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 > 第112章 租房和市井消息

老百姓嘛,大家都是混生活,人家敢带这么多纸制品出城,那肯定是有把握。

赵保胜直接凑过去瞧。

很粗糙的黄草纸,还有有切割成圆形的毛边纸,也有刻透的孔,还有泛紫红的粗糙印刷品,花里胡哨的人物……一扎扎一捆捆。

这尼玛是迷信用品!

纸钱,黄纸,以及冥币!

赵保胜不知道的是,就陕甘宁边区,1943年进口物资(指外来商品)前八大类中,就有迷信用品,超过文化用品的比重!

呢吗民间纸的最大用途竟然是用来烧?!

要知道,那是43年了,此时,38年,占比只会更高。

中国人,向来看重祖宗,祭祀不会少,祭祀用品也自然不会少。

鬼子占领中原,也禁绝不了被占土地上的人祭奠自家祖宗,纸钱冥币,在市场上的份额自然不低。

赵保胜立刻就找到了出城要带什么东西了。

冥币啊!

冥币单面印刷,反面还是可以做记录的嘛!

黄纸和纸钱本身没印刷,写字儿容易被人发现。

赵保胜啊赵保胜,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儿!

他打听到这些东西来自哪里,又问了价,贩运这东西出城竟然还能挣钱!

不错不错,又有挣钱新路子了。

至于火柴之类的东西,上次问过杂货铺,老板肯定在城外有货,到时候直接城外交易。

老李采购清单上的物资,其实根据赵保胜判断,除了布匹这种东西,大部分都可以在城外找到采购的地方,只是还没摸到门。

赵保胜对粮食缺口的担忧,其实有些过了,独立团联系了各处工作组,得到的信息是,鬼子扫荡和搜索队抢粮,损失惨重的大户并不太多。

平民百姓家的存粮本来就有限,地主富农被搜索队勒索过后,手里还是有足够的粮。

但,赵保胜的建议,独立团还是准备着手实施,毕竟可能遭饥荒的更多是平民百姓,说不定地主富农正等着穷人借粮度饥荒呢。

人力资源,后世只是老板们嘴里的耗材,可在这个时代,代表着生产力,代表着经济能力。

不说别的,只要有粮,以工代赈喊老百姓来山里开荒垒梯田,就能握住最大的胜利保障:人力。

兵员,粮食,物资,都得依靠人,依靠人的劳动。

所以采购清单里,粮食仍然是大头,有限的资金更多的是放在杂粮和豆类以及种子上,荒年能活命,就是最大的善政。

赵保胜进城第一件事,就是找上次客栈的掌柜,他托人家给打听租房的事,成交就给一块钱法币的‘劳务’费。

事情很顺利,客栈掌柜去约了房主,下午见面看房。

赵保胜看时间充裕,先把药材给卖了,背篓里除了赵保胜专门留的党参,都清空了。

党参不算特别贵重,但他挑的都是品相好的,包了起来,打算作为给金春秀的谢礼。

不管人家什么身份,对小红缨的爱护那是没看出假,该谢。

春秀楼门口,赵保胜没见着金妈,管事的去了又回,婉拒了他,反而告诉他,小丫头的鞋备好了,等哪天出城再来一趟,这鞋子城门口可能会拦,到时候管事的给送出去。

赵保胜没想到,这金妈这么上路子。

点头哈腰,说下次带孩子进城再来看金妈,赵保胜转身之后,脑子里仍然在盘算,这是有啥事?想图谋小丫头?

小红缨这丫头这么讨人家喜欢?自己有时候都嫌得头疼。

琢磨半天,人家好像也没什么意图啊,算了不想了。

下午见到了房主,一起看房。

这家的院子,是从人家手里收来的,嗯,就是这么说的,房主没说自己身份,但赵保胜感觉出来些汉奸味儿。

房子本身还行,两间瓦房,院子很小,但有口井。

房子位置很糟糕,东边是鬼子的那些大院高墙,南边院子贴着吉田商社仓库的北墙,这个季节只能下午晒一小会儿太阳。

难怪便宜,县城里的小院,起码得五块钱,他这才开价两块。

赵保胜仔仔细细地检查了房子,这种砖瓦平房,和后世的基本一样,仅有些细节比后世精致。

然后开始挑毛病。

房主倒没有太不耐烦,挑毛病还价的,才是真正想租的。

屋顶瓦片里已经长草了,很久没有清理维护,他赵保胜得处理,降两毛。

大屋炕里很久没有清理,得找人清理,降两毛。

门窗松动,窗户纸缺失……

房主不肯降租,但在赵保胜的纠缠下,答应头一个月减半。

赵保胜又说这会儿不是月末月初,差半个月,他得等等再租。

房主有些烦了,答应只押一个月租金,可以等下个月给。

连介绍的客栈掌柜都烦了,答应只收五毛钱的介绍费,保费(租房保人的钱)就算了…

赵保胜这才掏钱。

毡帽里掏一块,腰带里掏两块,口袋里两块,鞋里再抠五毛……诶哟,这个抠门样子,没法看。

偏偏房主和客栈掌柜,觉得这样才正常!

