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 第194章 挂印而去,千里投奔

翌日清晨。

天光未亮,荀彧便已穿戴整齐,走进了守宫令的官署。

官署内依旧是那股熟悉的、令人作呕的腐朽气味。

他的上司,一个脑满肠肥的宦官干爹提拔上来的家伙,正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睡眼。

“文若啊,这么早?”

上司随口问了一句。

荀彧没有回答,只是从怀中取出一份竹简,双手奉上。

“这是我的辞呈。”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决断。

上司的哈欠打到一半,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一张胖脸涨得通红。

他猛地夺过竹简,扫了一眼,难以置信地瞪着荀彧。

“辞呈?你疯了!?”

“荀文若,你知不知道多少人挤破了头都想在洛阳谋个一官半职!”

“你前途无量,陛下亲封的守宫令!你现在要辞官?!”

尖锐的质问在空荡的官署里回响,引来了几个同僚探究的目光。

荀彧的脸上没有半分波澜。

他只是淡淡地看着对方,一字一句地说道:

“志不在此。”

说完,他解开腰带,将那身崭新却让他感到无比束缚的六百石官服缓缓脱下,整齐地叠好,放在了案几上。

紧接着,他拿起那枚守宫令官印,轻轻地放在了官服之上。

挂印而去!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犹豫与留恋。

他转身,迈步,向着门外那熹微的晨光走去。

身后,是上司气急败坏的怒骂和同僚们惊愕不解的议论。

荀彧充耳不闻。

当他走出官署大门的那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洛阳这潭死水,再也困不住他了。

荀彧变卖了在洛阳城中唯一的一处房产。

当戏志才看到荀彧牵着一辆破旧的马车,车上装着简单的行囊时,眼中闪过一丝愧疚。

“文若,为了我……”

荀彧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脸上带着洒脱的笑意。

“志才,你我之间,何须说这些。”

“区区身外之物,怎比得上我们即将开创的大业?”

“这洛阳的富贵,不过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的浮华,不要也罢!”

戏志才胸中一热,重重地点了点头。

是啊!

大丈夫当断则断!

两人没有再多言,登上马车,在洛阳城门开启的瞬间,毅然决然地汇入了向北的人流。

车轮滚滚,碾过洛阳的青石板路,也碾碎了他们在这里所有失意的过往。

一路向北,远离了京城的繁华。

眼前所见的景象,如同一幅人间地狱图,在两人面前缓缓展开。

官道之上,满是拖家带口的流民。

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空洞麻木,如同行尸走肉。

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倒毙的尸骨,有些甚至还没来得及腐烂,便被野狗啃食。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绝望和死亡的气息。

这与他们在洛阳听到的歌舞升平,看到的朱门酒肉,形成了无比尖锐的讽刺。

戏志才掀开车帘,看着窗外一个正在啃食树皮的孩童,拳头攥得死死的。

“文若,你看到了吗?”

他的声音沙哑,充满了愤怒。

“这就是天子脚下,大汉的盛世!”

“这就是那些朝堂诸公,每日里高谈阔论要守护的江山!”

荀彧的脸色同样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紧抿着嘴唇,一言不发。

这些景象,像一把把尖刀,反复切割着他的心脏。

他想起了自己在守宫令官署里,小心翼翼擦拭的那些竹简。

何其可笑!

当他为那些故纸堆里的微尘而忙碌时,真正的天下,已经烂到了根子里。

离开洛阳,是对的。

这一刻,他无比庆幸自己的决定。

然而,当马车颠簸着进入冀州地界,尤其是靠近常山郡的方向时,周围的景象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

最先感受到的是脚下的路。

原本坑坑洼洼的官道,变得平坦而坚实,看得出是新近修葺过的。

道路两旁,开始出现一队队巡逻的兵士。

这些兵士军容整肃,精神饱满,与他们之前见过的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兵,完全是两个模样。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每隔一段距离,官道旁便设有一处粥棚。

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熬着浓稠的米粥,流民们在兵士的维持下,井然有序地排着队,脸上带着一丝久违的希望。

甚至还有专门的吏员在为流民登记造册,将他们分批安置。

荀彧和戏志才下了马车,走到一处粥棚前。

一个正在喝粥的老者看到他们衣着不凡,主动搭话道:

“二位也是来投奔常山刘太守的?”

