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 > 第97章 九班的努力方向和梅县现状

胡义摇头:“和二连差不多,不付出代价,逃不脱。”

众人沉默。

“不就是跑嘛!”赵保胜还搞不明白太多战术,但就问题想办法,也没多难,“跑得比他们快,比他们更熟悉地形,比他们更能跑!我就不信,跑不过他们!”

这是正确的废话,却也点出了重点,得比鬼子更厉害,才有可能甩脱他们。

换句话说,全面超过鬼子,那鬼子拿啥来追?!

山里可不是平原,鬼子汽车一开,赶鸭子似的追果军,山里很多地方连独轮车都过不去。

胡义点头:“那肯定的,但…跑,是真的会跑死人的。”

他见过跑死的,果军很多部队粮食物资跟不上,吃的比八路军差远了,真的能跑死人。

赵保胜也听说过,过度运动会死人,‘横纹肌溶解’什么的,但那是现代人平时运动不够,猛地来一下,现在只要保证营养和训练,他觉得连小红缨都能做到跑得比鬼子快。

“我来想办法,咱还得吃好的,多锻炼,我就不信了,这还练不过鬼子!”赵保胜现在觉得所谓爆破器材不如农业生产技术重要,吃饱吃好科学训练,比武器还重要。

罗富贵听说吃,很高兴,又听说训练,有些泄气,就没有吃饱了躺着的吗?

小红缨和胡义是最能体会老赵的这些本事的,毕竟小灶吃得最久,马良蹭的不多,刘坚强只尝过两次。

罗富贵听小红缨吹牛,训练时老赵会想办法天天有肉吃,下巴都快惊掉:黑风寨也只有过年或者做了大买卖才吃回肉!连忙问,他算不算九班的。

小红缨挑剔地说,九班不要废物,能听话才是最重要。

然后红姐私下把背东西,打下手的活儿外包给了罗富贵。

刘坚强问,二连那种交替掩护的战术,九班能不能用。

“用肯定能用,”胡义说,“关键还得地形熟,能找到交替掩护的位置,配合还得密切,枪法得准,最好火力得猛。”

“还猛?九班咱这装备,都比二连强了。”赵保胜觉得太出挑太高调不行,“别火力猛了鬼子把咱当九连来追!”

小红缨却觉得不够:“那有啥!要有两支机枪,我一个狐狸一个,咱九班双机枪组,战术打法可就多了去了!”

罗富贵听得直翻白眼,特么你的机枪不得我来背?

刘坚强听老赵提九连,满眼憧憬,觉得老赵说得对,再强一点,九连都能恢复了。

马良怔怔念叨:“训练,配合,跑得快,地形熟,枪法准,火力猛……”

小红缨接茬:“还得脑子好!练好了如果还想和二连一样老想着打刺刀白刃战,那就白练了。”

刘坚强觉得这在说他,但他没证据。

夜渐渐深,大家的聊性也没那么大,都有自己琢磨的东西,于是休息,岗哨就位。

赵保胜回到山腰,抬头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清冽的空气让脑子更清醒。

任重道远啊老赵,火工品得把资料抄出来,还得考虑农业的一摊子事,至少九班的吃喝质量得提上去,那些堆肥什么的,抄出来给团里上交上级推广吧。

现在的九班还差得远,真能练得像特种部队那样强,赵保胜觉得自己就稳了,可以安心想着帮根据地挣钱,到时候鬼子汉奸要不服,带上九班上门,强买强卖!嘿嘿嘿……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二天一大早,赵保胜就有些受不了了。

他没带多少咸菜,已经消耗完了,大早上的只有小米粥,别的啥都没了。

九班几个吃了老赵的好处,却依然觉得老赵有点娇气,咱在跑路啊大哥,有粮食就不错啦!还要什么咸菜?

赵保胜不是这么理解的。

咸菜,是盐的主要来源,没咸菜,代表着九班已经快断盐。

没断,是因为宋大户那边弄到一些盐,但那只是盐,总不能喝粥加盐吧?

短时间问题不大,可谁知道会持续多久?

昨晚还畅想保证供给保证训练,特么第二天就断咸菜?

另外,他们只有一个小汤罐,熬粥还好,做不了馒头小米饭,一锅还不够,吃个早饭忙活半天,应急炒面又被罗富贵嚯嚯得差不多了,真要和鬼子纠缠上,饭都吃不上。

几个人听老赵说完,都沉默,确实啊,要跟鬼子拉锯,吃不上饭,光背着粮食有个屁用。

背靠独立团还好,团后勤,包括炊事班,都会想办法解决干粮,但这次情况特殊,后勤跟着主力出去了,二连的补给他们顾不上,可自己吃饭也成了问题。

九班蹲着喝粥,也一起想办法。

锅,可以找王铁匠打一口合适的,其它补给也可以去王家村想想办法。

可山外的情况不明,贸然出山会不会撞上鬼子?

