椅方向的主梁竟断了半截,“轰”地砸在地上,扬起的灰尘里,龙纹木雕碎了一地。

消息像长了翅膀,转瞬传遍京城。

百姓奔走相告:“龙椅塌了,药娘还站着——这才是真命啊!”

京郊十里,萧无衍勒住战马。

他望着城中星星点点的药灯,手按在剑柄上,指节微微发颤。

剑鞘上的玄铁纹路在雪光里泛着冷光,像条蛰伏的龙。

“玄凌。”他对身边的副将说,“传令下去,明日辰时,整军入城。”

副将愣了愣:“王爷不是说要等……”

“等什么?”萧无衍抽出佩剑,剑锋挑起一片雪花,“等龙椅塌完?等她被那群老匹夫的唾沫星子淹死?”他望着城中方向,眼底的寒雪渐渐融成春水,“这一次,我要的不是臣位……是与她并肩的位置。”

雪还在下,可东边的天已经泛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