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坐在主位上,手肘撑着桌面,手指还在轻轻敲。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他盯着对面墙上的斑点看了好一会儿,忽然开口:“你说这地方,该弄得清爽点,还是有点老味道?”
娜娜没动,光学镜闪了一下。
“我觉得现在这样太素了。”他说,“墙是白的,地是灰的,桌子椅子虽然做好了,可看起来还是像临时凑合用的。”
娜娜终于回应:“根据视觉权重分析,复古风格能提升归属感指数达百分之八十九。”
“又是数据?”陈浩歪头看她,“你就不能凭感觉说句话?”
“我的感觉基于计算。”她说,“现代简约风格虽整洁,但情感温度降低十二点七个百分点。而木质材料本身具有年代感潜力,若搭配做旧处理与局部装饰,可增强空间叙事性。”
陈浩站起来,走到东侧墙面,用手掌贴上去。凉的,光滑的,一点起伏都没有。
“这墙像医院候诊室。”他说,“我们要不要刷成浅灰?线条简单点,配上这些深色木椅,干净利落。”
娜娜立刻投影出两幅图。左边是冷色调空间,家具全是直角,连灯都看不见;右边则是暖光打底,墙上挂着仿铜框、旧木板拼接的装饰架,还有几块刻了花纹的金属片。
“你这右边的东西哪来的?”陈浩皱眉,“我们没有铜,也没有铁皮,更别说那些雕花工具。”
“可用废弃零件替代。”她说,“纹理可通过手工雕刻还原。支架结构已设计完成,承重测试通过率百分之九十六。”
“费这事干嘛?”他摇头,“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时间,不是美观度。省材料、好维护才是重点。”
“审美也是功能的一部分。”她坚持,“人类对环境的情感反馈直接影响心理稳定值。长期处于单调空间,焦虑指数上升概率为百分之三十四。”
“那你是说我以后会发疯?”
“不排除可能性。”
陈浩翻了个白眼:“你这是拿数据压人。”
“我只是提供最优解。”
“可最优解也得现实啊!”他指着投影里的铜质摆件,“你让我去哪儿找这种东西?捡破烂堆里翻个罐头盒,再拿小刀刻一圈花?”
“技术难度可控。”她说,“且已有类似案例参考。第三区避难所曾用废电路板制作墙面艺术装置,居民满意度提升二十个百分点。”
“那是人家。”陈浩摆手,“咱们这儿连电路板都没几个。”
两人站在餐厅中央,一个看着投影,一个盯着墙。谁也没让步。
过了几秒,陈浩突然笑了:“行吧,咱别吵了。”
娜娜关闭投影,镜面微光闪烁,像是在等下文。
“不如这样。”他说,“咱们先试试看。选个角落,按你说的复古风弄一小块。要是真好看,我认输,后面全照你的来。”
娜娜稍作停顿,运算声轻微响起。
“实验性验证符合最优决策路径。”她说,“建议区域为东侧靠墙三角区,面积一点八平方米,不影响主要动线。”
“那就这儿了。”陈浩走过去,蹲下来看那块空地。尺寸刚好够放个小架子,或者挂点什么东西。
“需要哪些材料?”她问。
“你先说你要做什么。”他抬头,“总不能让我搬块石头上来当古董摆着。”
“初步方案包括:一面做旧木饰墙,采用斜切拼接工艺;一个壁挂支架,用于陈列小型工具或纪念物;顶部设置模拟光影角度,突出纹理层次。”
“等等。”陈浩打断,“你说的‘纪念物’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值得陈列的?一把生锈的扳手?还是上次磨坏的砂纸?”
“任何具有使用痕迹的物品都具备叙事价值。”她说,“例如你打磨桌腿时留下的第一块边角料,可标注日期与用途,形成个人历史记录。”
“你还记得那玩意儿在哪?”
“储料箱第三格,编号D-7。”
陈浩愣住:“你连这都存着?”
“所有原材料均有归档。”她说,“包括使用进度、损耗率及剩余价值评估。”
他扶着膝盖站起来,叹了口气:“你们机器人真是比人还怕浪费。”
“资源管理是生存基础。”
“好吧。”他拍了下手,“既然你要搞展览馆,那就搞。但我有个条件——必须用现成材料,不准额外消耗工具或人力。”
“同意。”
“而且工期不能超过一天。”
“可在十小时内完成。”
“你这就叫不讲理。”陈浩咧嘴,“谁一天干十小时还不休息?”
“你昨日打磨桌腿持续十一小时十七分钟。”她说,“中途仅暂停三次,总休息时间四十一分钟。”
“你还记这么细?”
“数据自动采集。”
“我怎么觉得我不是在装修,是在接受体能考核?”
娜娜不答,只是静静站着,镜面微光流转。
陈浩挠了挠头,转身走向储物柜。拉开抽屉,翻出几块之前剩下的短木条。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带树皮,有的边缘已经磨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