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 > 第177章 老赵被咬住了

老赵呢?

他没跟着回山里,快腿带人打扫战场时,他就收拾了十来个手榴弹,拿麻袋装了,遛遛达达往了北,七九弹五五分成,放二连那边,不怕高一刀不认账。

九班还没回去呢,不知道自己这么七搅八搅的后面还有没有得打了。

已经搅了胡义那啥苏青了,这回周医生的事情他说什么都不想掺和了,再给搅了…也没立场不是?人家两人自愿的……至于张翻译官绿不绿……自己人,顶多下回见着提醒一下。

赵保胜把麻袋用绳子绑了背好,慢悠悠背着手,在乡村农田之间慢慢走,夜里跑得挺狠,这会儿不着急,白天九班还得关注鬼子是不是要大搜查,不会有行动。

现在他很满意,九班战斗力已经成型,只要多磨合,将来只高不低。

和煦的春风吹得人懒洋洋的。

这么久一直在忙,他好久都没这么松弛了,他需要想一想,接下来干些什么。

封锁线,阻止不了,但第一个口子已经打开,回去和高一刀商量商量,以后怎么利用起来。

平原地带村庄里的狗……包括鬼子的狗,对八路军的活动影响怎么消除?

县城出来的电线杆,是不是通往各个据点的电话线,还得查看,是不是能在这个上面做文章……

山里的梯田和边角种植一直在搞,听说头茬土豆已经种下去了,堆肥好像经过几次试错,现在也有模有样了。

独立团才刚刚壮大,经过这次鬼子折腾,兵力又减少了,老兵折损甚至超过新兵,严格来讲,战斗力是下降的,这个他没什么好主意,只能一步步来。

九班……暂时也没需要加强的,第二挺机枪他想过,弹药消耗大,负重大,骡子也不是万能的。

二连打炮楼九班拿回来的掷弹筒他研究过,这东西没有简便快捷的掌握方式,全靠经验,弹药不多,估计还没练熟就没弹药了,鸡肋。

倒是掷弹筒定角45°这事,他在琢磨做支架,哪怕是木头支架,也比肉身经验要更容易快速上手,问题是后世随处可见的水平泡,这个时代想获得也不容易。

地雷的获得…暂时只能考虑手榴弹,但延时引信得改成瞬发引信,这个他有些不敢动手,毕竟不是专业人员。

胡义说团里得了试制的手榴弹,不知道效果,颗粒化有没有做好也不清楚,还是不敢拆。

想到这儿,他赵保胜和九班的牵绊越来越深,昨晚小红缨喊他的那声,惊喜里带着欢快,他也很高兴,只是这高兴背后,也有担心,是不是牵扯得过多了?

九班之所以成为九班,有它特殊的原因,特殊的经历,他参与得太多,改变得太多,将来还是那个将来吗?

甚至九班和高一刀的关系变得和谐,缺少了那种咬着牙的竞争,会不会对九班产生什么影响?

完蛋了,松弛下来老赵又开始胡思乱想了!

……………………

胡义见到了老赵说的周医生。

老赵自以为的不会改变什么,在胡义这儿却实实在在的改变了:胡义对眼前这个女人,只有尊重,医生的嘛,再漂亮也是医生,外科医生诶!哪个军人敢对医生有不敬?

老李简单介绍一下,就拉老张和胡义商量行动路线。

老张对县城周边非常熟悉,和胡义也因为搞汉奸的事合作愉快,他提出来,除了伤员,其他人找个驴车更妥当,直接大摇大摆坐车向山里靠近,却被胡义否定。

原因很简单,不可控。

即便送货小组几个人都有靠关系搞来的良民证,但不是梅县发的,外地来的,碰上便衣队,那就是送上嘴的肉,万一发生冲突纠缠,拔枪还是不拔?没有武装护卫,随时随地都可能要遭。

良民证这东西,你说有用吧,确实有时候是个好掩护,但这东西是地方上发的,换到外地,鬼子汉奸也认,但一旦怀疑,也就是个废纸。

梅县接壤太行山,你外地人来干嘛?想偷偷进山?

老张点头同意,他想简单了,老李皱眉,还是得偷偷摸摸走,胡义笑,这问题是老赵发现的,老赵的脑子一天到晚全在琢磨这种鸡零狗碎的东西。

周医生在检查伤员是否发烧,听到几个人说老赵,抬头看一眼,那个老赵怎么没跟着回来?换了个穿八路军服的年轻人,沉稳倒是沉稳,可不如老赵让人觉得心安。

自北方辗转到梅县,路上她都强装镇定,到新乡时出了岔子,她慌得一批,老李带人护着她跑,直到遇到老赵,带大家到了这么个角落里的隐蔽处,她才稍稍安定。

老赵的急救包里竟然有手术刀,这是她没想到过的,还提到缝合,差点让她觉得对方是同行,可惜不是。

伤员情况稳定,暂时没有发烧,其实今晚转移是最好的,万一明天发烧,还要转移,连热水都弄不到,想了想,她还是和老李说了。

老李头疼,胡义皱眉,问:“老赵没给你药?”

