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闽南风水传奇 > 第54章 寻踪武夷,再请出山

闽南风水传奇 第54章 寻踪武夷,再请出山

作者:展翼九千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0:59:31

第一节 战后困局,思及良师

石码码头突袭战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小陈坐在漳州国安局的会议室里,面前摊着《邪阵秘典》和七处邪阵节点的分布图,眉头拧成了疙瘩。虽然成功缴获了大量邪术材料,摧毁了黑风堂的秘密仓库,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 审讯中,黑风堂成员交代,咕噜会头目黑鸦已在隐龙寺启动主阵的 “引气仪式”,七个邪阵节点的煞气正以几何倍数增长,而小陈尝试的几种破煞方法,在高强度的蚀灵煞面前收效甚微。

“小陈师傅,刚才开元寺传来消息,古柏的枯萎速度加快了,树干已经出现了裂痕,慧能师傅说最多还能撑三天。” 李锐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紧急报告,“还有,我们在 c36 集装箱的夹层里发现了这个。”

小陈接过报告,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 照片上是一座隐匿在云雾中的道观,道观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静心观” 三个古朴的大字。照片背面,是一行用朱砂写的小字:“若遇绝境,可往武夷寻静心观。”

“这是…… 林通师傅的字迹!” 小陈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想起十年前林通离开时,曾在《风水要义》的扉页写下 “若龙脉有危,可往武夷山寻我”,当时他以为只是师傅的随口嘱托,如今看来,师傅早已料到今日的危机,特意留下了线索。

“林通师傅?就是你经常提起的那位风水大师?” 李锐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如果能请他出山,或许能破解咕噜会的邪阵。”

小陈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师傅当年离开时,说要‘归隐修行,不再插手俗事’,我不确定他是否愿意出山。而且武夷山连绵数百里,静心观又隐匿在深山之中,想要找到绝非易事。”

“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 李锐语气沉重,“七个邪阵节点的煞气越来越浓,漳州已经有三个村庄出现了‘集体梦魇’,村民们说梦见黑影钻进家里,醒来后浑身发冷,医院的发热门诊已经人满为患。再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小陈看着照片上的静心观,又想起开元寺枯萎的古柏、天后宫蒙尘的妈祖像,以及村民们惶恐的眼神,终于下定决心:“我去武夷山!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师傅,请他出山!”

第二节 远赴武夷,山路崎岖

当天下午,小陈就带着林通留下的照片和《风水要义》,踏上了前往武夷山的旅程。高铁从漳州出发,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从闽南的丘陵稻田,渐渐变成了闽北的崇山峻岭。小陈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 他不知道此行能否找到林通,更不知道师傅是否愿意打破隐居的平静。

抵达武夷山站时,已是傍晚时分。小陈没有停留,立刻找了一位当地的向导 —— 六十多岁的老猎户周阿公,此人世代居住在武夷山脚下,对深山的地形了如指掌。“周阿公,您知道‘静心观’在哪里吗?” 小陈拿出照片,递给周阿公。

周阿公接过照片,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云雾深处的静心观’啊!传说这道观藏在武夷山的‘三险谷’里,那里山高路险,常年云雾缭绕,还有野兽出没,很少有人敢进去。而且据说观里的道长脾气古怪,从不接见外人。”

“不管多险,我都要去!” 小陈坚定地说道,“那里住着我的师傅,现在闽南有难,只有他能帮忙。”

周阿公见小陈态度坚决,点了点头:“好吧,我带你去。但丑话说在前面,三险谷里没有路,全靠手脚并用,晚上还要在山洞里过夜,你要是怕了,现在还能回头。”

小陈拍了拍背包里的桃木枝和罗盘:“我不怕!只要能找到师傅,再苦再险都值得。”

