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六年三月末,南津关的重建在血与火的废墟上艰难起步。宸国公赵轩凭借与国运共生的系统,对宸国残破的现状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资源极度匮乏,人力严重不足,外部强敌环伺,内部百废待兴。每一步决策,都关乎这新生嫩芽的存亡。而四海商会敏锐的反击,已如毒蛇般悄然缠上。
关内临时设立的“官市”前,人头攒动,气氛却透着诡异。 朝廷将缴获的、品质参差的食盐以低于商会三成的价格限量发售,暂时稳住了民心,避免了因断盐引发的骚乱。然而,这终究是杯水车薪。官盐数量有限,不过数日便告罄。而四海商会派来的盐贩,依旧不紧不慢地守着那几车雪白晶莹的“仁义盐”,价格纹丝不动,冷眼看着官市门前从熙攘重归冷清。
“陛下,官盐已尽。百姓……又都去商会那边排队了。”户部尚书面带忧色,“商会盐价虽高,但品质极佳,且似乎……源源不断。长此以往,民间对朝廷的信赖恐将流失殆尽。更棘手的是,军中亦需盐分,如今……亦需向商会购买部分,这无异于资敌啊!”
赵轩端坐于临时改建的议事堂内,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木案上划过。脑海中,系统界面清晰地显示着【资源储备:食盐(极度匮乏)】的刺目红光。商会这一手经济绞杀,精准地打在了七寸上。没有盐,不仅民生艰难,军队体力也无法维持,更会动摇统治根基。
他意念沉入系统,“文明科技树”中关于“盐业”的分支亮起,光点流转推演。
【短期应对策略推演:】
1. 勘探替代盐源: 根据地质感知,南津关东南五十里外“黑风峡”或有岩盐矿脉(品位低,开采难)。
2. 恢复传统盐场: 临渊港盐场被毁,需重建。但海路被封锁,安全无法保障。
3. 技术改进: 现有煮盐法效率低下,推演“滩晒法”雏形(需特定地理条件,当前不具)。
(结论:短期内无法自给,需外部输入或找到替代品。)】
“外部输入……”赵轩目光微凝。系统“全域感知”的模糊反馈中,东南方向,那片被山越和百越控制的区域,似乎有微弱的、稳定的盐产波动。但通过敌占区获取盐,无异于与虎谋皮。
“传令工部,”赵轩决断道,“即刻选派精通矿脉勘探的匠人,由一队精锐护卫,秘密前往黑风峡,勘探岩盐!同时,令水军残部(仅存数艘小船)设法沿海岸线侦察,寻找可能避开敌军巡逻、接近临渊港的隐秘水道,评估重建盐场的可能性!”
“那……眼前的盐荒?”张诚问道。
“继续限量供应缴获盐,优先保障军队和工匠。对民间……开放以物易盐,鼓励百姓用采集的野菜、兽皮等换取商会盐,但需登记在册,严控数量。告诉百姓,朝廷正在全力解决盐务,暂忍一时之困。”这是无奈之举,意在表明朝廷并未放弃,同时避免硬性封锁引发民变。
盐务暂缓,另一项关乎国本的要务——铁器的短缺,则更为致命。 工坊区那座依照系统提供改良配方新建的小高炉,历经数次失败,终于成功点火。然而,最大的难题出现了:铁料从何而来?
“陛下,战场回收的残铁已熔炼殆尽,所得铁水杂质多,仅能打造最粗糙的农具或箭簇。欲炼制军械所需之精铁,需优质铁矿砂和大量木炭。然……关内已无矿源,周边矿脉皆在敌手。木炭砍伐亦受限制,恐引发山体滑坡,危及关城。”工部大匠一脸愁容。
吴锋亦补充道:“军中兵甲破损严重,亟待修补更换。若无新铁,将士们只能以竹木为矛,如何御敌?”
赵轩再次沟通系统,“资源引导”被动功能微微闪烁,将感知聚焦于“矿产”。
【模糊感知:西北方向(河间府旧地)有较强烈金属矿脉反应(主要为铁,伴生少量铜)。状态:已被镇北军控制,开采中。】
【次级感知:南津关地下浅层有零星劣质铁矿苗(储量极少,开采价值低)。】
【资源引导建议:短期内,劣质矿苗可应急小规模开采,用于练手和制造简单工具。长期根本解决,需夺回或另寻矿脉。】
河间府!那个令王老五和众多死士血洒雪原的地方!矿脉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令工部,组织人力,于关内允许区域,试探性开采那些劣质矿苗。不计品质,但求积累开采经验,并炼制一批最基础的铁钉、锄头等物,用于重建和农耕。”赵轩下令,这是无奈中的务实之举。“另,卫尉府加派斥候,严密监控河间府矿脉动向,尤其是其运输路线,若有可乘之机……”
就在赵轩为盐铁困局绞尽脑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从北方悄然传来。
一名浑身褴褛、如同乞丐般的汉子,历经千辛万苦,躲过层层盘查,被秘密带入关内。他带来了一封血迹斑斑的布条,上面是熟悉的笔迹——竟是原河间府勘探队首领,被认定已殉国的石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