赵保胜心里对苏青的佩服,从没这么高!这些细节都是苏青教的!

写了字据收条,赵保胜又打听哪儿有修屋顶和掏炕洞的,哪儿有便宜煤卖,和真打算常住一样,还带着点小民的斤斤计较。

又打听了房主自家住处,赵保胜才送两人走。

关于房子的事情很多,赵保胜却不急着处理,他得先摸清楚怎么偷隔壁的电!

东边大院的西墙,就贴着这房子,但太高,爬上房顶都够不到围墙顶,关键围墙那边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南边的吉田商社,赵保胜也没进去过,库房更是不可能让他进,有没有电也不知道。

这房子,已经是运气很好才租到的了,位置很差,没阳光,住着不好,却也位置很好,就在鬼子大院和吉田商社的背后角落。

趁着天还早,赵保胜去城南找修房子的人。

梅县城南,被伪军营房占了好大一块地,原本就破落的周边民居被拆了大片。

依着这片生存的贫民百姓,好多被迫搭了棚子,如同孟买贫民窟那种,顽强地活着。

赵保胜之前在梅县走街串巷剃头的时候,常来南城,此刻都有些认不出地方。

这里生活着为梅县县城提供基础服务的穷人,因为战争,活计变少,加上家园被毁,生活得实在是难熬。

有人会问,没活路为什么不去乡下……如果有地,如果在乡下能活,谁会进城受这份罪?

赵保胜都没找到修房子的人,就看到前方一圈人围着,人群中有哭声。

看热闹的人中有知道情况的,哭的是县城里收大粪的张家媳妇。

老张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大院里的汉奸,让人拿进去,挨了打,折了条腿,两个儿子也是遍体鳞伤生死不知。

赵保胜默默看着。

梅县县城没有像样的下水道系统,也没有公共卫生设施,厕所很少,有些独院也只有旱厕,很多街边住户也都用的马桶。

这就自然催生了个掏粪收粪的产业。

可惜梅县太小,即便垄断这个产业,也不可能形成北平沪市那种‘粪霸’。

汉奸欺负这种人家干什么?想不明白。

赵保胜和旁边看热闹的人打听修房子的事情,人家给指了地方。

很顺利就找到了人,赵保胜喊人家带着梯子回去,看现场,报价。

修房子,是县城里的另一类小产业,只有一家做的比较好,不过城外村里和山里,也都有操持这一行的人。

修房子的,是一对父子,姓刘,本业其实算木匠。

老刘健谈,小刘比较闷,赵保胜和老刘能聊得起来。

梅县县城被鬼子占领之后,整体气氛有些怪异,有钱人跑了不少,大多都是躲到乡下去了,还不是鬼子来的时候躲出去的,是最近陆陆续续跑的。

老刘说,听说可能是鬼子刮得太狠,来一拨刮一次,一个月换了好几拨鬼子……赵保胜心里嘀咕,不会是八路军搞的几次事吧……好在和咱老赵无关。

城里的市面远比之前差,刘家父子也在打算回老家,毕竟他家乡下还有一点地,种些粮食活命,总比在城里莫名其妙被鬼子汉奸收拾强。

赵保胜顺嘴问了咋回事。

老刘就聊起了他听说的,收粪张家的事。

最近跟着鬼子来的汉奸,有个是原来在北平的,听说北平的‘粪霸’很有钱,就怂恿鬼子某个军官,刮梅县‘粪霸’张家的地皮。

可怜张家只在梅县这巴掌大的地界混饭吃,比普通人强些有限,根本吃不住鬼子刮,家里几个男人被抓去打,老的被打折了腿,两个儿子也被打个半死。

赵保胜跟着唏嘘,脑子里却在考虑是不是能把梅县收粪这事给盘下来,这进门入户的,消息可快呢。

包括老刘家打算回老家,修房子的行业,也能插一脚。

嗯还有贩卖迷信用品……

当然,这些都不是赵保胜自己想搞,他是给独立团想的辙,不是要在县城布线吗?这些都是最近很方便进入的。

等回去和苏青说,至于怎么布置,由她考虑。

赵保胜带着刘家父子到租住的小院,很快看完现场,谈好价,拢共一块钱。

说定明天就动手,先把屋顶的瓦给收拾一下,门窗什么的慢慢搞,火炕暂时不弄,毕竟开春了,用不了多会儿。

倒是真要住的话,锅灶得收拾,井得淘。

赵保胜让刘家父子不着急,慢慢收拾,只要够便宜,不催时间。

刘家父子把梯子放在赵保胜这儿就回去了。

嘿,上房的梯子……今晚先上去瞧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