第二天清晨,小陈和周阿公带着干粮、水和登山工具,朝着三险谷的方向出发。刚进入山区,道路就变得崎岖起来,先是狭窄的石阶,后来干脆变成了陡峭的山坡,只能抓住藤蔓向上攀爬。周阿公走在前面,一边开路一边提醒:“小心脚下的滑石,这里每年都有猎户掉下去摔伤。”

小陈紧紧跟在后面,手里的罗盘突然微微颤动起来。他低头一看,指针正指向山谷深处,边缘泛起淡淡的金光 —— 这是靠近 “正气之地” 的征兆,说明静心观就在附近。“周阿公,前面是不是快到了?” 小陈兴奋地问道。

周阿公抬头望了望前方的云雾:“前面就是三险谷的第一道险 ——‘一线天’,穿过那里,再翻过‘鹰嘴崖’,才能看到静心观。但一线天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边的石壁上还会掉碎石,很危险。”

果然,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两人来到一处狭窄的山谷前,山谷两侧的石壁高耸入云,中间只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阳光从缝隙中照射下来,形成一道细长的光柱 —— 这就是 “一线天”。

“跟紧我,低头弯腰,脚步踩稳!” 周阿公率先走进缝隙,小陈紧随其后。缝隙里的空气潮湿阴冷,石壁上的水珠滴落在头上,冰凉刺骨。突然,上方传来 “哗啦啦” 的声响,几块碎石掉了下来。“快躲!” 周阿公一把将小陈推开,碎石砸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土。

小陈惊魂未定,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谢谢您,周阿公。” 周阿公摆了摆手:“这不算什么,鹰嘴崖比这里危险十倍。”

第三节 偶遇道童,初闻师讯

穿过一线天,两人来到了鹰嘴崖下。鹰嘴崖因其形状酷似鹰嘴而得名,崖壁陡峭如刀削,几乎垂直于地面,只有几条狭窄的石缝可以攀爬,崖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一旦失足,必死无疑。

“我先上去,把绳子固定好,你再跟着上来。” 周阿公说完,拿起登山绳,熟练地向上攀爬。小陈站在崖下,看着周阿公的身影在崖壁上移动,心中既紧张又敬佩。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童声从崖顶传来:“喂!你们是谁?为什么来这里?” 小陈抬头一看,只见崖顶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道童,身穿青色道袍,手里拿着一把扫帚,正好奇地看着他们。

“小师傅你好,我们是来找静心观的林通道长的,我是他的徒弟小陈,闽南有难,恳请师傅出山相助!” 小陈对着崖顶大喊道。

道童歪了歪头:“你们找我师父?师父说了,他已经归隐,不再见外人。而且闽南离这里那么远,能有什么事?”

“是境外势力咕噜会在闽南布下了‘锁龙蚀脉阵’,破坏龙脉,残害百姓,只有师傅能破解!” 小陈急得大喊,“小师傅,求你通报一声,就说徒弟小陈有急事求见!”

道童犹豫了片刻,说道:“好吧,我去问问师父,但师父见不见你,我可不敢保证。你们在这里等着,不许上来!” 说完,就转身跑开了。

小陈和周阿公坐在崖下,焦急地等待着。大约过了一个时辰,道童终于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竹篮,从崖顶递了下来:“师父说,他不想见你,这是他让我给你的‘静心茶’,喝了就赶紧回去吧。”

小陈接过竹篮,里面放着一个粗陶茶杯,茶杯里的茶水清澈见底,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他没有喝,而是对着崖顶深深鞠了一躬:“师傅,我知道您想清静,但闽南的百姓正在受苦,开元寺的千年古柏快要枯死了,天后宫的妈祖神像蒙尘难擦,还有无数村民被梦魇折磨,您不能不管啊!”

崖顶沉默了许久,终于传来道童的声音:“师父说,世间的纷争自有定数,他已经放下了,你也该放下。赶紧走吧,别再来打扰师父的清修。”

小陈的心沉了下去,但他没有放弃:“师傅,您当年教我‘风水之道,在守不在攻,在护不在毁’,现在龙脉有危,百姓有难,我怎么能放下?如果您不肯见我,我就一直在这里等,直到您改变主意为止!”

