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底开始,在小马班的组织下,已经痊愈的伤员们就开始了强度不是太大的体能和军事训练。到10月底时,除一些无法正常行走和二十多名伤到重要器官不能剧烈运动的伤员外,其余所有人都参加了训练。
11月5日,小马班带领可以行动的200多名官兵,假扮成之前出现过的珙县新崛起的那帮土匪,偷袭了赤水县城。在抓获300多名驻防营官兵基础上,还缴获了一些弹药,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只可惜,缴获的迫击炮炮弹只有5箱,一共30枚。
现在,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等出发。
出发前,小马班问李世凡有什么想法,李世凡说,他还要坚守在这里,他要一一处理好不能随部队去川北的伤员。小马班给李世凡留下了2000块大洋,以做他们的生活费用。
小马班和几名营连干部一一征求了那些无法正常行走或伤到重要器官的88名伤员的去留意见。对想回老家的同志,每个人发放了10块大洋的路费及安置费;对想留下的同志,就让他们分别找李世凡报到。
最后一个事项是,处理从赤水县抓回来的300多个俘虏。小马班亲自来到关押俘虏的法王寺,问俘虏们的想法。这些俘虏都说红军好,但不敢有参加红军的想法,因为自己的家人都在赤水,担心若参加红军会给家人带来危险。一看俘虏们说的都是实话,小马班也不勉强,就直接放了他们。
1935年11月15日,小马班带着357名痊愈的伤员和25名医护人员踏上了返回川北的归途。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小马班将部队分成了5个部分,同时采取昼伏夜行的方式,悄悄前行。部队行进一路顺利,于12月4日到达涪陵市附近的一处山林之中。
对于之前讨论过多次,一直无解的过江问题,大家只能在这里碰碰运气了。
第二天,先派出了两名侦察兵去码头侦察情况,很快,侦察兵送回了涪陵码头的信息:重庆至万县以东的长江航道已经开通,大家可以随意坐船去往任意想去的地方;只是码头有民团检查,而且检查还比较严格。
小马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高阳镇那里的民团有船,昆仑镖局也有船。于是,他派了一名来川南时那个冲锋枪排的战士和跟自己一起受伤的那名队员先行过江,到云阳县高阳镇去找那里的民团。因为,这两人都到过高阳镇,他相信他俩一定能找到那个他已经忘了叫什么名的民团团长。
真如小马班想象的那样,二人先买到开县的船票,第二天到开县后,在开县住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三天又坐船去高阳镇。在高阳镇里,二人直接找到民团,见到了赵成新和潘卫成。
当天下午,潘卫成就派出了他的所有船只随二人赶往涪陵码头附近的一处比较隐秘的江岔子里。几天后,一次性将所有人全都接回了高阳镇,并直接住进了原先3营住过的那个土匪窝。
赵成新见到这么多的新战友,非常高兴。他向小马班介绍了突击师一路寻找红25军,参加的三场大型战斗,以及到达陕北后的情况;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差点被保卫局审查一事。
小马班很不理解赵成新也要被审查,但他能说什么呢!
赵成新、潘卫成、小马班一起商议未来如何发展问题。
赵成新建议,先在这里就地发展,等到时机成熟再返回陕北。当然策略一定是要隐蔽发展,慢慢拉队伍,等待上级组织及彩彩的进一步指示。
小马班问周边形势怎么样?
潘卫成说,红四方面军撤离时,大部分的红色民团都参军随部队撤走了。现在高阳镇周边,包括整个川北各地又都成立了很多新的民团。但这些民团人数不多,实力也很弱小。
赵成新问潘卫成,高阳镇是否适合长远发展。
潘卫成回答说,要说隐蔽生存,这里没有问题;要说发展壮大,这里肯定不行。
赵成新说,红军战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消灭敌人,不能躲在敌人的屠刀背后偷偷求生。
为此,他想到了大成镇,想到了那个非常隐秘的山寨,他想把部队拉到那里去。到了那里,他们就既可以随时消灭敌人,又可以保护好部队。
小马班赞同赵成新的想法,潘卫成也认为可行。于是,赵成新就召集2位副营长,5位连长,还有3名狙击队员一起开会商量。
赵成新把他的想法跟大家作了介绍,最后强调说,就现在这400来人,要想强行回到陕北太难了,弄不好,部队就会有重大损失,希望大家认真考虑他提出的先就地打游击,等待机会再回陕北的建议。
大家商议了一会儿,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就都同意赵成新的意见。最后,还一致同意去那个神秘的山寨。
1935年12月15日,赵成新带领近400名红军战士,采取昼伏夜出的形式,慢慢向大成镇方向运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