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砸在防水布上的声音从噼啪变成了轰响,像是有人站在屋顶不停往下倒沙子。那道裂缝越撕越长,水顺着帆布边缘淌下来,在粮仓顶上汇成一条条小溪,往堆满粮食的角落流去。
陈浩盯着那股水流,一咬牙转身就往储物间冲。门被他撞开时发出一声闷响,木架上的麻绳和钉子震得直跳。他一把拖出卷着的备用帆布,又顺手抄起几根粗竹竿,嘴里嘟囔:“这玩意儿当初说是‘高强度防雨’,结果连一场暴雨都扛不住,退货都没地儿退。”
他抱着材料冲回粮仓,雨水已经打湿了半边身子。抬头看,娜娜正站在屋檐下,机械臂展开到极限,光学镜头锁定裂缝位置。
“风速现在是每秒七米,偏西北方向。”她语调平稳,“若不立即建立导水结构,十五分钟内渗水量将超过两百升。”
“别算那么细了,”陈浩喘着气把竹竿插进泥里,“再算下去粮都发芽了。”他把新帆布铺开,用竹竿撑起一角,形成一个倾斜的遮挡面,试图把雨水引向侧面的沟渠。
风猛地一甩,帆布哗地翻了个边,差点把他带倒。他骂了一句,膝盖磕在石头上也没顾得上看一眼。
娜娜滑步上前,机械臂切换成高空作业模式,指尖弹出微型固定钉。她一边测算角度,一边精准地将帆布四角钉死在横梁上。最后一颗钉子落下时,她启动加热功能,沿着接缝处缓缓移动,熔合边缘。
“密封性提升至百分之八十六。”她说,“当前漏水点已转移至东侧排水口,可控。”
陈浩瘫坐在泥地里,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行吧,至少没让粮堆直接泡汤。”他抬头看那片重新绷紧的帆布,嘀咕,“下次造东西能不能标个‘经得起实战检验’?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一碰真家伙就露馅。”
“该产品出厂标准为抗中雨持续六小时。”娜娜补充,“本次降雨强度超出设计阈值。”
“哦,意思是怪雨太大?”陈浩翻白眼,“要不咱下次等天气预报来种地?先查查老天爷心情怎么样。”
话音未落,终端红光一闪。
娜娜的光学镜头瞬间收缩,数据屏快速滚动。“空气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上升三百倍,氢离子活性增强。”她转向陈浩,“检测到强酸云团逼近,预计三分钟内开始降酸雨,pH值预估低于4.0。”
陈浩刚撑着膝盖要站起来,一听这话又坐了回去,“等等——酸雨?咱这儿不是农村吗,怎么还赶上化学袭击了?”
“大气污染物与水汽结合所致。”娜娜调出地基材质分析图,“当前承重结构为混合夯土与松木桩,长期接触酸性液体将导致木质纤维分解,土壤钙质流失,最终引发结构性塌陷。”
“也就是说,屋顶刚修好,底下要烂了?”陈浩咧了下嘴,“真是修哪儿坏哪儿。”
他猛地想起什么,一拍大腿站起来,“石灰!咱还有石灰粉!”
“来源?”娜娜问。
“前阵子给土壤调pH剩下的。”他边说边往储物棚跑,“你说铁犁翻地太伤土,我拿兔子粪混着石灰堆肥,后来改用纯有机肥,这玩意儿就剩半袋了,一直搁架子上忘了处理。”
他翻出那个鼓鼓囊囊的麻布袋,拎出来时洒了一地白粉。袋子底部有几处霉斑,但他不在乎,“反正也不是吃的东西。”
“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可中和酸性环境。”娜娜迅速计算喷洒范围,“建议围绕粮仓外围两米内均匀撒布,厚度控制在一点五厘米以内,避免扬尘影响呼吸系统。”
“你还关心我呼吸?”陈浩解开袋口,抓了一把粉末,“我要是吸多了变哑巴,以后谁跟你抬杠?”
他绕着粮仓一圈圈走,一边撒一边跺脚压实。石灰遇湿气开始冒烟,地面腾起一层薄雾。娜娜启动小型风扇装置,将粉末扩散至低洼区域,同时监测地表反应。
“中和反应正在进行。”她报告,“表层土壤pH已从4.3回升至5.7,趋势稳定。”
陈浩喘着气停下,胳膊酸得抬不起来,“你说这些粉能撑多久?要是明天再来一场,咱是不是得烧石灰窑自己产?”
“若无持续污染源,防护层可持续二十四小时以上。”娜娜说,“但需注意避免踩踏破坏结构完整性。”
“明白,以后走路绕道走,粮仓周围划成禁区。”他看着自己沾满白灰的鞋底,“回头立个牌子:此地有毒,闲人免进——其实也没毒,就是怕人踩坏了。”
雨势忽然加大,豆大的雨点砸在新撒的石灰层上,发出轻微的嘶嘶声,像锅里煎着看不见的东西。一股淡淡的热气升腾起来,混着泥土味和碱味,在湿冷空气里格外明显。
陈浩蹲在屋檐下,盯着那圈正在发挥作用的白边,“你说咱这算不算以毒攻毒?拿碱治酸,拿土法怼科技,最后靠一堆过期肥料救命。”
“逻辑成立。”娜娜说,“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符合当前资源约束条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