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解春衫 > 第57章 舌战雷霆

解春衫 第57章 舌战雷霆

作者:随山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8:42:48

中秋宫宴设在御园之中,偌大的园子张灯结彩,数十盏琉璃宫灯悬挂在花树间,将整个宴席照得如同白昼,园中花息飘香,与酒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

月色如水,倾泻在青石铺就的地面,远处的假山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

宴席设在临水的亭台之间,曲水流觞,丝竹声声,好一派皇家气象。

然而,景虽祥和,众官员间却暗流涌动,越是静,越是不同寻常。

陆铭章虽为文官,却驭着一众武将,他怎么可能让余信老狐狸在这种场合,扬文抑武。

况且,正因他掌管军政,深以为绝不可重文轻武。

陆铭章年纪轻轻已身居高位,这让余信感到危机,他本人以及党羽常对陆铭章进行抹黑,其抹黑手段层出不穷。

什么“贪念权位”“结党营私”“威福自专”,大到朝堂,小到个人生活,无孔不入。

这还是陆铭章私自活检点,没有半分越矩的情况下,若他稍有一点异态,只怕政敌们便会蚁聚蜂屯涌上。

然而,于他个人私生活上,就连余信一派也不得不服气,想咬都没地方下口。

余信拐弯抹角,让下属冲锋,直言边防异动不过是军吏为邀功而夸大其词。

又是“邀功”又是“夸大其词”,这可把在场众武将激怒了,他们舍命护国,如此轻飘地被这些文吏给抹了?

可他们口舌夯拙,说不出机关话,让他们摔杯砸盏可以,掀桌子骂娘更是不在话下,但这是宫宴,稍有粗莽便是以下犯上。

园中的气氛一时凝重,烛火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在众人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桌上的美酒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却无人有心品尝。

三衙将领憋屈得难受,既想高声喝骂,又担心没为自己争回面子,反被文吏们参一本。

正在众将怒不可遏,却又鸦雀无声之时,陆铭章沉静的声音缓缓响起。

“陛下,臣方才听闻众位大人高论,心中忽有一问,不解不快。”

上首小皇帝看向陆铭章,说道:“陆大人但说无妨。”

陆铭章转头看向余信,再看向众人,字句带着力道。

“适才诸位大人盛赞‘和’之利,不知可曾细究,这‘和’字从何而来?若非我军于城下射杀罗扶国大将,军威大振,方有此“和”,若无一战之威,仅凭‘仁’、‘和’二字,可使罗扶国俯首,赴我朝议事?”

不待余信等人开口,陆铭章步步紧逼。

“再者,宰相言道‘仁德教化四方’,然,若远邦非但不感怀,反视我为怯,如饿狼见肥羊,又当如何?”

“罗扶国的元彻,初即位时亦曾上表称臣,我朝赏赐不绝,可谓怀柔至矣,然其羽翼稍丰,便悍然入侵,我军将士至今尸骨未寒,此等教训,莫非宰相忘了?”

罗扶国对大衍一直虎视眈眈,罗扶国土小,但军备不弱,大衍国土广袤,经济繁兴,战力却不敌罗扶。

那个时候,大衍最怕的就是开战,因为一旦开战就意味着割地赔款。

直到后来陆铭章执管军政,坐上枢院的头把交椅,这种一面倒的败绩才开始转变。

犹记得大衍同罗扶的那一战,大衍胜了,虽是胜得艰难,但它是一个点,一个大衍打翻身仗的转折。

举国上下欢呼。

当年,在军士们于前线拼死捕杀之时,作为枢密使的陆铭章在后方并不轻松。

首先与前线统帅制定并协调作战布局。

作战中要确保军兵运输,征调、训练,保兵力不断。

最重要的还有粮草、军械供给和财政支持,更要掌控全局态势,获取情报,从而分析传递。

总之,军事后勤,战略协调,政治维稳面面需顾到并调节好。

而陆铭章便是众军在前线可以放手一搏的最根本保证,这也是为何,他在大衍有如此大的威慑力。

如今,陆铭章将陈年之事提及,全场噤声,更有老臣面露痛色。

众武将体内热血翻涌如江潮,以陆铭章为首,只要他在,武将的荣耀和利益就不会被侵蚀。

余信面上再也维持不住和气的笑,气得胡须吹起:“陆枢密!此乃中秋佳宴,何必提及此等伤心旧事,惊扰圣驾!”

此时,一直未曾开口的赵太后,出声道:“无妨,陆相也是居安思危,为我大衍尽心着想。”

说罢,一双明亮的双目看向陆铭章。

陆铭章端坐,向小皇帝拱手再行一礼。

“陛下,非是臣欲扫雅兴,实乃国需整军以御外,宰相称加强边备为“徒耗国力”,臣不敢苟同。”

陆铭章话不带歇,一连道出。

“敢问宰相,是每年投入些许钱粮于边防,以保社稷安泰代价大?还是待敌寇破关而入,生灵涂炭,届时再倾举国之力御敌,代价更大?”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宰相只见用兵之‘害’,却不见备战之‘利’,岂非一叶障目?”