“什么药?”周医生奇怪,老赵什么都没交代,就给了个简易急救包。

他们在金陵鬼子医院弄到的保险箱,打开之后除了相机胶卷,里面还有两个小纸盒,里面是两个铁盒总共十二个纸包,英文的,当时都没注意,老赵后来告诉胡义,那个是洋人的止血药。

磺胺止血粉,马嘎国大兵往伤口上撒的那玩意儿,老赵手机搜过了,那玩意儿其实后来被证实没用,鬼子还当宝贝一样收在保险箱里……他也不好告诉胡义那东西没用。

胡义只当是宝贝,九班每个人都发一个纸包,拿油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必须和命一样保存好,老赵也有,被他随手不知道放哪儿去了,用这个还不如用酒精好好洗伤口呢。

周医生看着胡义掏出他的油纸包,打开,磺胺止血粉,八路军竟然有这个!

老李惊奇,问胡义,胡义大概讲述这东西的由来,还解释老赵本来在县城执行任务,是便衣,药没带在身上。

这东西数量就那几包,不可能重复获取,老李也就熄了心思,老兵嘛,有保命的伤药,留着救自己的命,没法说,顶多批评一下觉悟不高……人家参加队伍前获得的东西,那是私人物品。

当下用了药粉,重新包扎,老李准备按胡义的路径,先安排下山。

没有担架,就轮流背伤员,隐蔽点暂时不管了,老张他们以后有空再来处理。

附近本来藏了两辆自行车,老赵准备紧急撤离时用的,被胡义找到另一辆……老李已经麻木了……

老李带伤员,胡义带周医生,其他人跟着老张小刘一起步行。

凌晨两点多,全部转移到三岔口,和九班汇合。

自行车交给老张,他们负责收尾,结果两人推着走,一问,都不会骑车……老赵咋想的?就没问问老张他们会不会骑车?!

九班早就收拾好,只是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安排,反正白天睡足了。

倒是杨干事累了一天,坐下就睡,打呼噜被小红缨踢醒好多次……

小红缨一直在担心老赵,带着一群棒槌,能顺利通过封锁线吗?

担心是多余的,九班按胡义计划,回到浑水河畔时,天蒙蒙亮,老赵这会儿差不多砍完人,安排快腿收拾残局呢。

天亮了,行动暂停,防着被人发现。

九班散开放哨,今天鬼子会不会大规模搜查还不清楚,只能保持警惕。

搜查肯定是没有了,赵保胜在县城腹地溜达,一次也没碰到鬼子伪军。

但没有搜查,不代表敌人不动。

早晨侯三报告炮楼遭到袭击,梅县鬼子也是紧张,因为县城的机动力量已经非常少了,要派人去查看甚至增援,城防会不会受影响?

不得已,县城再抽调一个小队的鬼子,带一个伪军连,往西南去。

鬼子的缺口不谈,伪军数量的缺口从河口那边临时抽调了一个连,河口万一失手那好办,夺回来就是,县城…那影响太大,保守一点不犯错。

因此,浑水河边的九班,就发现了伪军的调动——河口的桥,离他们的隐蔽地,大约不到四里地。

谈不上惊弓之鸟,九班还是做好了战斗准备,马良被派出去更远,送货小组也被喊起来,准备护着伤员沿河向西北撤。

等到半上午,都没等到有敌人靠近。

等待非常难熬,老李和杨干事都在等撤离通知,自然聊了起来。

要说姓杨的还是有些本事的,昨天是被老赵压制,没发挥出来,这会儿嘚啵嘚又是理论又是实际的,和老李倒是搭的上话,大谈特谈国际派和本土派……

小红缨被胡义安排贴身保护周医生,顺便检查一下眼睛,周医生大概翻眼皮看了看,没有大问题,外科肯定处理不了,以她的经验,自愈为主。

丫头也知道轻重,伤科医生诶!连大首长都尊敬有加的医生,小红缨自然拎的清,阿姨长阿姨短的,又是毯子又是奶糖的,恨不得喊骡子过来专门待命…背周医生。

她看到杨干事和老李聊天,直撇嘴,偷偷告诉她周阿姨,老赵说过,不要在内部讨论上层路线,八路军战士,就该一心一意执行命令打鬼子。

这倒钩起来周医生和她聊起老赵。

这无疑是让小红缨打开话匣子了,接下来两个小时,小嘴巴就没停过,从一开始被她监视,到后来杀汉奸抢汽车,打鬼子劫边三轮,再到无名村和鬼子周旋,和胡义他们几个打鬼子搜索队……嘿,两个月时间,竟然干了那么多事!