荀彧拱手道:“老丈,我二人只是路过,见此地井然有序,心生好奇。”

老者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激动地说道:

“这都是托了征北将军的福啊!”

“将军他真是活菩萨!不仅给我们这些流民一口活命的饭,还给我们分田地,让我们开荒屯田!”

“你们往前走走看,那些新开垦的田地,就是我们的新家!”

老者的话,让荀彧和戏志才心头剧震。

他们顺着老者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远处大片新开垦的田地。

田地里,无数百姓正在热火朝天地劳作,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两人重新上路,心情却再也无法平静。

他们沉默地看着窗外的一切。

平整的道路,安定的流民,希望的田野。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名字。

刘景。

戏志才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他抓着荀彧的手臂,激动得语无伦次。

“文若……我们……我们……”

荀彧反手拍了拍他的手背,眼神中同样是难以抑制的震撼。

未见其人,先闻其政。

传闻终究是传闻,远不及亲眼所见的万分之一。

这位常山太守,不仅仅是治理有方那么简单。

他是在用一种超乎这个时代想象力的方式,在这乱世之中,硬生生开辟出了一片净土!

这已经不是能力的问题了。

这是神迹!

“文若,看来我们这次,真的赌对了!”

戏志才兴奋地大喊,压抑了许久的郁气一扫而空,只剩下满腔的豪情。

荀彧亦是心潮澎湃,他看着窗外那片欣欣向荣的土地,重重地点了点头。

“嗯,赌对了。”

这一刻,他对即将见面的刘景,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究竟是怎样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才能有如此通天彻地的手笔!

又经过了数日的跋涉,一座雄伟的城池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元氏城!

如今的常山郡治。城墙高大坚固。

城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安宁。

这与洛阳城中那种病态的奢靡和底层的麻木,截然不同。

这里,充满了“活着”的气息。

荀彧和戏志才在城门外停下马车,并肩而立,仰望着这座城市。

激动过后,一丝忐忑悄然爬上心头。

他们名声在外不假。

但终究是不请自来。

那位年轻的征北将军,会如何对待他们?

是礼贤下士,奉为上宾?

还是……因其士族出身,而拒之门外?

未来的一切,都悬于此门之内。

两人深吸一口气,相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

他们整理了一下因长途跋涉而满是风尘的衣冠,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狼狈。

然后,他们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了将军府门前。

守卫的兵士目光锐利,身形笔挺,拦住了他们。

“来者何人?”

荀彧从容地从袖中取出两枚早已准备好的名帖,双手递上。

他的声音清朗而有力,响彻在将军府门前。

“颍川荀彧字文若。”

“颍川戏忠字志才。”

“特来求见征北将军!”

名帖被守卫接过,层层上报。

很快,两枚薄薄的木简,便被送到了将军府的议事厅内。

此刻,刘景正与贾诩、田丰二人商议着常山郡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主公,纺织厂的棉料已经开始试种,初步看来,长势喜人。只是这推广开来,还需要大量的……”

田丰的话还没说完,一名亲卫便快步走了进来,将两枚名帖呈上。

“主公,府外有两位颍川名士求见。”

刘景随意地摆了摆手,接过了名帖。

“颍川名士?”

他低头看去,目光扫过第一枚名帖上那两个古朴的篆字。

荀彧。

刘景的瞳孔猛地收缩。

他的呼吸瞬间停滞,大脑一片空白。

他几乎是机械地,将目光移向了第二枚名帖。

戏忠。

戏志才!

“哐当!”

一声脆响。

刘景手中的茶杯脱手而出,重重地摔在地上,碎成了几片。

滚烫的茶水溅湿了他的衣袍,他却毫无所觉。

下一秒,他整个人如同被雷电击中,猛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这个突兀的动作,吓了贾诩和田丰一大跳。

“主公?!”

两人惊愕地看着刘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能让一向沉稳的主公失态至此。

刘景却没有看他们,他死死地盯着手中的两枚名帖,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不敢置信,最后化作了狂喜!

那是压抑不住的,如同中了头彩般的狂喜!

他颤抖着嘴唇,用梦呓般的声音念出了那两个名字。

“荀彧……戏志才……”

“卧龙凤雏没来,王佐鬼才……他们竟然一起来了!”

“他们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