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的前蹄刚抬起,突然脚下一滑,整个身子歪向右边。
陈浩一个箭步冲上去,手忙脚乱地扶住它。小家伙站不稳,脑袋晃了两下,又趴回地上。他低头一看,小阳后腿沾着湿漉漉的东西,颜色发黄,还有股酸臭味。
“娜娜!”他扭头喊,“小阳拉肚子了!”
娜娜的扫描光束立刻扫了过来,从头部滑到尾椎。“体温正常,但肠道蠕动频率异常,排泄物含大量未消化纤维和活性菌群。”她顿了一下,“不是普通消化不良。”
“那是什么?”陈浩用树枝拨了拨地上的稀便,皱眉。
“初步判断为水源性病原体感染。”娜娜调出数据面板,“母羊饮水后四小时开始出现类似症状,小光也已轻微腹泻。必须立即切断污染源。”
“水槽?”陈浩抬头看过去。那个用树脂拼接的大水盆正安静地摆在角落,表面干干净净,连个浮尘都没有。
“表面清洁不代表内部安全。”娜娜说,“建议采样检测底部沉积物。”
陈浩抄起一根空管子插进水槽缝隙,抽出来时管口黑乎乎一片。他捏着鼻子递过去:“你闻,像不像馊饭混泥巴?”
娜娜没闻,直接伸机械臂接过样本送入分析模块。三秒后结果跳出:**检出高浓度革兰氏阴性杆菌,具备强耐药性**。
“这玩意儿能治吗?”陈浩盯着那串字母看不明白。
“可控制。”娜娜说,“但必须先停用水槽,全面消毒,并修复潜在渗漏点。”
“那就干。”陈浩撸起袖子,“反正我也欠洗个澡了。”
他把水槽里的剩水倒进沟里,拎着空盆翻了个底朝天。阳光照在内壁上,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裂纹横贯底部,边缘发黑。
“难怪一直渗污水。”陈浩拿指甲抠了抠,“这么细,怎么补?”
“使用第356章中验证过的增强型树脂混合纤维材料。”娜娜提示,“抗压与密封性能最佳。”
“你还记得那么老的事?”陈浩咧嘴,“行,我去拿罐子。”
树脂加热后变得柔软,陈浩用手把它糊在裂缝上,压平抹匀。娜娜启动红外灯辅助固化,一边提醒:“施力需均匀,避免产生气泡空腔。”
“知道啦老师。”陈浩嘟囔,“我又不是第一次粘锅。”
话音刚落,娜娜的机械臂在调整角度时碰到了旁边的桶。一声闷响,半透明液体泼了一地,迅速冒起灰白色烟雾。
“糟了!”陈浩往后跳,“那是啥?”
“次氯酸钠浓缩液。”娜娜迅速展开防护面罩,“挥发气体刺激呼吸道,建议佩戴过滤装置。”
“有面具吗?”
“库存有一套改造防毒面具,来自旧宇航服部件。”
“快拿来!”
两人翻箱倒柜找出两个瘪塌塌的面罩,接上滤芯戴上。陈浩吸了口气,闻到一股橡胶和铁锈混合的味道,但至少不再呛人。
“地面残液需中和处理。”娜娜拿起一包碳酸氢钠粉末,“我撒,你冲水。”
陈浩拖来水管,等娜娜撒完粉,立刻开闸冲洗。泡沫咕噜咕噜冒起来,烟雾慢慢散去。
“差点把自己毒死。”陈浩摘下面具擦汗,“下次能不能轻点动手?你这胳膊比吊车还晃。”
“执行精度受空间限制影响。”娜娜收回机械臂,“下次可提前规划操作路径。”
“算了,活着就行。”陈浩拍了拍水槽,“树脂凝固了吗?”
“已完成固化测试,密封性达标。”
“好,那咱们趁热打铁,搞个新系统。”
“什么系统?”
“净水的。”陈浩指着水槽,“一个盆不够用,万一再裂,全家羊都得喝痢疾汤。”
娜娜点头:“设计三级过滤方案可行。第一级粗滤,用砂石拦截杂质;第二级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第三级紫外线灭菌。”
“灯哪来?”
“报废照明组中有可用紫外灯管,功率足够。”
“那你画图,我搬砖。”
两人立刻开工。陈浩挖坑埋管道,扛砂石袋,一趟趟来回。中途撞了膝盖,砸了脚趾,全程骂骂咧咧但没停下。
“你说人造人是不是该干重活?”他喘着气放下最后一袋炭粒,“我这胖子快被榨成人干了。”
“你的体力贡献占比百分之六十八。”娜娜说,“系统效率提升源于协作。”
“少整数据糊弄我。”陈浩抹了把脸,“赶紧装灯。”
紫外模块装好后,娜娜接入电路试运行。浑浊的水流入第一层砂石,慢慢变清,经过活性炭后颜色进一步改善,最后流经紫外线区时发出微弱蓝光。
出水口滴下的液体清澈透明。
“检测结果?”陈浩问。
“菌落总数低于每毫升十单位,符合饮用标准。”
“牛啊。”陈浩捧起一把水喝了口,“没味儿,挺好。”
“不建议直接饮用。”娜娜说,“人类与反刍动物代谢差异大。”
“我就尝一口。”陈浩吐掉,“省得你说我又乱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