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每个医僮的案榻纸笔,都由师傅们包办。
“己时到,全场肃静。何人出声即算作弊,围观的大家们切记不要影响考生。”明洛站到考场中央,将手中书卷缓缓展开。
东西是粗糙的,形式是讲究的。
她图一个仪式感。
“第一题,请大家各自在纸上写上一。”
“与肾脏相表里的为何?”
明洛一边展示一边读题。
为膀胱。
这种常识她还是知道的。
“第二题,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最为密切?”
周遭渐渐只剩下她的读题声,一片静默下,匆忙赶来的张纶李靖挤开了思索中的其他人,看着这别具一格的医师选拔大会。
“搞得挺像话的。”
张纶随意道。
李靖则看着明洛手中的题目,不自觉得开始作答,期待起自己的分数来,许多医师也都沉默答题。
“以上是十题。最后我出一道附加题,三位有意做副手的医师们也可作答,答对者优先考虑。”
“黄帝内经素问篇载:东方青色,入通于肝……至于金石之类、草木之品,无非法象之相符也。”
她直接口述,娓娓道来。
是她这两日辛苦背下来的。
“今观神农本草云: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是丹砂色赤,法南方之火,故丹砂之功,可以专主乎心也。如今之方论所载灵砂、桂心之属,皆能治心,亦赤色之类,如麦门冬、远志之辈,亦治心之药,而色不赤,何也?”
她十分糊弄人地把古文背了出来。
大概意思是,黄帝内经说赤色的金石草木能治心,神农百草里的丹砂桂心等赤色之药确能治心,而颜色不赤的麦门冬远志也是治心之药,这是为什么?
明洛难得卖弄一回,倒也让旁听的张纶李靖倍感意外,张纶十分直接,低声问李靖:“此人……那么年轻,莫非把黄帝内经和神农百草都通读了?是哪家对医药感兴趣的大户子弟?”
李靖倍感无语。
他只得说:“并非大户人家。”长安城里的小门小户罢了,正儿八经的平民百姓,不掺水分的那种。
“年少可期啊,过些年保不准是第二位孙神医。”张纶颇为感慨,觉得这一幕十分值得给小报投稿。
是的,明洛离开长安前,便给张七郎留了不少改良创新的路数,接受投稿是其中之一。
名人采访也是。
李靖扬了扬手中滚烫出炉的小报新年刊:“这其上居然有孙神医对中老年保养的若干提议。”
他几乎以为是为他这样的读报人特意定做的版面。
“挺牛的,这小报背后好像是公主府……”张纶按捺不住一腔好奇心,舔着脸道,“李将军若是看完,能否借某阅之……这边山路难走,真是……”
“好说好说。”李靖话说得轻巧,但手里紧紧攥着这份厚度不比寻常的合刊,十分宝贝的模样。
张纶是个超凡脱俗的行动派,他别开生面地见识了一场公平的考试,加上后面的无记名投票,一气呵成地写了篇报道。
这其上,他没忘记提一嘴隰州城医务营的主事,年仅十六的宋明洛,大赞其年少有为,出类拔萃。
洋洋洒洒地,张纶写得带劲,把大蒜素什么的都写上去了。
他们武将,灵感来之不易,轻易不动笔杆子。
他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的文章,莫名觉得自己今日的文化熏陶已经超标,拎上大枪去校场找人比划了。
因为带了小报创始人的名儿,十日后的张七郎一看就眯起了眼,按理说这时效……不符合要求。
但明洛嘛……
他也挺想的,初三这日往公主府上拜年,平阳公主还问起他明洛的消息呢,这不刚好?
张七郎的文化功底比张纶这种粗人强多了,删去了有关明洛的部分**,又微有润色,斟酌再三后省略去了医务主事的名字。
等小报新鲜出炉,他迫不及待送去了平康坊的赵二家与平阳公主府,好巧不巧的是……
秦王妃出宫来安排秦王府的庶务,顺道去了公主府上散心,也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份小报。
“报道人:隰州将军张纶。”
李秀宁一眼看到了这被张七郎放在头版的战地报道,一目十行后又仔细扫了几句重点。
“小报越做越好了。”长孙景禾同样养成了每日看报的习惯,累的话就让人读。
“这隰州城和李仲文将军驻守的隰城(浩州)不是一回事吧?”李秀宁转了转脑袋瓜。
“不是。”
张七郎稍微解释了两者的地理方位,又听另一边的秦王妃笑言道:“这医务营的主事如此出题,不是便宜了他的医僮?”
张七郎呵呵一笑:“主事为了堵悠悠众口,没让自家医僮下场参考。”他指了指前面几行小字。
“原是如此。那也确实一番巧思,还有这什么大蒜素……效果这么好?”长孙景禾边看边赞。
李秀宁闲闲道:“效果好不好两说,只是这么大大方方地公开,这主事医师靠什么吃饭?太狂了吧?”
这确实很像明洛的作风,做起事来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猛劲头。
长孙景禾则从她的语气里听出一两分不同寻常的意味,她喝了口温热的羊奶加乳霜,低笑道:“我听公主的意思,似乎认识此人?”
李秀宁晓得她的心性,倒说了实话:“那宋明洛……就是给你母亲看病的医师。”
长孙景禾从她母亲处晓得明洛随了军,只是这隰州城算是前线了吧,比秦王所在的柏壁更靠近敌军。
她没想到。
她以为按照明洛的机灵聪明劲儿,必定死死跟在中军左右,哪里猜得到人真不怕死。
“没想到。”
李秀宁点头:“我也是。”看张七郎一进门的小样儿她就知道,再定睛一看小报。
这年轻的医务主事是谁,昭然若揭。
“我母亲对明洛印象很好。这会儿,我也觉得人小娘子真不容易。”长孙景禾隐隐约约赞了一句。
只是她没忘记去岁柳嬷嬷的提醒。
就是那打薛仁杲时给明洛搜过身的嬷嬷,随军时照管着秦王的衣食起居,是她见了都客客气气的存在。
喜欢唐穿日常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唐穿日常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