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画面里的灰雾向前推进了二十米,像一张缓缓张开的嘴。
陈浩盯着屏幕,手指还指着温度数据。娜娜的手指在终端上滑动,调出新的分析图。几秒后她抬起头,“热源不是活物,也不是设备运转产生的。是地下矿物质氧化反应释放的热量。”
“也就是说,”卡尔走过来,声音低了些,“这地方本身就在发热?”
“准确。”娜娜点头,“类似化学自燃现象,但规模较小,持续时间长。目前来看不构成威胁。”
苏珊松了口气,把记录本合上,“那咱们可以走了?”
“走。”陈浩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再在这儿看雾,我都快被看出抑郁症了。”
四人收拾装备。背包、探测仪、水壶、备用电池,一样样塞进行囊。陈浩背起包时哼了一声,“这玩意儿比我上次称体重还沉。”
“你上次称是两年前。”苏珊递给他一瓶水,“现在估计得翻倍。”
“别打击队友。”陈浩拧开瓶盖灌了一口,“我这是储备粮,懂不懂?关键时刻能多扛几天。”
娜娜已经启动了遥控车。轮子转了几圈,摄像头亮起。这辆车是陈浩前天拼起来的,外壳歪了一边,但能跑能传信号。
“信号稳定。”她说,“前方三公里无障碍反馈。”
“那就出发。”卡尔拉紧外套拉链,“按原计划,先到第一观测点。”
外面风不大,沙尘却不少。一行人戴上护目镜,沿着地图标记的路线往西北走。地面越来越硬,脚踩上去有轻微的脆响,像是踩在烧过的壳上。
走了不到一小时,娜娜停下脚步。
“前面塌了。”
原本该是缓坡的地方出现了一道裂口,深不见底,边缘碎石还在往下掉。原定路线断了。
“地图没标这个坑。”陈浩蹲下来看了看,“谁挖的?外星人练铲土?”
“地质变动。”娜娜扫描周围地形,“可能是地下空洞长期侵蚀导致的结构性塌陷。”
“那咱们绕?”苏珊问。
“绕不了。”卡尔指着远处,“两边都是陡坡,沙层太松,上去容易滑下来。”
娜娜调出元素分布图,忽然停住。
“等等。”她放大右侧山谷区域,“铁镍合金信号强度比预期高七倍以上,集中在塌陷区侧翼。”
“有多高?”卡尔凑过去。
“足够建两座冶炼厂。”
陈浩咧嘴笑了,“机器说那边有料,咱要不要去看看是不是老天换了个送货口?”
没人反对。
他们改道向右,贴着裂口边缘走。地势逐渐下降,空气变得干燥,呼吸时喉咙有点发痒。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植被开始出现。不是普通的枯草,而是一些低矮的藤蔓,缠在岩石上,叶片厚实,颜色偏暗绿。
“这些植物不该长在这儿。”苏珊蹲下,摘了一片叶子,“这种环境下水分蒸发快,它们怎么活下来的?”
“也许下面有地下水。”卡尔说。
“也可能是矿脉影响了土壤成分。”娜娜调出便携检测仪,“正在分析有机物含量。”
几分钟后结果出来。
“不含毒素。”苏珊看着数据,“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野菜高五倍,纤维结构也适合消化。”
“能吃?”陈浩眼睛亮了。
“理论上可以。”
“那就是能吃。”他顺手扯了一根藤条,“回头炒一盘,就叫‘希望藤拌蛋’。”
“先确认安全范围。”娜娜放出无人机。这是她昨晚组装的,机身小,续航短,但能飞进狭窄区域。
无人机升空,穿过山谷入口。画面传回——
岩壁裸露,表面泛着金属光泽。裂缝里长着成片紫色茎叶的植物,根部紧紧咬住矿石。地面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矿块,有些在阳光下反光明显。
“那是钛铁矿?”卡尔声音变了。
“高纯度共生体。”娜娜快速比对知识库,“可直接用于合金冶炼,无需复杂提纯。”
“多少量?”
“初步估算,暴露区域储量不低于八吨。地下可能更多。”
陈浩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我说……咱们是不是发财了?”
“还没开始挖。”苏珊提醒他。
“可我已经闻到锅里的饭香了。”
他们小心进入山谷。地面坚硬,踩上去有轻微震动感。娜娜走在最前面,手持探测仪实时监测电磁场变化。
刚走几步,仪器发出警报。
“部分矿石带有微弱电磁干扰。”她说,“会影响电子读数。”
“那就手动采样。”卡尔从包里拿出非导电材料做的屏蔽套,套在分析仪外面。
他蹲下,撬下一小块矿石放进容器。仪器重新启动,数据稳定显示:铁含量百分之六十二,钛含量百分之二十八,杂质极少。
“这品质……”他抬头,“比战前工业标准还高。”
苏珊也在采集植物样本。她发现这些紫色茎叶的根系特别发达,能深入岩石缝隙吸收矿物质。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膜,防止水分流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