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 第125章 回家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第125章 回家

作者:囹中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8:54:17

钢铁巨龙般的军列缓缓驶入熟悉的驻地站台,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悠长的嘶鸣,最终归于沉寂。

站台上早已等候多时的留守官兵、机关干部以及部分闻讯赶来的家属,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鲜花、横幅、以及战友们用力拍打在凯旋者肩背上的手掌,交织成一片欢迎英雄归来的海洋。

然而,对于702团这支刚刚经历血火淬炼、带着无上荣光归来的部队而言,真正的“战斗”并未结束,只是转换了战场。

巨大的库房大门洞开,一台台历经戈壁风沙与战火洗礼的钢铁巨兽——96式坦克,86式步战车,牵引火炮——在牵引车的拖拽或自身轰鸣下,缓缓驶入保养工位。

刺鼻的柴油味、机油味、金属除锈剂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穿着油腻工作服的修理连官兵如同最精密的钟表匠,钻入车底,攀上炮塔,仔细检查着每一寸履带、每一个负重轮、每一根液压管路。

高压水枪冲刷着车体上干涸的泥浆和硝烟痕迹,露出原本的军绿色涂装。

那些在边境冲突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数据链终端、车载通信设备、定位模块,更是被小心翼翼地拆卸下来,由专门的技术小组进行深度清洁、检测和性能评估,它们被视为比火炮更珍贵的“软实力”。

作训科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文件翻动声不绝于耳。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滚动着各类数据。参谋们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表格和报告:

精确到每一发炮弹的型号、每一升柴油的标号、每一份野战口粮的批次。

后勤科的军官们拿着计算器,眉头紧锁,反复核对,试图从庞大的消耗数据中,提炼出未来远程机动和持续作战的精确保障模型。

从开拔前的紧急集合时间,到长途摩托化机动的耐力表现,再到边境战斗中的具体岗位表现、心理承受能力、负伤情况…

一份份详细的个人和单位评估报告正在生成。干部科和军务科依据这些报告,开始筹划功勋评定、人员补充、以及针对暴露问题的强化训练方案。

各营、连的战斗报告如同雪片般汇集到作训科。

参谋们需要将这些零散的、有时甚至是口语化的战场回忆,梳理成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刻的正式作战详报。

这份报告,将承载着702团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直送首都,影响深远。

在这片繁忙之中,团作训科叶修,却将自己关在了一间相对安静的小会议室里。

窗外是装备场传来的隐约轰鸣和官兵们的号子声,而他面前摊开的,并非格式化的统计表格,而是一份他主动请缨、正在精心撰写的专项报告——

《关于边境冲突中战场信息节点及空中侦察装备效能分析与改进建议》。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报告扉页,脑海中却清晰地回放着边境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尤其是“鹰眼”歼八R侦察机在战场上空划过的轨迹。

那架飞机带来的信息优势是颠覆性的,但也暴露了致命的短板。

叶修深吸一口气,提笔在报告的开篇,用严谨而凝练的语言概述了战场信息节点(数据链系统)在此次冲突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从“鹰眼”情报的秒级回传,到营指决策效率的飞跃,再到各作战单元协同打击的精准高效。

他列举了精确的时间节点对比(与传统指挥模式的巨大差距),强调了“南斗”卫星系统在定位、导航、授时(pNt)以及关键数据中继方面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戈壁荒漠这种地面通信节点易受攻击和干扰的环境下。

“然而,”叶修笔锋一转,进入了报告的核心批判与建议部分。

“本次冲突亦充分暴露出我军在战场信息节点,特别是空中侦察与信息获取环节,存在的显着短板与潜在风险,亟待解决:”

单一侦察节点,滞空时间瓶颈突出,难以满足持续战场监控需求。

叶修详细描述了冲突中几个关键场景:

“鹰眼”歼八R凭借其高空高速优势,率先发现敌大规模装甲集群调动迹象,并通过数据链实时传回,为2营预警和布防争取了至关重要的15分钟。

但随后,因油料告警,“鹰眼”被迫返航补充。在其脱离战场到后续接替侦察力量抵达并建立有效监控的约40分钟“真空期”内,敌情变化只能依赖地面观察哨,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全局性大幅下降。

需要长时间、大范围的战场监控。

“鹰眼”虽多次出动,但其单次任务滞空时间(约2.5-3小时)仍显不足。

为保持对敌持续施压和态势感知,不得不采取多批次、短间隔轮换的方式,这不仅极大消耗宝贵的飞行小时和后勤保障资源,且在轮换间隙,仍存在短暂的信息“盲区”。

若敌方利用此间隙发动突袭或进行隐蔽机动,后果不堪设想。

“歼八R作为高空高速战术侦察平台,性能优异,但在中低烈度、长时间对峙或更大战场空间、更高强度冲突中,其固有的滞空时间短、需要频繁轮换的弱点将被急剧放大。

单一的、非持久性空中侦察节点,无法支撑‘全时域、全空域’的战场信息需求,极易被对手捕捉规律并加以利用,形成致命的侦察‘真空期’。”

叶修继续分析:

本次冲突中,“鹰眼”主要依赖雷达和光学\/红外吊舱。对复杂地形(如峡谷、城镇)内隐蔽目标、地下工事、以及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目标探测能力存在局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