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 第129章 航空工业集团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第129章 航空工业集团

作者:囹中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8:54:17

1998年仲夏的首都,空气粘稠得如同凝固的胶水。

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局那栋新启用的灰色大楼里,中央空调的冷风也吹不散叶修心头的焦灼。

刚在侦察装备处副处长(技术九级)的位置上熟悉了一周流程,一份标注着“加急”的任务便落在他案头:

空中侦察体系现状与装备技术能力摸底调研

总装电子信息局侦察装备处(牵头),联合总参二部(情报)、空军装备部

新组建的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 I)

结合近期国际军事技术动态(特别是科索沃冲突),评估我军空中侦察体系与主要战略对手(特指鹰酱)代差,提出跨越式发展路径建议。

两周内提交初步报告。

“叶副处,这是硬骨头。” 处长将文件递给他时,神情凝重,“AVIc I刚挂牌(1998年6月由原航空工业总公司拆分重组),千头万绪。

但科索沃那边…天上飞的、地上炸的,给我们敲的警钟太响了!上头要最真实的情况,再难听也得报!”

叶修捏紧了文件,边境线上那架“鹰眼”歼八R被迫返航时留下的信息真空期,以及报告里反复强调的“滞空时间瓶颈”,再次刺痛了他的神经。

“明白!我明天就去!”

位于首都北郊的航空工业集团总部大楼,气派恢弘,崭新的“AVIc I”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处处彰显着航空工业整合资源、蓄势腾飞的雄心。

然而,当叶修带着联合调研组踏入其核心的“航空电子与任务系统研究所”(代号603所)时,扑面而来的却是沉重的现实感。

接待他们的是603所总工程师,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专家,姓陈。

没有过多的寒暄,陈总工直接将他们引至一间保密等级极高的综合演示厅。

巨大的屏幕上,投射出当前我军主力空中侦察平台的图谱:

核心仍是 “歼侦-8F\/R(基于歼八II平台)”。

陈总工指着参数:“实用升限米,最大速度m2.2,光学\/红外侦察半径150公里,雷达侦察半径(合成孔径模式)80公里… “单次任务滞空时间,极限2.8小时。” 这是我们能拿出的最快、最高的‘眼睛’。”

叶修的心沉了一下,这与他在边境的体验完全吻合。

面对广袤的战场和瞬息万变的态势,这点滞空时间杯水车薪。

“轰侦-6(基于轰六平台):航程远(6000公里 ),载重大,可搭载大型侧视雷达和电子侦察设备。“

但陈总工直言:“平台老旧,突防能力弱,生存力堪忧。主要用于战役后方相对安全区域的广域普查,无法胜任前沿高威胁环境。” 速度慢(亚音速)、机动性差、雷达反射面积巨大,在现代防空体系下几乎是活靶子。

“无侦-5(长虹-1)”仿制自苏联拉-17靶机的低速、中低空无人侦察机。

陈总工语气带着无奈:“主要用于炮兵校射和战场局部监视。航程短(约200公里),速度慢(<200公里\/小时),载荷能力极其有限(简易光学相机),抗干扰能力基本为零,极易被击落或干扰失联。是填补空白,但…聊胜于无。” 屏幕上播放的试飞画面,其缓慢笨拙的姿态,与叶修报告中构想的“长航时、多功能无人机”相去甚远。

如运-8改装的电子侦察机、海上巡逻机等,数量稀少,且专用性强,难以形成体系化的战场实时感知能力。

陈总工长叹一声:“叶副处,不怕你笑话,这就是我们的主力‘家当’。”

“科索沃那边,北约的U-2S、Rc-135、‘全球鹰’原型机(Rq-4)、‘捕食者’(mq-1)在天上织网,E-3、E-8指挥控制,形成‘发现-定位-跟踪-打击-评估’的闭环。我们呢?还在靠飞行员用命去拼那两三个小时的‘窗口期’!差距…是全方位的代差!”

调研深入至具体分系统,问题更加触目惊心:

高分辨率光学镜头、高性能合成孔径雷达(SAR)核心部件(如行波管、高精度稳定平台)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国产器件在分辨率、作用距离、抗干扰能力、小型化方面差距巨大。“我们最好的机载SAR,分辨率勉强到3米,而美军‘长曲棍球’卫星SAR在九十年代初就达到了1米!这怎么比?” 一位雷达分系统主任工程师情绪激动。

机载高速、抗干扰、大容量数据链是实时情报回传的生命线。

603所展示的试验型号,理论带宽仅2mbps左右,且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远未达标。

“边境冲突你们用的数据链,是特批的、不计成本堆出来的‘盆景’,无法大规模装备。通用装备的数据链…唉,传几张高清图片都费劲!” 陈总工摇头。

长航时无人机所需的高效、可靠、长寿命涡扇\/涡桨发动机是绝对的短板。

现有的涡喷-6(用于歼侦八)油耗高,寿命短;

适用于无人机的先进中小型涡扇发动机,几乎空白。

“没有‘心脏’,再好的无人机设计也是纸上谈兵。” 负责动力系统的副总师一脸愁容。

机载实时处理能力弱,多源情报(光学、雷达、电子信号)的自动融合、识别、分发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严重依赖地面站人工判读。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差距,总参二部的情报专家在高度保密的简报室,为调研组播放了经过处理的科索沃冲突影像资料和解密情报分析(部分源自国际公开信息及技术评估)。

屏幕上的画面,让叶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窒息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