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云层,将士的盔甲染成金红。允禵勒住马缰立于高台上,拔出腰间佩剑直指苍穹,声如洪钟:“往日准格尔祸乱边疆,杀我百姓,今日便荡平贼巢!众将士,随我出征!”
“荡平贼巢!荡平贼巢!”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震得地面发颤,成宇骑着白马立在左侧,昨夜在帐里磨了半宿枪头,恨不得此刻就冲进准格尔王庭。
佐鹰率领的蒙古骑兵列在右侧,勒转马头与允禵对视,抬手抚胸行了个蒙古礼:“此次定会让准格尔人知道,背叛大清的代价。”
允禵颔首,长剑归鞘的瞬间,马蹄声如惊雷炸响。大军分为三路,像三支利箭射向准格尔,扬起的烟尘与初升的朝阳交融,在天际划出一道雄浑的弧线。
若曦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队伍,敏敏从身后轻轻撞了撞她的肩,笑着扬了扬手里的马鞭:“放心吧,你家十四爷打仗从没输过。再说还有佐鹰呢,咱们且在这儿等着喝庆功酒。”
若曦忍不住笑道:“就你嘴贫。”
接下来的日子,敏敏把弘春带得乐不思蜀,敏敏教弘春骑马射箭,若曦看着他们在草地上滚作一团,银铃般的笑声能惊起一群飞鸟。
有时她们也会去市集,弘春盯着糖画摊子挪不动腿,敏敏使了银子让他用麦芽糖给孩子画个威风凛凛的将军。
若曦和敏敏每日带着弘春出去玩闹,留下琉璃打理得井井有条,连马尔泰将军都忍不住夸她:“这丫头,靠谱。”
日子在笑声中悄然滑过,转眼便是二十多天。
若曦和敏敏在院子里看着弘春写毛笔字,就见亲卫骑着快马闯进门,手里举着一封急报,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狂喜:“福晋!大捷!王爷大捷!”
她快步迎上去接过信,展开时看见允禵熟悉的字迹:“已破准格尔王庭,擒获叛党余孽,合礼已立为新汗,不日班师,一切安好。”
短短几行字,她却看了三遍才敢确信。敏敏凑过来看完,一把抱住她欢呼:“我就说吧!十四爷最厉害了!”
消息很快传遍青海,城内外张灯结彩,等着迎接凯旋的将士。马尔泰将军站在城楼上,望着西北方向,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又过了十日,天边终于出现了熟悉的身影。先是探马飞驰而来,接着便是绵延不绝的队伍,甲胄耀眼。
允禵一马当先,却难掩眉宇间的英气。成宇跟在他身后眼神却比往日凌厉了十倍,看见城楼上的若曦,兴奋地挥了挥手里的长枪。
城门大开,百姓们簇拥着欢呼,看着允禵翻身下马朝她走来,不顾旁人目光,一把将她们母子拥入怀中,声音沙哑却滚烫:“我回来了。”
若曦把脸埋在他胸前,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弘春搂着允禵的脖子,奶声奶气地炫耀:“阿玛,我现在骑马骑的可好了!”
允禵被逗得大笑,刮了刮儿子的小鼻子。
回到将军府,洗去征尘,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成宇眉飞色舞地讲着攻城的经过,说他如何跟着姐夫冲锋陷阵,说到激动处,还不忘比划几下。
马尔泰将军听得连连点头,端起酒杯与允禵碰了碰:“好小子,有你老子当年的风范!”
正热闹着,宫里的信使到了。
“圣旨到 —— !”
众人整理衣袍接旨,太监展开明黄的卷轴,抑扬顿挫地念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十四爷允禵,督师西北,平定准格尔叛乱,扬我国威...”
宣旨完毕,众人谢恩。宣旨的太监满脸堆笑地给允禵道贺,却见他接过圣旨随手递给身后的亲卫,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冷笑:“臣弟谢皇兄赏赐!”
太监的笑容僵在脸上,诺诺地说不出话。马尔泰将军连忙打圆场:“王爷刚回来累了,快请公公去偏厅用茶。”
院里安静下来,成宇还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马尔泰将军看着允禵,轻轻叹了口气:“那日在乾清宫,我就知道你心里不痛快,可他毕竟是皇上。”
“岳父放心,我知道。” 允禵点头,目光转向若曦,见她眼中满是担忧,便放缓了语气,“放心,我有分寸。”
三日后,与敏敏和佐鹰告别,敏敏抱着若曦的胳膊,眼圈红红的,嘴上却依旧爽朗:“姐姐,到了京城可得给我写信,让我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若曦拍着她的手,心里满是不舍:“放心,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允禵拍了拍佐鹰的肩膀:“草原的事就交给你了,合礼那边多看着点,有什么动静随时报给本王。”
“十四爷放心。” 佐鹰郑重应下。
几日后,允禵处理完军中的收尾事宜,便带着若曦和弘春也启程回京。一路晓行夜宿,弘春起初还觉得新鲜,趴在车窗上看不够,后来便在摇晃的马车里睡熟了,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挂着笑意。
若曦靠在允禵肩头,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轻声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大半年,京城的梅花也该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