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听说你给一个病患下跪了,是因为早晨来秦王府给杨氏的幼子看病耽误你开诊时间,导致对方不满?”
秋冬交替之际,满园花草已落。本来苍绿的树叶被北风薰得泛起轻朦的黄,山石上的厚密青苔亦染上一层浅金的烟雾。
细看树梢草尖,未被秋阳照拂过的角落中甚至缀着晨霜,平白令人感到一丝寒意。
又是一年初雪即将到来。
长孙漫步到一处亭子,打量了下环境后缓缓落座。
“大王昨日问了句,我今日不免关心一二。”
明洛露出几分苦笑,无奈道:“也不算我给他跪,是他先跪的,我为了不落人话柄,才回跪的。”
“他不是辱骂你吗?”长孙觉得她对此的反应不如对先前对贵妇金主的抱怨。
“嗯,闹得有些大。后来他家里人都在劝他。围观的人不少,要不然也传不出去。”
长孙奇道:“你没把秦王府摆出来吗?”
她那么蝇营狗苟认真钻营,难道不是图要紧关头有靠山吗?
“巴结讨好王妃和大王,是为了保命用,这种日常的小矛盾,不值得牵累王府。”
明洛说完又觉得不妥,赶紧纠正:“我位卑身贱,当然不可能连累王府名声,只是不想拿王府说事,况且这也是**,贸然透露对外不好。”
她行医自然有讲究。
重点是她是认这个错的。
约定好的时辰她迟到了,挨骂也不是不行,是她理亏在先啊。
“这没所谓,不必有什么负担,你越是如此,我反而不好意思,连累你行医名声了。”
长孙大概听懂了,无非是明洛觉得一码归一码,不想扯出秦王府这张虎皮,尤其这事儿不算光彩。
她回府后正巧碰上秦王,趁着更衣的功夫,她连说带笑地叙述了番。
秦王本来有点倦怠,一听便正色了两分,尤其听到唯恐牵连王府名声后,长叹道:“连她都知道本王处境不好。”
“是今日陛下斥责二郎了?”
“太尉本是虚职,被撤掉也无关大局,但心里如何痛快地起来。”秦王坐在桌案前,淡淡道。
长孙笑意瞬间收敛,“总得师出有名吧。”
“没约束好部属,张亮今早被弹劾了,说是家奴欺凌城外村民,有鼻子有眼的。”
秦王真是一肚子气。
按这种吹毛求疵的路数,莫非太子和齐王手下的人各个干净,家小奴仆各个谨慎?
怎么可能。
“那么看来,宋明洛真挺灵,知道不给王府添乱。”
秦王不知想到什么,轻哼道:“她哪里是给王府着想,怕是真觉得自己迟到不对,不愿意再仗势欺人,要真是无理取闹,你看她能那么低调不愿声张?”
既要又要四个字在明洛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是既想要秦王府的靠山,又不想在市井坏了名声。有时自然得受夹心饼的气。”
秦王一针见血。
长孙觉得好笑,温声道:“总之,她是个懂事的,妾明日给她些许赏赐,大王觉得如何?”
“可,你看着办。”
秦王说完便提起了银箸,有一下没一下地用膳吃饭。
饭毕秦王仍旧陪着长孙消食散步,偶遇了不下五组的妾室,打扮地各有千秋,与深秋红枫相得益彰。
“大王,今日是三娘子生辰。”
出于良心,长孙温柔提了句。
“喔,她生母是……乔氏?”
“正是。”
秦王没接话,说真的,他对府里的妾室,发自内心没那么多的热情和偏爱,顶多精力有了去宣泄一二,也让她们有个儿女作依靠。
他压根无法理解那些宠妾灭妻作大死的男人。
像话么?
“其实妾明白,府里姬妾不讨大王欢心,要不妾亲自去和宋明洛说,给她庶妃的位置?”
长孙心细如发,哪里感受不到二郎对明洛的侧目关注,她极少干这种贤惠事儿,也有点生疏。
“不必了。”
秦王拒绝地无比干脆。
他多少猜得宋明洛死咬着不肯给他做妾的缘由,无非嫌钱少没自由,还仰人鼻息。
又不是非她不可。
“主要她也讨妾喜欢,难得有这么个大王看得上妾也觉得灵巧的可心人。”长孙掩着唇笑,又瞄到了远处梧桐树旁的小小身影。
“她可看不上秦王府,满心想着名扬天下,看她医院的名儿便知,奔着和孙思邈齐名去了,预备争个万古流芳。”
长孙到底心软,拦住了往另一边去的秦王,悄悄指着梧桐树旁花圃边露出的衣角,与秦王一道往那边去。
她莞尔一笑:“大王这么说倒误会她了,其他人家不管,对妾和王府是尽心尽力,之前给六郎写方子,足足写了三张,是又怕担责又想尽责。”
“她一贯如此。”
秦王真没什么好气。
想当初,他在军中问了明洛多少次要不要进府,结果人油盐不进,一丝话缝不肯留。
总不能他求人进府给他当妾吧。
开哪门子玩笑。
“耶耶。”
梧桐树下的小小女娃眼看秦王停了脚步,大着胆子蹦哒出来,稚声稚气地喊道。
秦王早早被告知了今日是三娘子的生辰,哪怕不待见其生母,也不会让女儿难堪,还是给脸地蹲下了身,打量了下女娃。
长孙默默退开两步,试图寻找不远处三娘子的乳母生母身影。
唉。
白瞎了乔氏那么标致的长相。
太刻意了。
三娘子打扮地稍显隆重,和自己和二郎家常的便服穿着截然不同,更别说头顶的名贵珠宝。
等目送二郎往乔氏的院落去后,长孙方一身轻地回正院,明洛其实根据她的月信大致推算了那叫啥来着。
喔,是排卵期这个词儿。
等下月吧,她就没必要推着二郎往妾室处去了。
*
武德九年来得无声无息,夹杂着突厥时不时的打劫侵略,以及各项政策在各地有条不紊的落地。
普罗大众都在慢慢适应大一统的新王朝李唐,也在暗暗祈祷这份稳定能持续多年,莫要像隋朝般昙花一现。
而全长安,凡是有点阶级,通些政治的人家,都默默等待着储君大位的归属,毕竟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
喜欢唐穿日常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唐穿日常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