哪怕是正面撞上搜索队,在平原上,九班仍然可能会像胡义估计的那样,付出重大代价。

赵保胜喝完粥,倒水涮了涮饭盒,说:“我就带小红缨去,我俩都有良民证,正好摸一摸县城情况,看能不能打听到主力的消息。”

胡义想跟着,但还有仨在,没他在,非乱套了不可。

小红缨飞快地翻出原来的花袄子罩衫,替换了灰军装罩衫,卸了皮带装备,吩咐胡义看好家当。

赵保胜换回破旧布鞋,也卸了装备,解了绑腿,衣服倒不用换,唯独八路军帽给收拾好放进背篓。

布鞋坏了,趿拉着也能走,进城再弄双新的。

这回跑出来,钱财物资什么的都埋了,唯独不占重量的法币带了不少,几次抢了不少,花得少。

九班绕行向东,绕过罗富贵说的三家集,到了浑水河畔的凌头村附近。

再向东,过河,就没有山了,九班几个八路军打扮的不方便露面。

等赵保胜带着小红缨过河,九班折回三家集附近活动,那边丘陵地带,山好爬,躲藏的地方也多。

春汛还没到,浑水河浅,赵保胜脱鞋涉水,把小红缨背过河。

两人只带了一些粮,打了个小包袱,枪只带了老赵的ppk手枪,藏在小丫头身上。

小红缨也不得不承认,ppk确实是好枪,小巧好藏。

“收好喽,咱进城,只有这把枪好藏好带,别丢了。”赵保胜催着小红缨收起来。

“以前没仔细看,你这个比大眼儿撸子好!”

“好?别看在眼里拔不出来了!收起来!”

“老赵,这个也给我,行不行?”

赵保胜怀疑小红缨有松鼠病,啥都要收起来,从无名村跑的时候,她还挖出一个大油纸包带上了,真以为别人不知道她藏了一挎包弹药。

从凌头村外面经过的时候,赵保胜就发现了,村外地里人很少,村里似乎有几处房子有过火痕迹。

鬼子大队没有往县城北边来,那些房子怕是搜索队做的孽。

梅县周边农村,除了有钱人地主家,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夯土房子高粱杆子麦秸的房顶,一着火就只剩墙。

这说明,梅县平原地区有种高粱的习俗,这是个好事!

青纱帐!

指的就是华北平原上广泛种植的高粱和玉米,夏秋季节,遮天蔽日的高杆作物,可是游击队行动的好掩护。

相反,山里的村庄,倒是谷子种得多,耐旱嘛。

赵保胜感叹,不仔细看,真发现不了这些,抗日神剧可绝不会讲这些。

王家村离浑水河有些距离。

早春的平原上光秃秃泛土色,麦苗开始生长,但那抹绿色还遮不住裸土,树都没几棵,有树的,大概率是有钱人家的坟地。

王家村好像也有房子被点了。

赵保胜带小红缨进村,村里气氛有些诡异。

王铁匠家被烧了棚子,主屋倒是无碍。

不能啊!王铁匠家小儿子不是伪军吗?怎么他家也会遭殃?

王铁匠老两口在收拾废墟,他老伴还时不时抹眼泪。

赵保胜敲了敲几乎不存在的院门,进了院子。

王铁匠唉声叹气的讲述中,赵保胜知道了缘由。

王家还算富裕,家里养了鸡和猪,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可引祸的也是这些。

鬼子的后勤补给,肉食是基本没有的,但肉食又是军队不可或缺的,于是就有了一条,就地补给。

老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的‘鬼子抓鸡’的情节,是百分百真实存在的,那是鬼子在执行军队就地补给的命令。

特么完全就是比土匪还土匪。

王家大儿子说他弟弟在保安团,可来征粮的鬼子听不懂,伪军又是冀省调来的,不光没保住自家东西,人还让打了,抓回了县城。

王家老二进城去找老三想办法赎人去了。

赵保胜陪着唏嘘不已。

特么连伪军家里都会被抢啊!

小红缨眼珠子直转,好像有话,当着人家的面不好说。

赵保胜订了个锅,桶锅,带白铁蒸笼的那种,给了高价,又安慰王铁匠,吉人自有天相。

王家村村民脸上也没有了平原村庄的那种祥和,看来征粮搜索队在村里嚯嚯得不轻。

出了村,小红缨一脸严肃:“老赵,我觉得王家可以用得上!”

赵保胜觉得十二岁的小孩子应该做小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可一想到小红缨在射杀鬼子时的那份冷静,又觉得这个想法,在这个时代,有些奢侈。

“怎么利用,可以等找到主力,和丁政委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