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后堂,烛火通明。
刘景负手立于一张巨大的元氏县舆图前,眉头紧锁。
升米恩,斗米仇。
今天,他以雷霆手段杀了为富不仁的豪强,将他们霸占的土地夺了回来。
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奉若神明。
可若是将这些土地,就这么白白地分发下去……
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
日子久了,当分到土地成为理所当然,当他们忘记了曾经的苦难。
新的贪婪与懒惰便会如野草般疯长。
不了解痛楚的人,是无法了解真正的和平的!
没有经历过艰辛的过程,不会珍惜现有的土地成果!
到那时,他刘景,就不是什么青天大老爷了。
而是一个没能满足他们无尽**的“昏官”。
“主公,可是为分地之事烦忧?”
贾诩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他一眼就看穿了刘景的心事。
刘景转过身,没有隐瞒,将心中的顾虑和盘托出。
“文和,我不想养出一群坐享其成,等着官府喂饭的懒汉。”
“我要的是,让百姓真正‘有其田’,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而不是等着‘白得田’。”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想要精准地解决问题,首先,就必须精确地掌握问题本身。”
刘景的目光重新落回到舆图上,手指在元氏县的轮廓上重重一点。
“首要任务,就是彻底清查元氏县的人口!”
“我要知道,这里,究竟有多少人!男女老少,一户都不能漏,一人都不能错!”
贾诩闻言,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抹赞许。
他躬身一拜,沉声道:“主公深谋远虑,诩,已有腹案。”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拟好的文书,双手呈上。
“主公请看。”
“我们可以县衙为主导,以各乡、里为单位,设立专门的户籍清查点。”
“让张云那些熟悉乡里情况的张家子弟,配合县吏,挨家挨户登记造册,绘制户籍图谱。”
贾诩的语气平稳,却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
“同时,张贴告示,晓谕全县!”
“凡主动上报户口,登记在册者,皆有奖赏。若有检举揭发隐匿人口者,一经查实,赏粟米五斗!”
“但若有乡、里、亭长敢于包庇,或有宗族豪强负隅顽抗,隐瞒不报者……”
贾可顿了顿,眼中寒光一闪。
“一律,严惩不贷!首恶者,斩!从犯,罚没家产,充入苦役!”
好一个萝卜加大棒!
论智谋贾诩绝对是超一流的水准!
而且这贾诩不仅智谋高,内政也不错!
刘景看着贾诩,心中暗赞。
这才是毒士的风格,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直击要害,不留任何情面。
“就按你说的办!”
刘景拍板决定。
“告诉高顺,让他派兵配合。若有不开眼的,敢阻挠政令,直接拿下,不必请示!”
“喏!”
随着县衙的一声令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人口大清查,在元氏县全面铺开。
一时间,整个元氏县都动了起来。
县吏和张家子弟们拿着笔墨竹简,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
高顺的县兵则全副武装,驻守在各个要道,冰冷的环首刀和锋利的长矛,震慑着一切宵小之徒。
起初,还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想要蒙混过关。
但在几个不开眼的小地主被县兵当场拿下,枷上木枷游街示众之后,所有人都老实了。
检举的告示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那些被豪强霸占了家园,沦为佃户甚至流民的百姓。
对那些隐匿人口的宗族地主,本就恨之入骨。
如今有官府撑腰,还有重赏,他们再无顾忌。
一封封检举信,如雪花般飞进了县衙。
数日后。
县衙后堂。
刘景和贾诩看着张云汇总上来的第一批清查数据,两人同时陷入了沉默。
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张云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
竹简上,用醒目的朱砂,写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数字。
十四万!
“十四万……”
刘景拿起那卷竹简,指尖微微颤抖,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元氏县在朝廷的户籍黄册上,登记在册的人口,不过十万三千人。”
“这才短短几天,就查出了接近四万的隐匿人口?”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刘景猛地站起身,在堂内来回踱步,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十四万人……我的天,这都快赶上并州或者凉州一个郡的总人口了!”
一个县,竟然藏着如此恐怖的人口!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偷税漏税了,这简直就是在大汉的身上,挖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窟窿!
看着一脸震惊的刘景,贾诩却显得平静许多。
他为刘景续上一杯热茶,缓缓解释道:“主公不必如此惊讶。”
“冀州,本就是我大汉十三州中,最为富庶,人口最为稠密的州郡。”
“而元氏县,数年前曾是常山郡的郡治所在。”
“城池规模,人口基数,本就远非寻常县城可比。”
“加之黄、李之流,在此地盘踞多年,为了逃避赋税和徭役。”
“将大量依附于他们的佃户、流民,都变成了不在官府名册上的‘黑户’。”
“这才造成了如此惊人的局面。”
听到贾诩的解释,刘景的震惊,才慢慢转化为一种沉重的理解。
贾诩继续汇报着:“主公,这十四万多人,也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我们来分地。”
“经过张云他们的初步甄别,其中约有三万五千人,是县城和各乡镇集市的手工业者、盐铁矿场的矿工、商贩以及他们的家眷。”
“这些人,有自己稳定的营生,有手艺傍身,并不依赖土地为生。”
贾诩的条理十分清晰,将复杂的人口问题,剖析得明明白白。
“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是那些彻底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过去依附于黄、李两家的佃农。”
刘景沉吟片刻,思路也清晰起来。
“人口的底数,我们已经摸清了。”
“下一步,就是土地!”
刘景眼中精光一闪,下达了新的命令。
“立刻组织人手,对全县所有的耕地,进行精确丈量和登记!”
“不管是百姓自有的田地,还是我们新收缴的官田,一分一毫,都必须给我量得清清楚楚,记在册上!”
丈量土地,比清查人口,遇到的阻力更大。
一些小地主,不敢再隐匿人口,却在土地面积上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或虚报面积,或移动界碑,试图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侵占多余的田地。
然而,他们的小动作,在刘景早已准备好的天罗地网面前,显得可笑又无力。
高顺的县兵,如同一尊尊沉默的杀神,全程监督。
但凡有争执,有质疑,他们便会握住腰间的刀柄,用冰冷的眼神扫视过去,足以让任何人闭上嘴巴。
而张云带领的张家子弟,更是发挥了奇效。
他们本就是元氏县的地头蛇,对每一片土地的归属,每一块界碑的位置,都了如指掌。
任凭那些小地主说得天花乱坠,张云只用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哑口无言。
没想到这张家合作之后,派来的功曹张云还真是一个好苗子!
在这样软硬兼施的手段下,土地丈量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
最终,经过反复核对,元氏县的总耕地面积,被精确地统计了出来。
“启禀主公!”
张云恭敬地将最后一卷汇总的竹简呈上。
“元氏县全境,合计共五千五百顷,约合五十五万亩!”
五十五万亩!
“文和,这土地,绝不能白给。”
“必须与特定的条件挂钩,让他们在获得土地的同时。”
“也必须为元氏县的发展,贡献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力量。”
“分地,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