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的摸鱼哲学 > 第55章 老臣的“眩晕”与暗处的密谋

礼亲王在府中“晕厥”的消息,像一滴冷水滴进了滚油里,瞬间在京城特定的圈子里炸开了锅。

太医署最好的太医被连夜请去,王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皆是宗室勋贵、以及与礼亲王交好的老臣派系人物,个个面带忧色,言语间充斥着对皇帝新政,尤其是那本《考功簿》的隐晦不满与担忧。

“礼亲王年事已高,为国操劳一生,如今却被这……这劳什子‘考功簿’逼得忧思过度,竟至晕厥,实在令人心寒!”

“是啊,陛下锐意革新是好事,但也需体恤老臣,讲究个循序渐进。如此操切,岂不令忠臣齿冷?”

流言在私下的茶会、宴饮中飞速传播,刻意营造出一种“皇帝苛待老臣,逼晕皇叔”的悲情氛围。这股暗流,与《考功簿》在京官中引发的普遍焦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小的阻力,让许多原本就对新政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的官员,更加坚定了“按兵不动”,甚至暗中串联、准备软抵抗的心思。

乾清宫内,陈默听着程无双和王德发分别从宫外宫内汇总来的消息,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有一丝冰冷的嘲弄。

“晕厥?”他轻哼一声,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一份关于劝农司在河间府推广新式犁铧遇到当地乡绅阻挠的奏报,“朕这位皇叔,晕得可真是时候。”

他根本不信礼亲王是真的忧国忧民到了晕厥的地步。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一种以退为进、博取同情、凝聚反对力量的伎俩。目的,就是给正在推行的吏治改革施加压力,试图让他这个皇帝投鼠忌器,甚至收回成命。

“太医怎么说?”陈默问王德发。

王德发躬身回道:“回陛下,太医署回报,说是急火攻心,气血郁结,需要静养,不宜再受刺激。”这话说得圆滑,既点明了“气”病的缘由,又留下了“静养”的余地,两边不得罪。

“既如此,那就让皇叔好生静养。”陈默淡淡道,“传朕口谕,赐宫中上好的人参、灵芝,着太医院院判亲自负责礼亲王调养事宜。告诉皇叔,朝中之事,暂不必挂心,保重身体为要。”

他这番应对,可谓滴水不漏。既展现了皇帝对宗室长辈的“关怀”,又顺势将礼亲王暂时隔绝在朝政之外,削弱其影响力。你想借“病”施压?朕就让你“病”得名副其实,好好在府里“养”着!

然而,陈默心中并无丝毫轻松。礼亲王这一“晕”,看似被他化解,实则标志着新旧势力的矛盾已经摆上了台面,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那些隐藏在“晕厥”背后的力量,绝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接下来的几日,各种或明或暗的阻力开始显现。

先是吏部考功司在收集各部官员初步“业绩”数据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拖延和敷衍。有的衙门推说账目繁杂,需要时间整理;有的则上交一些含糊其辞、根本无法量化的总结报告;更有甚者,私下串联,约定在“自评”环节互相吹捧,在“评议”环节对那些认真做事的官员吹毛求疵。

接着,都察院几位素以“清流”自居、实则与旧利益集团瓜葛颇深的御史,联名上了一道奏疏。奏疏中不再直接反对《考功簿》,而是旁征博引,大谈“为政以德”、“教化为本”,暗指单纯考核实务是“舍本逐末”,可能引导官员急功近利,滋生“酷吏”,忽视道德教化与民生根本。

朝会上,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在农业、经济改革中获益不多,又即将面临《考功簿》考核的中下层官员,在议论政事时,变得沉默寡言,或者言辞闪烁,明显带着一种消极抵抗的情绪。

这一切,陈默都看在眼里。他知道,这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遇到的反弹。利益的重新分配,权力的重新洗牌,触动了太多人的奶酪。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皇帝,便用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软刀子,试图让新政举步维艰,最终不了了之。

“陛下,这般下去,只怕《考功簿》会流于形式,难以真正推行下去。”新任的吏部尚书,一位由陈默破格提拔、以实干着称的官员,面带忧色地禀报。

陈默站在疆域图前,目光深邃。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绩效考核,在前世那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推行尚且有重重阻力,何况是在这等级森严、人情盘根错节的封建王朝?