说完,小陈在崖下找了一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拿出罗盘放在腿上,静静地等待着。周阿公看着小陈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你这孩子,真是认死理。好吧,我陪你一起等。”

第四节 夜宿山洞,师赠锦囊

夜幕降临,武夷山的深山里气温骤降,寒风呼啸着穿过山谷,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小陈和周阿公在崖下的一个山洞里生起了篝火,篝火旁,小陈拿出林通留下的《风水要义》,借着火光一页页翻看。书中的批注密密麻麻,都是林通当年对他的教导,字里行间满是对闽南山水的热爱和对百姓的牵挂。

“师傅明明心里还牵挂着闽南,为什么不肯见我呢?” 小陈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疑惑。

就在这时,洞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小陈抬头一看,只见白天的道童站在洞口,手里拿着一个布锦囊:“师父让我把这个给你,还说,如果你能解开锦囊里的谜题,他就见你;如果解不开,就赶紧回去,再也别来了。”

小陈接过锦囊,激动地打开 —— 里面装着一张折叠的纸,纸上画着一幅简易的风水图,图中有一座山、一条河、一座宫庙,还有一个被圈起来的节点,旁边写着一行字:“山为龙,河为脉,庙为魂,节点为眼,何解?”

“这是闽南的风水格局图!” 小陈一眼就认了出来,图中的山是清源山,河是晋江,宫庙是开元寺,节点正是隐龙寺的位置,“师傅是在考我,看我是否真正理解了风水的本质。”

他沉思片刻,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山为龙,是龙脉的根基;河为脉,是气脉的流通;庙为魂,是信仰的寄托;节点为眼,是风水的关键。咕噜会在节点布下邪阵,就是想挖掉龙脉的眼睛,切断气脉的流通,摧毁信仰的根基。破解之法,在于‘固本培元,以魂养脉’—— 加固龙脉根基,疏通气脉流通,凝聚信仰之力,才能破掉邪阵。”

道童看着小陈的解释,点了点头:“师父说,你要是能解出来,就带你去见他。跟我来吧。”

小陈喜出望外,连忙跟着道童向崖顶爬去。周阿公笑着说道:“我就知道你能行!我在下面等你回来。”

爬上鹰嘴崖,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 一座古朴的道观隐匿在云雾之中,道观的门楣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静心观” 三个大字,正是照片上的景象。道观的院子里种着几棵古柏,树下有一个石桌,石桌旁坐着一位身穿灰色道袍的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瘦,正是林通。

“师傅!” 小陈激动地跑过去,跪倒在林通面前,“徒弟不孝,打扰您的清修,但闽南真的有难,求您出山相助!”

林通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小陈,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有欣慰,有不舍,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担忧。

第五节 师徒对谈,内心挣扎

林通示意小陈坐下,亲手给他倒了一杯静心茶:“十年不见,你长大了,也成熟了。说说吧,闽南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陈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然后将咕噜会如何利用民俗活动渗透、如何勾结黑风堂、如何布下 “锁龙蚀脉阵”,以及目前闽南的危机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林通。他还拿出《邪阵秘典》和邪阵节点分布图,递给林通:“师傅,这是咕噜会的邪阵秘籍和节点位置,我尝试了多种破煞方法,都无法彻底清除蚀灵煞,只有您能救闽南。”

林通接过《邪阵秘典》,翻看了几页,眉头渐渐紧锁:“这是‘西域邪术’与‘本土邪阵’结合的产物,阴险毒辣,比当年的血月煞还要难对付。布阵之人对闽南的风水格局了如指掌,显然是有备而来。”

“是啊,他们还培训了假风水师,收集了大量的风水数据,甚至拉拢了贪腐官员的家属。” 小陈说道,“现在开元寺的古柏快要枯死了,天后宫的妈祖神像蒙尘难擦,还有很多村民被梦魇折磨,再拖下去,龙脉就会被彻底摧毁,闽南就完了!”

