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手里那截能量棒咬得咔咔响,残渣粘在嘴角也没擦。他盯着屏幕上的品牌热度曲线,像看一场慢动作的烟花。
“流量峰值出现在第十七分钟。”娜娜说,“视频《铁犁种出银河系》全网转发量突破八百万,评论区关键词分析显示,‘搞笑’占比三成,‘真实’占四成,剩下的是——”她顿了顿,“‘这人真是学渣?我不信’。”
陈浩咧嘴一笑,顺手把包装纸团成球,往后一甩,精准掉进回收口边缘。
“让他们不信去。”他说,“我当年考试抄前排都抄错答案,还能骗谁?”
话音刚落,主控屏弹出一条实时推送:【荒星版《老农与机器人》短视频登上星际热搜榜首,播放量两小时内破亿】。
画面里是他脚踩泥地、歪着领带举能量棒的那一幕,配上大字标题:“你说我是土包子?可我种的地能发电。”
底下评论刷得飞快。
“笑死,这才是真·科技下乡。”
“他身后那个机器人是不是比我还懂农业?”
也有冷言冷语冒出来:“穿拖鞋签协议?这种管理水平迟早崩盘。”
“资源垄断还搞个人崇拜,下一步是不是要建雕像了?”
娜娜扫描到这些言论时,眼底蓝光轻轻一闪。
“检测到结构化负面评论集群。”她说,“七百三十六个账号在十分钟内发布相似句式,情感倾向高度一致,IP分布集中于三个中转节点。”
陈浩靠回椅子,翘起二郎腿,拖鞋差点滑下来。“哦?开始组团黑了?”
“是的。”娜娜调出热评榜,“目前‘伪科学’话题已进入趋势前十,部分媒体号正在制作专题质疑报告。”
陈浩没动,只是抬手抓了抓头,结果把本就乱的发型搓得更炸毛。
“行啊。”他慢悠悠地说,“既然他们觉得咱们不专业,那就给他们看看什么叫专业的失败。”
“明白。”娜娜手指轻点,一段剪辑视频自动生成,封面写着《荒星失败史:三年爆炸五十次》。
第一幕是堆肥池炸开的瞬间,肥料喷了半片试验田,陈浩被掀翻在地,帽子飞出去老远。
第二幕是酒精炉泄漏引发小火灾,他拎着灭火器冲进去,结果倒拿喷管,火没灭,自己满脸白沫。
最后一幕是酸雨腐蚀实验失控,整片麦苗发黄枯萎,他蹲在地里数死苗,一边数一边叹气:“又赔了三个月口粮钱。”
视频末尾黑屏,打出一行白字:“我们犯过的错,比你说的还多。”
发布三分钟后,转发量反超负面话题。
有观众留言:“谁家科研不是从炸锅开始的?”
“至少人家敢把失败放出来看,不像某些公司,出事就删帖封号。”
陈浩看着数据反转,哼了一声:“群众的眼睛,有时候还挺亮。”
娜娜继续监控舆情流向,忽然提示音响起。
“异常动态:多个高权重媒体账号同步引用‘生态风险’标签,并附上未经核实的土壤毒性推测模型。”
陈浩皱眉:“谁给他们的数据?”
“来源不明。”娜娜摇头,“但传播路径显示,信息包经过三次跳转,最终由三家主流新闻平台同时推送。”
“套路啊。”他冷笑,“先造势,再质疑,最后等我们慌了神出来辟谣,他们就能揪着一句话做文章。”
他撑着桌子站起来,走到主控屏前,盯着那些铺天盖地的问号。
“行,那咱们就不解释。”
“不解释?”娜娜转头看他。
“对。”陈浩咧嘴,“咱们加戏。”
他当场掏出一块旧平板,打开前置摄像头,背景是窗外那片翻涌的紫色麦浪。
“各位。”他对着镜头说,“听说你们觉得我这地有毒?”
他弯腰挖了一捧土,直接往嘴里送。
全场静默三秒。
娜娜迅速调出营养成分分析:“含硒量达标,有机质丰富,重金属未超标——你不用真吃。”
陈浩已经嚼上了,一脸淡定:“嗯,就是有点土味。”
他咽下去,拍了拍手:“好吃,建议推广。”
视频上传后五分钟,热搜换榜。
#陈浩生吃荒星土#冲上第一。
有人惊呼:“疯了吧!”
也有人佩服:“这胆子,当CEO屈才了,该去演极限生存。”
更离谱的是,第二天就有粉丝仿照他直播吃土,结果拉肚子进了医院。
陈浩看到新闻笑出声:“蠢货,我那是特制营养土,掺了维生素的。”
“已标记假冒行为。”娜娜补充,“我们将在官网发布声明,提醒公众勿模仿危险动作。”
“顺便把配方公开。”陈浩摆手,“让他们知道,连土都是技术活。”
舆论风向彻底扭转。
曾经嘲讽“穿拖鞋治国”的媒体,现在改口称他为“反精英主义科技代表”。
有青年团体发起运动,口号是:“我要像陈浩一样,胖着改变世界。”
还有学生用他的形象做PPT封面,标题写着《论学渣如何逆袭成星际农学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