连旁边老李和小杨聊天都有些心不在焉,小红缨嘴巴就跟说书人一样,勾着人…吹牛嘛当然也有,不过事情本身已经够离奇了,那点吹牛成份,似乎也能理解了。

日头偏西,胡义过来和老李商量是不是提前一点走,还被拉着做证……

……………………

赵保胜的目的地是凌头村,那里离浑水河很近,九班大概率还是会沿河走,有机会碰上。

路过的地方,大概是梅县最丰饶的土地,麦子长势喜人,那种喜悦也稍稍缓解了赵保胜的焦虑。

不过他发现,路上和村里,有不少便衣队在活动,这里是县城西,没有被他们清理过,便衣队在干啥?

赵保胜假装看热闹,和旁边村民打听。

便衣队的活动,主要是在征丁给鬼子修炮楼,可眼下正是麦子扬花灌浆的关键时候,谁家的主劳力也不肯丢下庄稼去干活,连地主家都不会给长工脸色看——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出力的时候。

不知道哪个缺德鬼出的馊主意,有传言出工可以减粮税,于是碰到抓丁的还有人凑上去打听……不管打听还是干啥,到了便衣队手里,先去干活……

赵保胜不说话,这么搞,还没到夏收征粮,就闹腾得很厉害,这种事,是不是能利用起来?

接下来的路上也遇到了好几拨便衣队,赵保胜都是远远就绕路,能不照面就不照面。

离凌头村越近,越不好绕了,刚巧碰到凌头村有便衣队出来……周围全是麦地,一眼就能看到两三里外,几条路都走不了了!

赵保胜本就烦躁的心情一下子低落,这特么疏忽一点,就造成现在这局面……杀出去,当然能行,但便衣队狗皮膏药似的难缠,除非一下子近距离解决,被盯上了可麻烦,甩不脱!

他的武器弹药都收在麻袋里,拿绳子系了,像双肩包一样背在背后,连狗腿柴刀都收起来了,就褡裢里有一支盒子炮,两个桥夹,现在三个方向有便衣队,只能按原计划往凌头村去。

这样至少只需要面对正面的五个汉奸,突破进村还能借助村里房子进行抵挡,找机会取麻袋里的手榴弹。

本就高壮的老赵,窝着脖子驼着背,依然慢悠悠往北,和对面汉奸错身而过,便衣队竟然没拦他!

还没等他高兴,“站住!老头儿,你是哪家的?”

赵保胜侧头装耳朵不好,喊一声:“啊?喊我啊?”

右手在褡裢里已经握住盒子炮,掰开机头和保险,连着褡裢一起抬起来。

他瞥见,转身问话的汉奸大概是随口问的,其余四个人并没在意,还在向南走。

开口回答,肯定有破绽,这个事他就没有想定,打算随口编,赌一个对方也不熟。

但看到汉奸只有一个人转身问,他手里拿着吃了一半的窝头…这是抢的?还是他在凌头村有熟人,甚至他就是本村人?…没戒备,不是正好动手吗?

烦透了的赵保胜,左手借着转身的瞬间,伸直横摆,一把就抓住了靠上来的汉奸衣领,右手随之上举,盒子炮隔着褡裢就顶到了汉奸的下巴上!

没等对方尖叫出来,“砰”!一枪从下颚贯穿头颅,掀开了汉奸的头盖骨!

赵保胜左手使劲,拽住尸体往自己身上靠,右手握枪,枪口从褡裢口袋刚打出来的破洞里伸出,平举,指向了背对自己还没转身的四个汉奸,五六米远,没有细瞄,举平立即开枪,一个人分配两枪,打完就转向下一个目标。

前两个都有命中躯干,第三个已经往地上趴了,第一枪失的,第二枪击中,又补一枪,转向第四个人时,目标已经趴下,向东边麦田里滚动了!

目标趴进麦田,赵保胜立刻放弃了手里的尸体盾牌,转身向不到百米的凌头村猛冲!

跑了几步,身后才传来枪响,赵保胜赌对方不敢探头开枪,低头不管,猛冲的同时看都不看,右手朝后打出最后两枪。

对方枪声短停,应该是躲了,赵保胜撒开腿飞奔,拉开距离,对方打中他的机会就更小!

身后再次响枪,没有子弹近处掠过的呼啸,更远处的汉奸开始咋咋呼呼打枪,呼叫更多的同伙……这才是老赵忌惮的!

等赵保胜进村,贴到房子墙壁,才敢微微探头朝外看。

没有人露头,唯一的那个漏网之鱼,和其他两拨远处的汉奸,都没看到,应该是藏身在麦田里了。

赵保胜一边给枪里装弹,一边哀叹,倒霉催的,都快脱离了,还来了这么一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