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的摸鱼哲学 > 第40章 京郊试点大丰收

朕的摸鱼哲学 第40章 京郊试点大丰收

作者:不平凡的一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0:47:19

安王府那边像一只缩进硬壳的乌龟,暂时没了动静。陈默乐得他继续演那“闭门礼佛”的戏码,正好腾出手来,全力推动他真正关心的事情——新政。

朝堂之上,关于新政利弊的争吵从未停歇。保守派们像是嗅到腐肉的秃鹫,死死咬着“祖制不可违”、“与民争利”这几句话不放,变着法子地拖延、阻挠。陈默心里清楚,光靠嘴皮子,永远说服不了这些装睡的人。他需要实实在在的成果,需要一记响亮的耳光,抽醒那些冥顽不化的脑袋。

这记耳光,就落在了京郊。

那里有他登基之初,顶着巨大压力,亲自划出的几片“试点”皇庄。当时,他几乎是以帝王的无上权威,强行压下了所有反对声音,将部分官田和查抄的逆产整合,尝试推行新的田亩管理法和那件被朝臣们私下讥讽为“奇技淫巧”的宝贝——新式农具,以及一种据说是海外传来的、耐旱高产的作物,名唤“红薯”。

几个月过去,到了收获的时节,该见真章了。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陈默便换上了一身寻常富家公子的青缎便袍,只带了王德发和几名精干的内侍护卫,悄无声息地出了宫,直奔京郊最大的那片试点皇庄。他没有惊动任何官员,就是想亲眼看看,最真实的样子。

马车驶出繁华的京城,道路渐渐变得有些颠簸。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牲畜的气味。撩开车帘,窗外是大片等待收割的田地,金色的麦浪在初秋的风里翻滚,看着倒是一派丰收景象。但陈默的目光,更多落在了那些使用新式曲辕犁和耧车的田地上。与旁边使用老旧直辕犁的田地相比,这里的土地翻得更深,更匀,作物长势也明显更为茁壮。

越靠近皇庄,路上的农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大多推着独轮车,或挑着担子,脸上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朝圣般的期盼神情,脚步匆匆地往同一个方向赶。

“老丈,这是去哪?前面有何热闹?”陈默示意停车,探出身,和气地向一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农询问。

那老农见陈默气度不凡,不敢怠慢,停下脚步,抹了把汗,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这位公子是外乡人吧?前面是皇庄,今天收‘红薯’!俺们都是附近村子的,被庄头雇来帮工,也开开眼界!”

“红薯?”陈默故作不知,“此物有何稀奇?”

“嘿!公子有所不知!”老农来了精神,话匣子打开,“那可是陛下亲自让人种下的仙家粮食!庄头说了,这东西不挑地,耐旱,产量还高得吓人!一亩地,能顶好几亩麦子哩!往年这时候,青黄不接,肚子都吃不饱,今年庄子上说了,帮工不仅管饭,工钱照给,还能分些红薯回去尝鲜!这可是天大的恩典!”

老农说着,伸出粗糙得像老树皮一样的手比划着,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周围几个同行的农人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对那位深居宫中的皇帝,充满了近乎盲目的感激。

陈默默默听着,心中百感交集。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要求何其简单,一口饱饭,一丝希望,便能让他们铭感五内。而自己,不过是做了一点本该做的事情。

到达皇庄时,庄头早已得了密报,诚惶诚恐地迎了上来,刚要行礼,被陈默用眼神制止。庄头会意,只当是京城来的贵公子巡视,陪着小心,引着陈默往田里走。

眼前的景象,让见惯了宫阙辉煌的陈默,也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大片原本贫瘠的沙土地上,绿油油的红薯藤蔓铺满了地面,长势极其旺盛。几十名健壮的农妇和半大的小子,正喊着号子,用力拉扯着藤蔓。随着藤蔓被扯开,露出下面褐色的土壤。

紧接着,几个手持特制三齿铁叉的壮汉,看准位置,一叉下去,再用力一撬!

“出来了!出来了!”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呼。

只见那铁叉带起的,不是零散的块茎,而是一大嘟噜、一大串,沾着湿润泥土、呈现出紫红色或淡黄色的硕大根块!那数量,多得惊人!一个壮汉双手才能勉强抱起一株下的收获!

“天爷!这一棵底下,得有多少斤?”

“快看那个!怕是有脸盆那么大!”

“这……这真是土里长出来的?莫不是神仙点化的?”