余信被陆铭章一连诘问,逼得语气打结:“你……老夫并非不言兵,而是主张量力而行!如今国库……”

不待他说完,陆铭章截断其话语,字字清越,斩钉截铁,即是对着余信,也是对着在场众人。

“国库收支,自有户部详录,下官所为,皆在枢密院权责之内,所用款项,笔笔有踪,且未超支用度一分一毫,若宰相疑下官滥用,尽可调阅核查,若因噎废食,为省些许钱粮致使边关有失,此责,宰相可愿与下官共担?!”

余信哪敢应这个话,不仅他不敢,连同他那一派,无一人敢吱声,气氛凝滞。

这份寂然已说明了一切。

此时,桌上已叠满珍馐,美酿,余信是没有胃口再吃了,肚子撑胀,喉管哼沉。

此时,陆铭章起身,向上揖拜:“臣启陛下。”说着又看向在场众官人,“诸位同僚。”

“臣一时激愤,言语若有冲撞,还望海涵,只是边关安危,关系社稷存亡,既在其位,不敢不谋其政,不敢不竭其忠,愿以此杯,敬陛下,愿我朝山河永固。”

小皇帝眼中生亮,看向陆铭章的眼神不似看一个臣子,更像是子弟看师父,尊敬中带着一丝说不清的羡慕。

安静中,赵太后从旁清了清嗓,小皇帝反应过来。

“两位大人为我大衍江山如此殚精竭虑,一者怀仁,一者持锐,甚好,甚好。”

说罢,举杯,众臣起身,共举,饮之,再入座。

同两位臣子的激辩相比,显然,大衍朝这位年幼皇帝的总结显得有些单薄无力,更像在和稀泥。

场上众官形成鲜明对比。

余信一派,寡淡沉闷地喝着酒,默不出声,陆铭章一派则志得意满,满面光彩。

宫宴继续,歌舞再起,园中的舞姬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水袖翻飞,与园中的景致相映成趣。

陆铭章叩了叩案几,立于身后的宫婢忙上前斟酒,他执杯饮下,忽略掉上首投来的那道视线,只作不知。

皇帝年幼,不能夜宴太晚,宫宴不过走个形式。

侍人高唱道:“宴毕,圣驾回銮——”

百官迅速离席,垂手躬身而立。

待皇帝同太后起驾,侍人再次高唱:“百官——跪送——”

所有官员齐齐跪下,俯首叩拜,齐声道:“恭送陛下,恭送太后娘娘。”

直到圣驾仪仗完全离开视线,方依序默默起身,逐次退出御园。

园外的夜风带着凉意,吹动着众人的衣袍,宫灯在廊下轻轻摇晃,将人影拉得很长。

远处的宫墙上,巡逻的侍卫举着火把,火光在夜色中明明灭灭。

看着散去的众人,陆铭章侧头问向身边宫婢:“什么时候了?”

宫婢躬身答道:“回禀大人,正是戌时中段。”

陆铭章正待举步朝外行去,三衙将领举杯围了过来。

“适才多亏大人,不然吾等又吃一记闷亏。”

陆铭章颔首道:“你们只管尽职,陛下自有断定。”

众将称是。

其中一人说道:“宫宴散后,大人不若随吾等于襄楼看民间献艺?听说此次三大楼子的行首排了新节目,有些新巧,与往年不同。”

宫宴散得早,大多官员出了皇宫,会去提前订好的雅座,赏瓦舍勾栏的表演。

另一人见状插话道:“说什么胡话,咱们大人不好这些。”

陆铭章没说什么,正欲同几人一道离去,谁知刚走没几步,一个声音叫住了他。

转头去看,原来是皇帝身边的大宫监,荣禄。

“宫监有何事?”陆铭章问道。

荣禄躬身道:“太后传召,还请大人随老奴走一趟。”

陆铭章低下眼,复又抬起:“请宫监引路。”

荣禄在前,陆铭章落后半步,往宝宁殿行去。

两侧宫墙高耸,墙头偶尔可见几株枯草在风中摇曳,远处的钟楼传来报时的鸣响,在夜色中回荡。

行过一程,到了一座华靡的宫殿前,殿檐下垂挂着高亮灯笼,殿前侍立两排宫婢,垂手默立。

殿内透出的暖光,与殿外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

陆铭章抬眼看去,牌匾上“宝宁殿”三个大字,正是赵太后的殿宇。

“太后已在殿中久候,大人请移步。”荣禄躬身示意。

陆铭章拾级而上,走向殿中。

大宫监荣禄随在侧,在陆铭章入到殿中后,无声无息地阖上殿门,双手合在身前,侍于门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