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 > 第51章 县城周边,大有可为

赵保胜有心不搭理她,权当是对她的锻炼了,体能不行,以后的战斗、转移、行军,怎么能跟得上?

其他几人见赵保胜不搭理她,都默不作声。

警卫排战士是知道这鬼丫头的性子,占便宜没够。

胡义是自顾不暇,好久没走这么远了,老话怎么说来着?脾肉横生?喘得像条老狗,能跟上队伍就不错了,哪还背得动她?

过了一会儿,丫头的叫嚷声小了,又走一阵,没声了。

赵保胜注意到,她的速度慢下来了,已经和胡义齐平,脚步也不轻松,完全没有了刚刚的趾高气昂。

又过了一会儿,丫头开始大口喘息,看样子累得不轻。

赵保胜皱眉:啧,孩子还小,身体没有发育起来,别给走伤了……今天的运动量,对孩子来说,已经够大了。

赵保胜的背篓,到了胡义背上,这家伙懒,好久没锻炼,需要加加码。

赵保胜掂高一下背上的小丫头,直腰看前方,还有一半路就到县城。

“诶呀老赵!你能不能好好背?我早饭没吃,颠得都快吐酸水了!”

……赵保胜觉得牙疼要犯了,真特么贱!背上这么个祸害!

“闭嘴,不是给你窝头了吗?自己慢慢啃,再嚷嚷就滚下来自己走!”

“哎呀,窝头凉的,太硬了……行吧行吧,我不说话,你好好地走。”

“……”

“诶,老赵,你都有白头发了诶!”

“……”

“诶,老赵你说鬼子占了城门能让咱们进城吗?”

“不知道。”

“那你装死……不,装生病,我们抬你进城找大夫,你说能混进去吗?”

造孽啊,怎么摊上这么个祸害!

赵保胜自责,心软的锅,还得自己背。

过了宋家村,出山之前,还会遇到赵保胜和李算盘马良夜宿过的那个村子,出山之后,进入平原地区,村子可就多了。

赵保胜决定出山前休整,趁机打听平原上村子和县城的消息。

山区边上的村子,依旧萧条,村里只有些老人在,还好有人还记得赵保胜,告诉他,县里来了鬼子,不安生,前几天,山外有村子着火,好几处一起着,怕不是遭了匪了。

赵保胜估计那不是匪,是鬼子在乡间杀鸡儆猴。

村里除了老人其他人都不在,可能已经知道鬼子不是善茬,躲出去了。

山边边上的村子,其实比有些山里的村子还不如,这里匪和县里都能够得到,两边挨收拾。

又没有平原上村子那么多地,也没山里村子能搞些山货,本身人少,不够硬气,被欺负得够呛。

真不是村里人不孝顺,村里老人留下,都是自愿,不管谁来了,哪怕杀光这些老人,都得不到多少粮食,有人留着,放火烧村,房子还能救一救。

总之,除非丧心病狂,中国人,不管是匪还是果党,都很少愿意遭折寿的诅咒,去为难这些老人。

尽管村里老人因为两个警卫排战士的军装,没对赵保胜他们说真话,赵保胜觉得还是得把鬼子和中国的匪不一样这事,告诉他们,这帮畜生不会因为村里老人年纪大就下不去手。

歇够了,吃完干粮,补充一些水,赵保胜他们又出发。

进了平原,赵保胜决定不再大摇大摆靠近村子,因为他不确定村里是不是有人投靠鬼子了。

他们疏忽了一点,警卫排两位战士还穿的八路军军服,队伍里三条长枪,有这些东西靠近村子,哪怕鬼子没来,都会惊得村民敲锣。

第一个平原上的村子,还没进村,他们就被锣给惊到了,锣声响起,村民躲避,如同躲避瘟疫。

不知道是鬼子原因还是村子防匪就是这套操作。

这样不行,还没等靠近县城,城墙上的鬼子就能看见外面不对劲,虽然梅县城墙不高,但锣声可以传很远。

赵保胜背回背篓,拄根棍子,拉着小红缨,单独走,胡义三人远远坠着,遇到村子,赵保胜先进去瞧瞧有没有可能买几件旧衣。

带着孩子背着背篓,这形象的威胁小多了,赵保胜顺利进了另一个村,‘高价’买到两件旧单衣,给警卫排两位战士罩上,摘了帽子扎上毛巾,瞧,没有八路样子了吧?