惊呼声、议论声、吸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农人们围着刚出土的红薯,眼睛瞪得溜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有人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用袖子擦去泥土,掂量着,抚摸着,仿佛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庄头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有些发颤,向陈默汇报:“公……公子,您看!这长势,这产量!下官……不,小人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等神物!粗略估算,这一亩地的收成,怕是……怕是最少也有三十石!是上好水田麦收的三倍还多啊!”

三十石!陈默心中也是一震。虽然他来自信息发达的时代,知道红薯高产,但亲眼见到这沉甸甸的收获,感受着现场那种几乎要沸腾的喜悦,冲击力依然巨大。

“其他作物呢?”陈默压下心头的激动,沉声问道。

“都好!都好!”庄头连忙引路,“用了新农具的地,麦子亩产普遍增加了一成半到两成!而且省时省力,同样的地,过去要十个人忙活半个月,现在五六个人,七八天就能干完!省下的人工,正好用来精耕细作,或者开垦旁边的荒地!”

他指着另一片已经收割完毕,正在用新式风车扬麦的场地:“公子您看,那风车,摇起来轻省,去秕粒、杂尘又快又干净!好东西,都是好东西啊!”

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而喜悦的身影。孩子们在堆积如山的红薯堆边追逐嬉戏;妇人们一边说笑,一边将品相稍次的红薯挑拣出来,准备就地蒸煮;男人们则喊着粗犷的号子,将一筐筐沉甸甸的收获抬上牛车、独轮车。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腥气、作物的清香,还有一种名为“希望”的蓬勃生气。

陈默走到一堆刚出土的红薯旁,弯腰捡起一个。入手沉甸甸的,表皮光滑,形态饱满。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泥土,感受着那坚实的质感。

这就是根基。比任何阴谋诡计都更坚实的根基。

“吩咐下去,”陈默对庄头,也是对身旁的王德发说道,“今日所有帮工,工钱加倍。再杀几头猪,蒸上几大锅红薯,让所有人都吃饱,吃好!”

“是!谢公子恩典!”庄头噗通跪下,声音哽咽。周围的农人们听到,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朝着陈默的方向,感激地叩拜。

陈默没有阻止,他知道,此刻他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个给了他们希望的“皇帝”。他需要这份民心,这个帝国,更需要。

回城的马车里,陈默闭目养神,但微微上扬的嘴角,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京郊试点的成功,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推行新政道路上最坚固的一把锁。有了这实实在在的政绩,看那些朝堂上的老狐狸们,还有什么理由阻挠!

然而,他深知,利益的蛋糕被动,必然会引来疯狂的反扑。安王缩了回去,不代表危险解除。那些靠着旧有土地兼并模式吸血度日的豪强、与之勾结的官僚,绝不会坐视新政推广,动摇他们的根本。

试点成功,是喜讯,也是一封战书。

他仿佛已经看到,当京郊皇庄亩产三十石“仙粮”的消息传回朝堂,将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有人会狂喜,有人会惊疑,更多的人,会感到恐惧。

马车驶入京城,喧嚣的市井声浪传来。陈默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贩夫走卒,酒楼茶肆,一派太平景象。

但这太平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回到乾清宫,已是傍晚。陈默立刻召见了户部尚书和几位参与新政筹划的年轻干吏。他没有过多描述现场的细节,只是将庄头呈上的、盖有皇庄印信的详细产量记录,轻轻推到了他们面前。

当那触目惊心的数字映入眼帘时,几位大臣的反应,比田间的农人好不了多少。震惊,狂喜,继而陷入沉思。

“陛下,此乃天佑我朝!社稷之福,万民之幸啊!”户部尚书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

“福兮祸所伏。”陈默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警醒,“立刻将详细数据整理成册,附上样品。明日大朝,朕要亲自将这‘祥瑞’,示之于众。”

他目光扫过众人:“同时,拟订京畿地区全面推广新农具及红薯种植的章程。阻力,肯定会有的。朕要你们,拿出应对之策。”

“臣等遵旨!”

众人退下后,殿内只剩下陈默一人。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走到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越过京城,望向广袤的四方。

京郊的丰收,是点燃的第一把火。他要让这把火,形成燎原之势,烧掉这帝国肌体上的腐肉和沉疴。

只是,他同样清楚,火势大了,也会引来更多的飞蛾,以及……试图灭火的人。

安王,还有他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势力,他们会眼睁睁看着吗?

陈默轻轻敲打着地图上的京城位置,眼神幽深。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他低声自语。

殿外,夜色渐浓,乌云悄然遮蔽了星月。一场新的较量,似乎已在酝酿之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