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华传奇 > 第108章 她写的不是奏折,是写给整个王朝的战书

晨雾未散时,灵枢堂的门闩已落了三道。

苏锦言站在书案前,指尖抚过新换的澄心堂纸,砚台里的墨汁还带着松烟的苦香。

昨夜焚尽伪典的余温仍在掌心,她对着空白的纸页闭了闭眼——前世跪在祠堂里,主母的金护甲戳着她额头骂“庶女学医是僭越”;再前世,老药奴咽气前扯着她的衣袖,喉间咯咯响着“禁庶习医”的铜牌;最痛的那道疤在心底,母亲咽气时攥着半本残经,血浸透了“医道无门”四个字。

“今日,我便给医道开一扇门。”她提笔,笔尖在纸页上顿出个小墨点。

第一日,她写“废医籍世袭”。

狼毫在“世”字上重重一按,墨汁晕开如血,像极了当年主母撕毁她医籍时的冷笑。

第二日,她写“平民医考”,窗外飘进片银杏叶,落在“考”字旁,恍惚看见母亲在药庐里教她认药,说“好医理该长脚,走到每个想学的人跟前”。

第三日,她写“州县义医所”,烛火突然炸了个灯花,映得“义”字金漆发亮——老药奴临终前塞给她的半块药引,此刻正压在镇纸下,那是他走街串巷给穷人施药时攒下的。

第三夜子时三刻,门轴发出极轻的“吱呀”声。

苏锦言头也不抬,笔尖在“御察医狱司”末尾画了个圈。

她太熟悉这脚步声——靴底沾着宫道的青石板灰,每一步都像在丈量山河。

直到一双手覆上她的肩,带着北疆风雪的冷意,她才发现自己鬓角不知何时垂落几缕白发,沾着墨渍,像落在宣纸上的雪。

“锦言。”萧无衍的声音哑得厉害,指腹擦过她眼下的青影,“三天没合眼?”

她将最后一页策令推过去,墨迹未干的“八策”二字在烛火下泛着暗金。

萧无衍坐下时带起风,吹得纸页哗啦作响,他越看眉头越紧,指节抵在“废除世家药商垄断”那条上:“这些条陈...触及的是太医院背后的十二家世族,还有江南药行的财路。”

“触及的是我娘的命。”苏锦言抽出他腰间的匕首,刀尖轻轻划过“御察医狱司”六个字,“当年我娘治好了三皇子的痘症,主母却买通稳婆,说她用了’以毒攻毒‘的邪术。

太医院的老院正收了苏家的金叶子,连脉案都没看就判了’庸医误国‘。“她抬眼时,眼底映着烛火,亮得刺人,”我要这个司,查所有被捂在黑箱里的医案——我娘的,老药奴的,还有那些死在’医籍世袭‘规矩下的冤魂。“

萧无衍的指节捏得发白,突然将她拢进怀里。

他铠甲上的玄铁扣硌着她的额头,声音闷在发顶:“我帮你递。

但你得答应我,若有一日风波掀到你头上...“

“没有退路。”她打断他,指尖抚过他喉间的伤疤——那是三年前替她挡刺客留下的,“我娘死的时候,退路是祠堂里的香灰;老药奴死的时候,退路是乱葬岗的野狗。

现在我有你,有钟博士他们,有满京城烧伪典的医者——“她捧起他的脸,”这就是我的退路。“

萧无衍沉默良久,将策令收进玄色大氅里。

临出门时他停住,回头看她案头堆着的《青囊冤录》,封皮上还沾着焚书时的灰烬:“明日早朝,我会在金銮殿替你争。”

更鼓敲过五下时,钟博士的书房还亮着灯。

他推了推老花镜,手中的羊皮卷发出细碎的响。

案前围了七个太医院的年轻医正,其中一个攥着《医政八策》的抄本,声音发颤:“钟师,您说这‘州县义医所’的条目...和《隐医残卷》里的‘悬壶策’?”