从村民口中也打听到一些消息,县城被鬼子占领,保安团没开枪,大部分投降了,也有人带枪跑了。

鬼子带着投降的保安团抓,抓到就枪毙,还烧了那些逃兵村里不少房子,警告说,敢不听话就杀光。

明白了,保安团的兵很多都是本乡本土的人,跑回家没投降,不管是打算抗日,还是上山做匪,都没能逃脱。

鬼子无非就是认为杀人能吓住中国人,却不清楚,这么做,让投降做伪军的人,以后更容易被拉拢渗透策反。

经过简单伪装,小小的五人队伍开始了县城‘周边游’。

没有群众基础,想搜集一些消息,都得慢慢打听,效率极低,但赵保胜发现,果府统治已经基本失效,伪政权还没完全接手,这时候正适合根据地政权进场。

哪怕是平原地区的村庄,也完全可以按老电影《粮食》那样,弄一套‘两面政权’,维持会用来应付鬼子汉奸,实质是八路军的眼线和后勤补给站。

包括征粮什么的,和部队配合好,前脚给鬼子送出去,后脚八路军就给劫了,要不直接放两枪,说八路给抢走……

赵保胜回想老电影的细节,乐得笑出声来,小红缨翻白眼瞪他:说是进县城,结果净在外面绕圈子打听消息,这事儿要咱神枪手红缨出来干啥?!

走到天黑,梅县县城已经在望,但城门已经关闭,箭楼上挑着汽灯,门禁力度和布防在门外什么都看不到。

这次出来带的东西不多,赵保胜充分发挥了‘钞’能力,手里那点法币,留到下半年,不知道还能买点啥,不如尽早花掉。

于是,他们借住到村里,还吃上了鸡,白面馒头当然管够,警卫排战士自然一吃一个不吱声,小红缨也是闷头啃鸡腿。

不记得她要人背时的倒霉样儿,也忘了她在背上作妖,赵保胜看她的吃相,看得都有点心疼,明明正长身体的时候啊,在队伍里,即便有炊事班牛大叔关照,她也吃不到一线指战员的标准。

自家儿子过了年也十二了,同样十二岁,小红缨都没儿子一半体重吧?个头也小,照理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应该比同龄男孩高吧?

赵保胜皱着眉看,心里把吃饭这事儿当成第一要解决的问题,营养不足啊!

他放下筷子,出屋抽烟,正巧主家给养的猪上夜食,就聊了起来。

主家姓王,算是村里富户,按后来的标准,可能属于中农,有十来亩地,家有余粮,弄些家禽家畜,另外还会打铁,偶尔做些农具生意。

主家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在县保安团,家里几口人只在麦收季节雇几个短工就能转的开。

赵保胜这才打听到前两天的真实情况。

主家儿子本来也想跑回家的,结果晚了一步,华北伪政权的人已经到了,接手了保安团的改编,有鬼子撑腰,谁敢跑,抓住枪毙,抄家,烧房子。

他儿子本来花钱当了个班长,本意是县里有人,能关照一下家里不受欺负,谁知这会儿变成汉奸了!

赵保胜安慰他,只要不真心跟着鬼子打中国人,不过份压榨老百姓,还有机会反正的。

但具体政策他又说不出来,只默默记下,等回去和丁政委说。

保安团余部被关了两天,北方来的大汉奸许诺各色好条件留用,大饼画得溜圆,对当官的封官许愿,对普通士兵答应提高待遇。

今天白天,王家三小子回家了一趟,说要他们保安团帮鬼子运粮去平汉线,这果府征的秋粮还有大半在县里,全便宜鬼子了。

还说汉奸帮着鬼子在县城征黄金,其实就是搜刮钱财,没黄金银元也行,没银元法币也行,好多大户和买卖人都被刮得够呛。

赵保胜听说运粮,心头一跳,陆团长带队伍会不会打他们?

他没说话,怕主家儿子也在被打的里面。

看来明天得去县城东边转转。

反正他打的幌子是收古董,中原大地嘛,你懂的,干这买卖不带几条枪,压根不敢上路。

主家估计也是见惯了这种,并不多问,没啥好怀疑的,有钱人出门做买卖,还带着丫鬟呢!

就是这兵荒马乱的,没啥值钱货可收,连他都懂,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大个儿是个棒槌!

回屋睡觉,赵保胜和几人说了大致情况。

这次出来,要摸的情况其实已经摸得差不多,只差进城看一眼,核实一下。

但进县城风险很大,还带着小红缨这孩子,赵保胜有些犹豫。

他把准备去县城东边瞧瞧的事儿说了,没人反对,本来就是出来看情况的嘛。

唯独小丫头有点不乐意,说好进县城的啊!

赵保胜只能安慰:“县城查得紧,没有合适关系,进去了容易出事,等安稳下来,带你进城吃大肉包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