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的本意原是激励学子精进本领,可现实却是寒门子弟再优秀,也难敌资源加持的幸运儿。既如此,何不让那些先天占优者肩负更多责任?
"话糙理不糙,"后排突然响起附和,"他们弹指间就能达到我们毕生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世道本就不公,"邻座女生把铅笔折成两截,"有人生在罗马,有人生来就是骡马。"
教室里的议论渐成鼎沸之势。有人捶打课桌发泄不满,更多人则露出苦涩的苦笑。当命运的天平早已倾斜,那些励志格言听起来倒像是最辛辣的反讽。
((五更,恳请支持!)
"李师兄,我认为他说得对,我们拼尽全力也赶不上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这样的努力有什么意义?"
当众人窃窃私语时,一名清瘦少年突然起身,眼中闪烁着不甘的光芒。
先前那位同学的发言仿佛点燃了 ** ,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很快又有人拍案而起:
"李师兄,这世道本就不公!就像娜扎师姐的遭遇,我们再怎么拼命也追不上她们的起点。"
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越来越多的学生相继站起。压抑已久的心声在此刻喷涌而出——当有人捅破这层窗户纸后,积压的不满便如决堤之水。
"保持秩序!这是元旦晚会!"
校领导们焦急地维持纪律,但沸腾的会场早已失控。若任其发展,明日的热搜榜恐怕要被北影承包了。
与众人的躁动形成鲜明对比,舞台 ** 的李成始终从容自若。只见他轻启唇齿,清朗的声音如清泉流淌:
"苍茫海天间,暴风雨前的乌云翻滚如墨。唯有那海燕,以闪电之姿穿梭云浪,它的鸣叫是对风暴的宣战,羽翼划破长空的轨迹,书写着不屈的宣言......"
(
海鸥在暴风雨前低飞盘旋,仿佛要将内心的惶恐埋入深海。
起初,台下众人并未听懂他在说什么,直到那诗句的韵律渐渐清晰。学生们原本躁动的情绪逐渐平复,眉头微蹙,沉浸其中。
"天,我从未听过这样的诗句,太震撼了!"
"这真是李师兄写的吗?该不会是抄的吧?文笔怎么可能这么好?"
"出口成章,朗诵得如此生动,简直不可思议!"
"先是《少年华夏说》,现在又是这段,我彻底被折服了。"
"说得太好了!李师兄的文采果然名不虚传,支持!"
"男神太厉害了!李成!李成!李成!"
李成的话瞬间点燃了全场,许多人高喊着他的名字,情绪高涨。但这一次,众人的激动并非源于愤怒,而是被他的话语深深震撼。他们完全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先前的争执,心中只剩下惊叹。
朗诵结束后,全场陷入短暂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成身上,屏息凝神。
李成的语速越来越快,情绪愈发激昂,声音中充满力量,与诗的意境完美契合。
这是高尔基的《海燕》!在他原本的世界里,这首诗家喻户晓,甚至被收录在初中课本中。它歌颂了直面风雨的无畏精神。此刻吟诵它,再合适不过——若再任由事态恶化,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李成深吸一口气,高声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话音落下,全场鸦雀无声。连北影校长也震惊得说不出话。先前他的呵斥毫无效果,而李成仅仅一句话,便让所有人安静下来。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番话完全超出了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格局。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恐怕没人相信这出自李成之口。
况且,这首诗他们从未听过,心中不禁泛起疑惑。
"说得好!年轻人就该经历磨砺,而非做温室花朵。你们要成为祖国的骄傲,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你们记住李成的话——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台长在旁煽风 ** ,李成的话语如同引信,瞬间点燃全场气氛。北影校长的发言则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躁动的情绪。
校长话音未落便率先鼓掌,片刻沉寂后,台下骤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观众们不约而同地起身鼓掌,每个人脸上都写满震撼。
李成那充满魔力的嗓音将诗歌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字字句句直击心灵。此刻再无人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他,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校长的箴言犹在耳畔:人生而不同,这世界从无绝对公平。想要破局,唯有靠自己奋力拼搏。
掌声渐歇时,先前质疑李成的男生涨红着脸喊道:"李师兄,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海燕》。"李成干脆利落地回答。
这个答案引发阵阵 * 动:
"奇怪,文学史课上从没提过这首诗"
"我搜遍数据库都找不到相关记录"
"连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都说闻所未闻"
"该不会是...即兴创作?"
"短短几分钟就能写出这样的杰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