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的摸鱼哲学 > 第9章 粥棚前的眼睛

朕的摸鱼哲学 第9章 粥棚前的眼睛

作者:不平凡的一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0:47:19

圣旨一下,整个京城像是被抽了一鞭子的陀螺,猛地转动起来。

德胜门和安定门附近,原本空旷的场地被迅速清理出来,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们穿着号褂,手持兵刃,如临大敌般围出了一片区域。京兆府的衙役们则吆喝着,搬来桌椅,竖起简陋的棚子。光禄寺和户部的胥吏们脸色发白,指挥着民夫从附近的常平仓里将粮食一袋袋运出。

粥棚,就这么仓促地立了起来。

几口巨大的铁锅架起,底下柴火噼啪燃烧,锅里浑浊的米粥翻滚着,散发出带着些许霉味的谷物香气。这气味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流民们,黑压压的一片,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大多眼神麻木,只有在那粥香飘过来时,眼底才会闪过一丝野兽般的渴望。他们被兵丁们拦在外围,推搡着,躁动着,像一片随时可能决堤的浊浪。

陈默没有待在宫里。他换了一身不起眼的青色常服,只带了王德发和几个同样穿着便装、眼神警惕的侍卫,悄悄登上了距离德胜门粥棚不远的一处酒楼二楼雅间。

窗户开了一条缝,冷风灌进来,也带来了远处隐隐的喧嚣。

他站在那里,目光透过缝隙,落在那些排队领粥的流民身上。他看到抱着婴儿、眼神空洞的妇人,看到搀扶着老人、自己却瘦得脱了形的汉子,看到那些半大的孩子,赤着脚,在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眼睛却死死盯着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

“金銮殿,歪脖树,锅里没米堆白骨……”

那首恶毒的童谣,仿佛又在他耳边响了起来。他看着眼前这些真实的、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白骨”,胸口像是堵了一块浸透了冰水的石头,又冷又沉。

“陛下,天冷,仔细着了风寒。”王德发小心翼翼地将一件厚厚的斗篷披在他肩上。

陈默没动,依旧看着下面。他看到有个胥吏,在给一个老人舀粥时,手腕轻轻一抖,那木勺里的粥便浅了几分。老人似乎想说什么,看了看胥吏那不耐烦的脸色,又看了看旁边虎视眈眈的兵丁,最终只是默默接过那只装了半碗稀粥的破碗,佝偻着身子退到一边,小口小口地啜吸着。

一股无名火“噌”地窜上陈默的头顶。他妈的,连这点救命粮都敢克扣!

他拳头猛地攥紧,指节发白,几乎要立刻下令将那胥吏拖出来砍了。

但理智硬生生压住了这股冲动。不能乱。现在杀了人,只会引起更大的恐慌。他深吸一口气,将那口冰冷的空气连同怒火一起压回肺里。

“王德发。”

“奴才在。”

“去,告诉下面管事的人。”陈默的声音冷得掉冰渣,“施粥,必须用统一制式的木勺,每勺必须冒尖!朕会派人盯着。再让京兆府的人,给朕用石灰划出排队区域,老弱妇孺单列一队,优先领取。谁敢再玩这种下作手段,朕剥了他的皮!”

“是!奴才这就去!”王德发感受到皇帝语气中的杀意,不敢怠慢,连忙下楼去传话。

陈默继续看着。他看到王德发找到现场一个穿着绿色官袍的官员(大概是京兆府的属官),低声说了几句。那官员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惊恐地朝着酒楼方向看了一眼,随即点头哈腰,然后转身对着那些胥吏和衙役厉声呵斥起来。

很快,新的、容量更大的木勺被换了上来,舀粥的动作也规矩了许多。一条新的、用石灰划出的队伍被单独隔开,一些抱着孩子的妇人和步履蹒跚的老人被引导了过去。

秩序,似乎好了一点点。

但陈默的心,并没有因此轻松多少。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德胜门粥棚,只是几百流民。京畿之外,还有五万人。这八万石粮食,就像投入干涸土地上的几滴水,转眼就会被吸得干干净净。

后续怎么办?钱从哪里来?那五万两安置银子,户部周文远哭丧着脸说拿不出,恐怕不是推诿。还有那首童谣……

他正思忖着,目光无意间扫过粥棚对面街角的一个茶摊。那里坐着几个穿着普通、但气质与周围流民和百姓截然不同的人,看似在喝茶,眼神却不时地瞟向粥棚,瞟向那些维持秩序的兵丁和衙役,甚至……瞟向自己所在的这间酒楼。

陈默的眼睛眯了起来。那些人,不像是来看热闹的闲人,更不像是流民。他们的眼神太冷静,太有目的性。

是探子?是谁的人?沈墨的?曹德纯的?还是……其他什么人的?