林通沉默了许久,目光望向窗外的云雾,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十年前,我为了修复龙脉,耗尽了心血,也看透了世间的纷争。我来到这里,就是想远离俗事,安心修行,度过余生。我不想再插手了。”

“师傅,我知道您累了,但您不能不管啊!” 小陈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您还记得溪头村的林阿婆吗?她当年为了保护古厝,差点被推土机撞到;还有开元寺的慧能师傅,他为了守护古柏,三天三夜没合眼;还有千千万万的闽南百姓,他们信任您,依赖您,您要是不出山,他们就真的没希望了!”

林通的身体微微一颤,小陈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记忆 —— 他想起了当年和村民们一起修复龙脉的日子,想起了慧能师傅诵经时的虔诚,想起了闽南百姓脸上淳朴的笑容。这些记忆,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放下的。

“我已经老了,精力不如从前了。” 林通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动摇,“而且,锁龙蚀脉阵一旦启动,破解起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

“我不怕!” 小陈坚定地说道,“只要能救闽南,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师傅,求您了,再帮我们一次!”

就在这时,道童匆匆跑了进来:“师父,山下传来消息,闽南的漳州、泉州、厦门都出现了‘黑雨’,雨水是黑色的,落在地上会冒出黑烟,很多植物都枯死了!”

林通猛地站起身,走到院子里,望着闽南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转身对小陈说:“收拾东西,我们走。为了闽南的百姓,为了守护了一辈子的龙脉,我再出一次山门!”

小陈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林通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师傅!闽南的百姓不会忘记您的!”

林通拍了拍小陈的肩膀,拿起墙角的雷击枣木剑 —— 这把剑陪伴了他几十年,见证了无数风雨。“走吧,去会会那个咕噜会,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当天晚上,林通、小陈和周阿公就离开了静心观,朝着闽南的方向赶去。月光下,三人的身影在山路上匆匆前行,身后的静心观渐渐消失在云雾中,而前方的闽南大地,正等待着他们的拯救。林通知道,这一次出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但他无怨无悔 —— 因为他是闽南的风水守护者,守护这片土地,是他一生的使命。

第六节 归程急行,沿途破煞

归程的路上,林通没有丝毫停歇,他知道时间紧迫,每多耽误一分钟,闽南的危机就会加重一分。高铁上,林通拿着邪阵节点分布图,仔细研究着,不时在纸上画出破煞的方案。

“师傅,这个‘祈福亭’的邪阵该怎么破?” 小陈指着分布图上的一个节点问道。林通沉思片刻,说道:“这个祈福亭建在龙尾的气脉出口,里面埋设的金属设备能吸收气脉,增强煞气。破煞之法,在于‘以阳克阴,以动制静’—— 用艾草、朱砂、桃木枝制成‘阳火符’,贴在设备上,再用雷击枣木剑催动阳气,就能烧毁设备,疏通气脉。”

“那‘土地庙’里的阴寒石呢?” 小陈又问。“阴寒石属阴,怕阳怕火,我们可以用青阳石镇压,再在周围种植向日葵、艾草等阳性植物,吸收阴气,增强阳气。” 林通说道,“不过,最关键的还是隐龙寺的主阵,那里的蚀灵煞最浓,需要联合宫庙的僧道,布下‘三教合一破煞阵’,才能彻底清除。”

高铁抵达漳州站时,已是清晨时分。刚走出车站,两人就看到了令人震惊的景象 —— 天空中飘着黑色的雨水,落在地上发出 “滋滋” 的声响,路边的花草已经全部枯死,树叶发黄卷曲,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股压抑的气氛中。

“我们先去开元寺,保住那棵古柏!” 林通说道。两人立刻驱车赶往开元寺,刚到寺门口,就看到慧能师傅正带领僧人们围着古柏诵经,古柏的树干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枝叶几乎全部枯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