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 第27章 左勾拳行动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第27章 左勾拳行动

作者:囹中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8:54:17

叶修在昏暗的野战营房里封好那份沉甸甸的观察报告,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翻腾起后世解密档案中,关于那场彻底颠覆战争形态的沙漠风暴的片段。

为了更清晰地阐述他报告中的核心观点——“传感器到射手”的直接链接和“oodA循环”的极致压缩——

他决定在报告的附件中,加入一个来自1991年海湾战争“左勾拳”行动中的经典战例剖析。

他铺开稿纸,借助“后世”的记忆和公开资料,开始描绘那场发生在遥远沙漠中的、截然不同的战争图景:

沙漠风暴中的“雷霆一击”——第24机步师某装甲营空地协同歼灭伊军装甲纵队

时间:1991年2月27日,地面战役最后阶段。

地点:伊国南部,巴士拉以西沙漠地带。

鹰酱第24机械化步兵师作为“左勾拳”行动的西翼主力,正高速向幼发拉底河推进,意图切断伊军共和国卫队“麦地那”师等精锐部队的退路。

一支溃退的伊军t-72坦克营试图依托沙丘掩护,建立临时防线阻击美军先头部队。

GpS卫星(虽然当时精度有限,但已能提供关键定位信息)确认交战区域大致坐标。

一架在战区高空巡航的E-8c“联合星”(JStARS)战场监视飞机,其强大的AN\/ApY-3侧视相控阵雷达,穿透沙尘和夜色,精确探测到位于沙丘后方约15公里处。

一支由20余辆t-72坦克和bmp步战车组成的伊军装甲纵队正在集结、构筑发射阵地。雷达回波清晰显示了其队形、速度和方位。

E-8c任务舱内:雷达操作员迅速将目标信息(方位、距离、数量、类型、速度矢量)标记在电子战术地图上,并通过高速保密数据链,将完整的合成战场态势图(包括目标轨迹预测、威胁等级评估)分发至

战区联合空中作战中心(cAoc)

第24机步师战术作战中心(toc)

正在该空域巡逻的F-16“战隼”战斗机编队

地面先头装甲营(第2营)的指挥车信息终端内。

从JStARS发现目标到信息分发至所有关键节点,耗时 < 1分钟

第24师toc:准将指挥官在大型数字显示屏上看到JStARS传回的实时态势图,结合其他情报来源,确认目标威胁巨大,且处于己方装甲营推进轴线的侧翼,必须立即清除。

toc指挥官迅速判断:由正在附近空域、挂载了AGm-65“小牛”空地导弹的F-16编队执行精确打击最为高效,同时命令地面装甲营(第2营)前出,准备在空袭后清扫残敌并建立防线。

指令通过保密数据链直接下达至:

F-16编队长机、第2装甲营营指挥车(代号“铁锤6”)

此时,决策层级扁平化。师toc基于实时共享的全局态势,直接向战术单位(战机编队、装甲营)下达作战指令,无需经过繁琐的军、旅层级逐级转达。决策与任务下达耗时 ≈ 2分钟。

F-16编队(“野牛1-1”)收到指令和通过数据链传来的目标坐标包,长机飞行员在座舱多功能显示器(mFd)上立刻看到了由JStARS提供的目标位置精确标注(一个闪烁的红色菱形符号覆盖在数字地图上)。

同时,“铁锤6”(装甲营营长)的指挥终端上,也清晰地显示了目标位置、F-16的实时位置和预计攻击航向(蓝色友军标识)。

“野牛1-1”通过预设的战术无线电频率呼叫“铁锤6”:“铁锤6,野牛1-1,已收到目标坐标,确认目标为t-72纵队,位于沙丘后约15公里。

请求进入攻击航路,请地面部队注意规避,预计攻击方位310。”

“铁锤6”回复:“野牛1-1,铁锤6收到。目标确认。我部将停留在坐标线以西,祝狩猎愉快!” 营长随即命令全营暂停前进,各车组通过车际信息系统共享信息,监控空袭效果。

F-16编队利用地形掩护低空进入。长机飞行员通过前视红外吊舱(FLIR)锁定了第一辆t-72的热信号。

“小牛导弹通电…锁定…发射!” 一枚AGm-65G红外成像制导“小牛”导弹脱离挂架,拖着尾焰扑向目标。

几乎同时,僚机也锁定了另一辆坦克发射。

轰!轰! 两辆t-72瞬间化为燃烧的火球。巨大的爆炸和火光暴露了其他伊军车辆的位置。

F-16编队迅速爬升,利用高度优势,飞行员目视结合FLIR,快速锁定其他目标,再次发射了小牛导弹。

此时空袭造成伊军纵队大乱,幸存车辆试图分散逃逸。

“铁锤6”营长在系统上看到空袭效果和残敌动向,立即下令:

“全营注意,目标区域残敌溃散!A连向cdG3坐标推进,b连向cEA1坐标包抄,自行榴炮连准备火力覆盖逃逸路线区域!行动!”

命令通过车际数据链瞬间传达到各连连长及单车。

m1A1主战坦克和m2步兵战车引擎轰鸣,在共享的数字地图引导下,如同精确的手术刀,从不同方向扑向混乱的伊军残部。

自行榴炮连根据营长直接下达的坐标参数,迅速计算诸元,对预设的逃逸走廊进行猛烈炮击。

从F-16收到攻击指令到完成第一波打击(摧毁6-8个装甲目标),耗时 ≈ 5分钟。

从营长下令地面出击到形成合围并开始清剿,耗时 < 3分钟。整个歼灭过程(从发现到主要战斗结束)总计 < 15分钟。

统一、实时、共享的战场态势图通过数据链“实时”共享给战区指挥机构、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队。这是所有决策和行动的共同基础,消除了“信息孤岛”。

扁平化、网络化的指挥结构:基于共享态势和高效通信,决策权可以适当下放。

师toc可直接指挥营和战机编队;营长基于实时态势,可直接召唤并协调空中支援,指挥连级单位进行战术机动和火力分配。

“传感器” (JStARS) 的信息几乎直接引导了“射手” (F-16) 的行动。

F-16的先进航电、精确制导弹药、m1A2坦克的猎-歼系统、车际信息系统,都依赖于信息网络的支撑,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极致的oodA循环压缩:

观察(JStARS探测)、调整(生成态势图分发)、决策(toc判断、分配任务)、行动(F-16攻击、地面部队突击)四个环节紧密咬合,信息流转以秒和分钟计,远快于伊军(其oodA循环可能以小时计)。

实现了“发现即摧毁”,伊军则陷入“被发现即被消灭”的绝境。

叶修写完这个案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将这份附件与自己的观察报告小心地封装在一起。

窗外的晨曦微露,演习的炮声仍在继续。

但此刻,他脑海中回响的却是沙漠中喷气引擎的尖啸、数据链中无声流淌的比特洪流、以及那短短十几分钟内决定一支装甲部队命运的、冷酷而高效的“杀戮链条”。

这份对比是如此鲜明而残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