“不是像。”钟博士将两卷并排放,烛火下两行字叠成一片,“是一字不差。”他枯瘦的手指抚过残卷边缘的朱砂批注,“这卷是我二十年前在旧书铺淘的,作者署名‘云隐’——”他抬头时,眼角的泪砸在纸页上,“云隐是明漪姑娘的师父,当年被太医院以‘私授庶徒’之罪贬为药农,最后冻死在终南山的药棚里。”

年轻医正们面面相觑。

最年轻的那个突然跪下来,额头抵着案几:“原来我们不是在创新规,是在接断了百年的香火。”

“接香火的人,该磕头的是我。”钟博士颤巍巍扶起他,提起笔在《医政八策》“义医所”条下加注:“此非叛道,乃是归宗——云隐先生悬壶策遗稿为证。”墨迹未干,他便将两卷用黄绫裹了,“天亮就送司礼监,让那些说我们‘乱制’的老东西看看,什么才是医道正统。”

此时沈小将军正牵着马,走在青石板路上。

他独臂扣着怀里的檀木匣,里面装着苏锦言亲封的八策原稿。

晨雾里突然窜出三道黑影,刀刃划破空气的声响比鸟鸣还尖。

沈小将军反手抽出腰间的短刀——这刀是萧无衍赏的,刀鞘上还留着当年战场的血渍。

他单脚点地旋身,刀光掠过第一个刺客的手腕,断手落在地上,还攥着淬毒的柳叶镖。

“想动苏姑娘的东西?”他咬着牙笑,刀背砸在第二个刺客的膝盖上,“先过我沈瘸子这关。”第三个刺客的剑刺向他心口时,他侧了侧身子——当年在北疆中箭的旧伤突然发作,疼得他额头渗汗,却正好让剑尖擦着肋骨划过,在铠甲上刮出火星。

等晨钟敲响时,沈小将军站在司礼监门口,胸前的铠甲裂了道缝,血顺着大腿往下淌,在地上拖出条红痕。

他将檀木匣拍在司礼太监手里,声音哑得像破锣:“呈给皇上...就说...灵枢堂的医士们...等他一句话。”

大牢里,陈典簿正缩在草堆里啃冷馒头。

狱卒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他听见“沈小将军把策令送进宫了”的闲聊,馒头“啪嗒”掉在地上。

他突然想起三天前裴相拍着他肩膀说“办妥了就送你去江南”,想起苏锦言烧伪典时看他的眼神——像看一截烂了根的药草。

他猛地扑向栅栏,指甲抠得渗血:“我要见大人!

我知道沈侧妃的‘梦归尘’母株在哪!

皇陵西侧药圃...地下温室...你们放我出去!“

乾清宫的龙涎香烧得正浓。

皇帝将八策拍在案上,玉扳指磕出清脆的响:“萧无衍,你可知她这是要拆太医院的台?

拆的是朕的脸面!“

萧无衍跪在金砖上,额头抵着地面:“臣知。

但臣也知,太医院的台,早该拆了。“他抬头时,目光如刃,”三年前大旱,江南瘟疫横行,太医院的‘济世方’里掺了三成假药——因为药材全被十二家世族囤了。

死了八万百姓,其中有个十岁的小医徒,跪在医馆门口求药,被看门的一脚踹进泥里。“他声音发颤,”那孩子...是臣的暗卫的儿子。“

殿外突然炸响惊雷。

苏锦言站在廊下,手中的金针轻轻敲着案角。

雨丝顺着飞檐落下来,打湿了她袖中藏的《医政八策》副本。

她望着殿内晃动的烛火,想起母亲手稿里的一句话:“医道若要活,总得有人做那把火。”

此刻,乾清宫的窗纸被风掀起一角,皇帝的怒喝混着雨声飘出来:“你敢保她?”

“臣愿以命相保。”萧无衍的声音清晰如铁。

苏锦言的手指停在“御察医狱司”的“狱”字上。

她知道,等这场雨停了,司礼监会送来皇帝的朱批。

而她要做的,是让天下人都看见——这把烧了旧规矩的火,终究要烧成照亮医道的灯。

雨幕中,她听见远处传来更声。

第一声“咚”响时,她摸出怀里的老药奴铜牌,指腹摩挲着上面“禁庶习医”的刻痕。

第二声“咚”响时,她将铜牌放进案头的木匣,与母亲的手稿并排。

第三声“咚”响时,她提起笔,在八策末尾添了一行小字:“首案,查苏明漪医案。”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像要洗尽这百年沉疴。

苏锦言望着远处的太医院方向,那里的灯笼在雨里摇摇晃晃,像极了当年母亲药庐里的烛火。

她知道,真正的翻案,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