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盯着公告栏上那张纸,手指在回形针上蹭了两下。纸面还带着打印机刚吐出来时的温热,标题四个大字:“我们去哪儿,怎么去,带什么”。他看了眼娜娜,“这标题是不是太像寻人启事?”
娜娜站在控制台旁,镜头扫过清单内容。“信息明确,语气直接,适合快速传达。”她顿了半秒,“你刚才说它像寻人启事,是因为我们也在找自己吗?”
“不是。”陈浩摆手,“我是觉得,再加个‘如有线索请联系’就齐活了。”
娜娜没接话,只是把《春游指南》的电子档同步进了基地广播系统的待播队列。
陈浩转身走到储物间门口,地上码着五排背包,每包侧面贴了不同颜色的标签。红、黄、蓝、绿、白。他蹲下翻开最前一个,拉链拉开一半,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压缩饼干、小瓶装水、创可贴、金属哨子,还有片薄薄的银色布料。
“防晒毯?”他拎起来抖了一下,“这玩意儿能防住辐射都算赢。”
“紫外线强度预计为三到四级。”娜娜跟过来,“暴露超过一小时可能出现皮肤灼伤。此材料反射率达标。”
“行吧。”他重新塞进去,“下次能不能换成花裙子样式?好歹有点春天气氛。”
“库存无此类物资。”
“我就图一乐。”他说着站起身,拍了拍膝盖,“物资分类做完没?”
“已完成初筛。”娜娜调出平板界面,“饮食组按热量密度排序,饮水组配备便携滤芯,急救包含止血粉与抗过敏药片。工具类包括多功能刀、绳索、信号镜。娱乐项加入跳绳、纸牌一副、口琴一支。”
“口琴谁要的?”陈浩皱眉。
“投票结果前三中的一项。”她说,“第二是飞石游戏,第三是猜影子。”
“基地里哪来的影子让你猜?”他嘀咕,“白天亮得跟灯泡炸了似的。”
“日光反射增强所致。”娜娜解释。
“算了。”他挥手打断,“继续。”
“人员分组暂定五人一组,由系统随机分配,避免情感依赖影响应急决策。”
“随机?”陈浩咧嘴,“那我可能和老李分一块,他走两步就要歇,喘得像破风箱。”
“你的体能评估也不乐观。”娜娜看着数据,“建议配重不超过自身体重百分之十五。”
“我又不是驴。”他翻白眼,“背二十斤还能跑呢。”
“上次测试三百米后心率突破一百四十,呕吐一次,坐下不起七分钟。”
“那是饭后!”他争辩,“而且饭还挺多。”
娜娜不说话,只把那条记录投在墙上。
陈浩盯着看了会儿,叹气:“好吧,轻装上阵。但你得让我多带点吃的,精神食粮懂不懂?”
“已允许额外携带一包非必需零食。”她说,“种类限于不易融、不引蚁的固体食品。”
“巧克力不行?”
“熔点低于三十度。”
“果干总行吧?”
“可以。”
他满意点头,“这才叫人性化管理。”
两人回到控制室,地图投影已经铺满整面墙。东南方向那片草地带被圈成主路线,弯弯曲曲画了个环形箭头,标注着“绿痕线”。
“为什么叫这名?”陈浩问。
“你命名的。”娜娜提醒,“昨夜会议记录显示,你说‘生命复苏的印记’,建议命名为‘绿痕’。”
“我说过这话?”他挠头。
“原句一字不差。”
“那我不像是会说的话。”他嘟囔,“听着像诗,还是写砸的那种。”
娜娜没反驳,只放大地图细节。两条红色虚线横穿路径中段,旁边标着小字:“承重不足,禁止通行”。
“无人机昨晚飞的?”他指着问。
“三次往返扫描,确认地表松软区深度约四十厘米,踩实后可能下陷至小腿。”
“这么深?”他吹了声口哨,“一脚下去,拔不出来,只能等秋收时一起挖土豆。”
“救援响应时间预估为十七分钟。”她说,“超出安全阈值。”
“那就绕。”他拿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弧,“从这边走,绕过去,虽然远点,但踏实。”
“新增距离一点二公里。”娜娜计算完毕,“总行程变为四点八公里。”
“凑个整不好吗?”他抱怨,“非要卡在快五又不到的地方。”
“地形限制。”
“唉。”他放下笔,“命苦不能怨政府,路烂不能怪导航。”
娜娜将新路线录入系统,生成步行节奏模型:出发后每四十五分钟休息一次,每次十分钟,中途设一处补给点,终点区域预留六十分钟自由活动时间。
“吃饭放哪儿?”陈浩问。
“终点。”她说,“野餐点选在向阳坡地,背风,日照持续。”
“谁做饭?”
“自愿报名。”
“肯定没人抢。”他摇头,“上次煮面,锅底烧穿了,汤里全是铁锈味。”
“本次更换新锅具。”娜娜说,“并增加备用燃料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