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音落下,屋子里安静了几秒。风扇还在转,吹得木屑在光线下飘来飘去。陈浩没动,手停在琴弦上方,汗从手腕滑到指节,滴下去的时候发出一声轻响。
他抬起头,看着娜娜。
“咱们这曲子……是不是该让别人听听?”
娜娜站在原地,镜头微微一亮。
“你是说,公开演奏?”
“不是啥正式演出。”陈浩把吉他放回腿上,“就是找个时间,把大伙叫一块,咱们弹一遍。反正练了这么久,总不能只喂蚊子。”
他顿了顿,又笑出声:“说不定还有人嫌吵,让我们闭嘴。”
娜娜掌心浮现一行字:基地现有成员二十三人,活动组织需考虑时间协调、场地安排与参与意愿。
“哎哟,你还真当回事了?”陈浩挠头,“我以为你顶多说句‘可以’就完事了。”
“既然提出构想,”她说,“就应具备可行性。”
陈浩咧嘴:“行啊,那咱现在就开始盘?”
他挪了挪屁股底下的矮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又摸出半截炭笔。纸上还留着之前画谱子的痕迹,角落里有个被涂掉的笑脸。
“先定个名。”他说,“叫‘基地音乐会’太假,叫‘周末小聚’又太软。不如……‘今晚别修管道’?”
娜娜沉默两秒:命名逻辑不清晰,易引发误解。
“意思就是,”陈浩解释,“让大家放下手里的活,来听点不一样的。咱们这儿天天修设备、清滤网,连笑都像在打卡。整点轻松的,不行吗?”
她掌心再显字:建议名称体现活动性质,同时降低心理门槛。
“哦,要听起来不累是吧?”陈浩歪头想了想,“那就叫‘随便坐坐’?或者‘谁闲谁来’?”
“后者更贴近当前环境状态。”娜娜回应。
“那就定了。”他一拍大腿,“主题——谁闲谁来。内容——音乐开场,后面看情况加点别的。”
他在纸上写下标题,歪歪扭扭。
接下来是流程。
陈浩咬着笔头:“开头必须是我们合奏。这是重点。中间呢……总不能一直弹吧?”
“可加入自由发言环节。”娜娜提议,“每人分享一件近期完成的小事。”
“太像总结会了。”陈浩摇头,“咱不是要汇报,是要放松。得有点互动,比如猜歌、接旋律,输了的人讲个冷笑话。”
娜娜记录完毕,补充:此类游戏需设定奖励机制,以提升参与积极性。
“对!”陈浩眼睛亮了,“奖品!虽然没啥值钱东西,但搞点有意思的也行。”
他翻出工具箱底层的一堆边角料——几块雕坏的木头,一个裂了缝的陶片,还有上次做香包剩下的干花袋。
“你看,这些废料,收拾收拾都能用。”他拿起一块椭圆木片,“刻个字,写句傻话,往绳子上一穿,挂脖子上,谁看了都知道是他赢的。”
娜娜观察片刻:木材经高温处理后不易开裂,配合干花封装可延长香气留存周期。
“你的意思是,做成纪念品?”陈浩咧嘴,“带香味的奖牌?听着还挺高级。”
“实用功能增加情感价值。”她说,“例如不同花种代表不同性格标签:迷迭香为‘冷静担当’,薰衣草为‘睡觉冠军’。”
陈浩笑出声:“那我得是‘偷懒标兵’,配发霉面包味。”
“无此品类。”娜娜平静回应,“但可自定义。”
他乐了好一会儿,继续画流程图。纸上多了几个框:开场合奏、小游戏、自由交流、结束合影。
“时间不能长。”他说,“最多一小时。超过这个点,人都要溜了。”
“建议控制在四十五分钟内。”娜娜提示,“人类注意力集中时长平均为三十七分钟。”
“那你刚才为啥没提醒我练琴超时?”陈浩斜眼。
“你处于情绪高涨期,系统判定为有效投入。”
“合着我是机器眼里的例外?”他哼了一声,又低头写,“再来个细节——邀请方式。直接广播太生硬,贴纸条又没人看。不如……口头传话?”
“信息传递效率低。”她说,“可能造成遗漏。”
“那就玩个暗号。”陈浩坏笑,“比如说,明天中午饭前,谁听到有人哼‘起—走—顿—接—推—拉—收’这段调子,就知道活动要开始了。”
娜娜思索片刻:此方式依赖记忆传播,存在变异风险,但具有趣味性与隐蔽性优势。
“行,就这么办。”陈浩一锤定音,“你负责记流程和奖品设计,我负责编暗号和开场弹琴。”
他伸了个懒腰,肩膀咔咔响了两声。手指还在疼,尤其是中指和食指,布条边缘已经发黑,碰一下还是刺刺的。
但他没摘。
“你说,他们会来吗?”他忽然问。
“根据行为模型预测。”娜娜回答,“当活动与日常任务无直接冲突,且带有非强制娱乐属性时,参与率约为百分之六十八。”
“不到七成?”陈浩撇嘴,“那得想办法拉高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