这京城,果然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浑水。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对身旁一个侍卫低声吩咐了一句。那侍卫微微颔首,悄无声息地退出了雅间。

又在窗口站了片刻,直到看见第一批流民大多领到了粥,场面暂时稳定下来,陈默才转身。

“回宫。”

回到乾清宫,那股无形的压力并未消散,反而因为亲眼所见的惨状而变得更加具体。他脱下带着外面寒气的斗篷,只觉得身心俱疲。

御案上,已经堆了几份新的奏章和文书。他随手拿起最上面一份,是工部员外郎周衡关于改良水车的论述,里面画着些复杂的齿轮和连杆图样,文字晦涩。他又拿起另一份,是翰林院修撰李文渊注释的一篇前朝地理志,考据详实,字迹工整,透着一股老学究的严谨。

王德发办事还算得力。

但他现在没心思细看这些。流民和钱粮的问题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在殿内烦躁地踱着步子。开源,节流……节流?他猛地停下脚步,想起早上和皇后沈清月那番关于后宫用度的谈话。

“绩效考核与积分管理制度”……或许,真的该试试?哪怕只是为了省下点钱,多买几石米也是好的。

还有那个苏婉仪……他想起她主动提出捐出用度时那真诚(或许还带着点被吓到)的眼神。吏部尚书的女儿,或许……也能在某些方面起点作用?

他正胡思乱想着,先前派去盯梢茶摊那几个可疑人物的侍卫回来了。

“陛下,”侍卫低声道,“那几人很警觉,奴才跟了一段,他们绕了几条巷子,最后……进了……进了曹公公在外城的一处私宅。”

曹德纯!

陈默眼中寒光一闪。果然是这个老阉奴!他派人去粥棚盯着,是想看什么?看流民会不会暴动?看朕如何应对?还是……在等那首“金銮殿,歪脖树”的童谣发酵?

这老狗,其心可诛!

他挥挥手让侍卫退下,心中的杀意如同毒藤般蔓延。但现在动曹德纯,时机未到。这老狐狸在宫内经营多年,党羽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

必须忍耐。必须先解决流民这个燃眉之急。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纸,拿起笔。他不是要写圣旨,也不是要批奏章。他是在罗列,用他习惯的方式,将眼前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一一列出。

核心问题:钱、粮。

短期方案:开仓放粮(已执行,但不可持续)。

中期方案:?

1. 内帑?皇庄?(王德发已去查)

2. 向富户、官员“劝捐”?(阻力巨大,易生怨言)

3. 改革税制?(远水难救近火,且触动利益太大)

4. 后宫节流?(沈清月……)

长期方案:发展生产,改善水利,鼓励工商……

潜在威胁:曹德纯,童谣,可能的煽动者……

他写写画画,纸上很快布满了凌乱的线条和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这种思考方式让他稍微冷静了一些,仿佛将一团乱麻理出了几个线头。

但每一个线头,都连着更大的麻烦。

就在他对着那张纸发呆时,殿外又传来通传声。

“陛下,苏贵妃求见。”

陈默皱了皱眉,她怎么又来了?还是为了诗词?

“让她进来。”

苏婉仪走了进来,这次她手里没拿诗卷,反而捧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紫檀木盒子。她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紧张和决然的神色。

“臣妾参见陛下。”

“免礼。”陈默放下笔,看着她,“贵妃有事?”

苏婉仪将手中的盒子轻轻放在御案上,打开。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些田产地契、以及几样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首饰。

“陛下,”苏婉仪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臣妾回宫后,思及陛下为国事操劳,宫外流民嗷嗷待哺,心中实在难安。这些是臣妾入宫时的陪嫁,还有一些平日的体己。虽杯水车薪,亦是臣妾一点心意,恳请陛下收下,充作赈灾之用。”

陈默愣住了。他看着盒子里那些东西,又抬头看看苏婉仪。这位才女贵妃,似乎……并不止会伤春悲秋?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苏婉仪又微微红了脸,低声道:“还有……陛下昨日所言‘诗词敏捷开发’之法,臣妾……臣妾细细思之,虽觉……虽觉匪夷所思,却也别开生面。臣妾愚钝,于经世济民之道一窍不通,唯有在诗词文书之事上,或可……或可为陛下分忧一二。若陛下有何需要抄录、整理、乃至……乃至‘敏捷开发’之处,臣妾愿效微劳。”

陈默看着她那副既想帮忙又不知从何帮起、只好拿出自己最熟悉的“诗词”来说事的模样,心中那根紧绷的弦,忽然松动了一丝。

这后宫,似乎也并非全是无用之人。

他目光扫过御案上那张写满问题和符号的纸,又看了看苏婉仪那张带着期冀的俏脸,一个模糊的念头渐渐成形。

或许……可以让她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