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江南小镇的年味浓得像化不开的糖稀。杂货店门口挂起了红灯笼,是苏婉儿亲手糊的,竹骨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憨气。念安和丫丫蹲在门槛上,用红纸剪“福”字,剪刀笨笨地转着圈,把“福”字剪得缺了个角,倒像个咧开嘴的笑脸。
“刘老板,春联写好了!”老王头踩着梯子,把刚写好的春联往门框上贴,红纸黑字在白墙的映衬下格外鲜亮。上联是“守界守心守岁月”,下联是“护家护国护长安”,横批“烟火人间”,字是镇上教书先生写的,笔锋里带着股韧劲。
刘明站在柜台后,翻看着沈知行皮箱里的金属盒。自从雪夜击退影阁余党后,金属盒就再没亮过,像块普通的银疙瘩。他摸着盒面的星纹,突然想起赵松的梅子酒——有些东西,非得等特定的时辰才会显露出真容。
“爹爹,周姐姐来了!”念安举着个糖人跑进来,糖人是周小满送的,捏的是只小兔子,耳朵长到了背上。周小满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是临安守界人做的米糕,白胖胖的,透着桂花的甜香。
“爷爷让我送些米糕来,”周小满把篮子放在桌上,眼睛瞟到金属盒,突然“咦”了一声,“这盒子上的花纹,和我家祠堂的地砖一样!我太爷爷说,地砖上的花纹是‘七星引’,能在除夕夜聚齐守界人的能量。”
刘明心里一动,翻出老黄历——明天就是除夕,正是守界人世代相传的“能量交汇日”。太爷爷的日记里写过,这天夜里,只要集齐七处守界据点的信物,就能在子时看到“时光倒影”,也就是过去与未来重叠的瞬间。
“我们有七样信物了,”苏婉儿数着手指,“青铜令牌、镇魂珠、定星盘碎片、镇竹玉、守山人的黑铁、影阁的玉佩残片,还有周姐姐家的镇竹玉……不对,是六样。”
周小满突然从怀里掏出个香囊,绣着片竹叶:“这是我太奶奶的,里面装着片千年竹心,算第七样!”香囊打开的瞬间,一股清冽的香气飘出来,金属盒突然发出轻微的嗡鸣,盒面的星纹亮起微光。
除夕夜的雪下得很静,像怕惊扰了人间的灯火。杂货店的院子里堆着七样信物,围着炭盆摆成圈,铜铃铛在檐下轻轻摇晃,雪光映着红光,把院子照得像个小小的祭坛。
镇上的守界人都来了,老王头抱着铜香炉,白胡子郎中捧着药碾子,李师傅举着镰刀,每个人手里都攥着自家的传家宝。周小满的爷爷也来了,拄着根竹杖,杖头雕着片完整的竹叶,与周小满的香囊花纹呼应。
子时快到的时候,金属盒突然浮了起来,悬在七样信物中间,盒面的星纹射出七道金光,分别落在信物上。铜香炉里的香突然炸开火星,药碾子自己转了起来,镰刀的刀刃映出人影——是过去的守界人在打铁,火花溅到现在的李师傅手上,烫得他“哎哟”一声。
“时光倒影出现了!”周爷爷激动地说,拐杖在地上磕出小坑,“快看铜镜!”
铜镜里的景象果然变了,不再是长安的侯府,而是片熟悉的青瓦——是杂货店的屋顶!镜头慢慢下移,照见年轻时的太爷爷正贴春联,动作和老王头一模一样。突然,太爷爷转身朝镜头笑了笑,像在对七十多年后的刘明打招呼。
画面一闪,变成了未来的杂货店:念安长成了少年,正给个戴红领巾的小女孩讲青铜镜的故事,那女孩的眉眼像极了丫丫。柜台上的金属盒打开着,里面放着枚新的青铜令牌,刻着“守界人第37代”。
“是我们的未来!”苏婉儿捂住嘴,眼眶湿润,“孩子们长大了,杂货店还在……”
画面又变了,是2077年的旧物市场,沈知行正把一面铜镜递给个穿校服的姑娘,姑娘手里攥着张褪色的照片,上面是刘明和苏婉儿站在杂货店门口的样子。“这是你太爷爷的东西,”沈知行的声音很轻,“他说,看到铜镜里的梅花,就知道回家的路了。”
金属盒突然落下,七道金光消失,院子里的信物恢复了原样。雪还在下,炭盆里的火渐渐弱了下去,守界人却没人说话,像是还没从时光倒影里回过神。
“原来……我们的守护,真的能传到未来,”老王头摸了摸铜香炉,炉身的温度还没散,“就像这炭火,烧完了, warmth(温暖)还在。”
大年初一的清晨,雪停了。杂货店的春联上积了层雪,红底黑字透着股喜庆。刘明把金属盒放回抽屉,与那些未寄出的信、未拆的酒坛放在一起。他突然明白,所谓的时光倒影,不是让你看到未来的结局,而是告诉你:此刻的每个瞬间,都会成为未来的念想。
念安和丫丫在院子里堆雪人,用煤球做眼睛,胡萝卜做鼻子,围巾是苏婉儿织了一半的,绕在雪人脖子上,像朵歪歪扭扭的花。周小满帮着苏婉儿贴窗花,剪刀在红纸上翻飞,剪出串小小的灯笼,每个灯笼里都坐着个守界人。
铜镜里的长安也在过年,郡主带着孩子们放鞭炮,赵松和秦山举着梅子酒,对着镜头举杯,梅树的影子落在酒坛上,像给红布添了道新花纹。
刘明靠在门框上,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心里很满。守护的故事,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传奇,而是年复一年的春联、温在锅里的米糕、孩子们堆的雪人、铜镜里跨越时空的举杯……这些平凡的瞬间串在一起,就成了最坚固的防线。
铜铃铛在晨光里响了,是张建国跑来拜年,手里举着个相机,要给大家拍张全家福。“笑一个!”他喊着,镜头里,刘明和苏婉儿站在中间,念安和丫丫搂着雪人的脖子,周小满和老王头挤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沾着点雪,像落了星星。
照片洗出来的时候,刘明把它贴在柜台后的墙上,紧挨着1950年那张老照片。两张照片里的杂货店一模一样,只是人换了几代,灯笼的光却同样暖。
守护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这年关的灯火,熄灭了,明年还会再亮起来,在时光里,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回家的路。
喜欢大唐因为我而改变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唐因为我而改变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