“流于形式?”陈默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他们以为,朕的刀,只会架在安王那种明晃晃的叛逆脖子上吗?”

他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一道手谕,递给程无双:“让你的人,动起来。重点盯住那几个串联最积极、阳奉阴违最明显的衙门主官。朕不要捕风捉影的猜疑,要的是他们拖延公务、账目不清、甚至收受好处、徇私舞弊的实据!记住,要铁证!”

“末将明白!”程无双眼中寒光一闪,领命而去。暗卫这把利刃,除了对外敌、除内奸,同样也是悬在贪官庸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陈默又对吏部尚书道:“爱卿不必忧心。明日朝会,朕自有分说。这《考功簿》,不仅要推行,还要尽快树立起几个‘典型’!优的要重赏,差的……也要严惩!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软刀子硬,还是朕的雷霆手段硬!”

就在陈默紧锣密鼓布置反击的同时,坤宁宫里,皇后苏玉衡也并未闲着。

太后那日的敲打,以及礼亲王突如其来的“晕厥”,让她敏锐地意识到后宫与前朝的牵连,远比她想象的更深。她借着整顿宫务、核对各宫用度的名义,悄然加强了对慈宁宫以及几位与礼亲王府、清远伯府往来密切的太妃、女官住所的留意。

这一留意,还真让她发现了一丝不寻常。

这日,她手下的心腹宫女,借着给慈宁宫送新份例绸缎的机会,隐约听到两个负责洒扫的小太监在墙角窃窃私语,提到慈宁宫小厨房近日消耗的银霜炭和几种名贵药材(并非太后日常所用)数量有些异常,而且都是在夜深人静时,由太后的心腹嬷嬷亲自接手,避开了日常的登记。

苏玉衡得到汇报,秀眉微蹙。银霜炭也就罢了,那些药材……她暗中查了太医院最近的记录,并未见慈宁宫有相应的取用。这些多出来的东西,去了哪里?是在帮谁遮掩?还是在准备什么?

她隐隐觉得,这后宫深处,似乎也隐藏着一条与宫外风波息息相关的暗线。太后,在这其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她将这条线索默默记在心里,没有立刻声张,只是吩咐心腹继续留意,但要更加小心隐秘。

前朝的风雨欲来,后宫的暗流潜涌,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悄然收紧。

而此刻,礼亲王府内,一间密不透风的书房里,本该“晕厥”静养的礼亲王,正脸色阴沉地坐在太师椅上,眼神锐利,哪有半分病态?

他面前,坐着两位身着常服、却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正是他在朝中的铁杆盟友。

“王爷,陛下态度强硬,那程无双的暗卫如同附骨之蛆,我们的人,已经有些缩手缩脚了。”其中一人低声道,语气带着焦虑。

礼亲王冷哼一声,枯瘦的手指敲击着扶手:“慌什么?他陈默小儿,真以为凭着几本账簿,就能把这百年积沉的官场掀个底朝天?笑话!这天下,终究是士大夫的天下,是宗室的天下!他想用那些商贾之道、匠作之术来治理国家,是自取灭亡!”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既然不仁,就休怪老夫不义!通知我们的人,那些账目、那些拖延,继续!不仅要拖,还要给他制造点真正的‘麻烦’!他不是看重‘实绩’吗?那就让他在河间府、在淮南道,好好看看他的‘新政’,是如何寸步难行,是如何惹得天怒人怨的!”

“王爷的意思是……”

“去找那些地方上的豪强,许以好处!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越好!就说朝廷与民争利,新农具夺了佃户生计,新税制盘剥乡绅!朕倒要看看,当他面对遍地烽火时,还有没有心思搞什么‘考功簿’!”礼亲王的声音如同毒蛇吐信,充满了阴冷的算计。

“至于宫里……”他顿了顿,看向皇宫的方向,眼神复杂,“太后那边,自有分寸。她终究是皇帝的亲母,有些事,她可以做,我们却不能指望太多。不过,给坤宁宫那位找点小麻烦,让她无暇他顾,还是可以的……”

密议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

一场针对皇帝新政,尤其是《考功簿》的全面反扑,已经在暗处悄然酝酿。陈默的“KpI”大刀,即将迎来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而他还不知道,对手的反击,远不止于朝堂的软抵抗和地方的骚乱。一张针对他身边人的网,也正在悄悄撒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