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在灯下写完最后一行字,窗外尚黑,檐角滴着夜露。她吹了吹墨迹未干的纸页,将手稿合上,抱起陶罐走到灶前,揭开盖子细数存茶。叶片安静地卧在罐底,泛着微弱的桂香。她取出三只空瓷罐,依次贴上“旧忆”“暖春”“归心”的纸条。
天光初透时,她已坐在桂花树下摊开纸笔。晨风拂过砚池,墨色微漾。她写下今日要务:备茶三品,制点六式,邀全镇宾。笔尖落纸的刹那,砚台微微发烫,像有谁在另一端轻轻应了一声。她没抬头,只将纸条压在石镇下,起身取筛、翻叶、生火。
裴砚到时,日头刚爬上墙头。他手中提着一卷桑皮纸,肩上落着几片碎叶。沈知意正俯身拨炭,听见脚步也没回头,只道:“火候最难拿捏,早一分青涩,晚一分焦苦。”
“你定火候,我来记。”裴砚放下纸卷,在石凳上坐下,“请柬我已拟好名录,用《书仪》体例抄录,附一小包试饮茶样。村童明日可分送。”
她点头,从袖中取出昨夜所列茶点单:“糯米粉、桂花蜜、山栗泥……六种,照你说的《食珍录》方子来。只是怕甜腻压了茶味。”
“清淡为主。”他展开纸页,“云脚酥以薄皮裹栗泥,月影团用蜜调雪藕粉,再配两样咸口的茶饼,一碟松仁小馒。我在厨房试过两次,火候比修书难控。”
她抬眼看他:“你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前夜。”他声音平缓,“看你炒茶到三更,便想着,不能总让你一个人忙。”
她低头拨了拨炉火,炭星轻跳。片刻后说:“那今晚先试一批点心,明早看成色。”
日影西斜,灶火未熄。沈知意换了炭,额上沁出细汗。她掀开焙笼,取出一片新茶,对着光看叶脉纹路——如孩童执笔习字的笔画,歪斜却认真。这是昨夜写“母亲的手”后浮现的痕迹,她已熟记于心。
裴砚在一旁校对请柬名单,忽觉肩头一沉。阿斑不知何时跃上他的衣袖,蜷成一团,尾巴垂在膝前。他停下笔,伸手摸了摸猫背,又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长衫下摆轻轻覆在它身上。
“第三批‘归心’茶好了。”沈知意轻声道,将茶叶倒入标有“归心”的瓷罐,封口缠绳。她直起身,才发觉双腿发麻,扶着灶沿站了片刻。
裴砚递来一杯茶。她接过后抿了一口,温润入喉,带着淡淡的姜气。“你又加了鲜姜?”
“你昨夜咳嗽了两声。”他说,“胃寒需护,肺气也得顾。”
她没说话,只将茶杯捧在手里暖着手。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一声,两声。院中桂影渐浓,虫鸣浮起。
夜里,两人在堂屋案前分坐。沈知意揉面调馅,裴砚裁纸折封。他每写完一张,请柬便整齐码放,附上一小包茶样。她抬头看了几次,见他笔锋稳健,字字清正,不似平日抄录古籍那般拘谨,倒像是为某件重要的事落笔。
“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她忽然问。
“当然。”他蘸墨续写,“不过这次,我想把‘裴砚’写得慢一点。”
她笑了笑,继续包起云脚酥。面皮极薄,稍用力便会破,她指尖轻巧地收拢褶皱,一个个排在竹屉上。
阿斑从门槛跳进来,嘴里叼着半片干桂花,放在沈知意脚边,又蹭到裴砚腿边趴下。
“它越来越像你了。”她说。
“怎么讲?”
“安静,但什么都记得。”
裴砚停笔,看向猫儿。阿斑睁着眼,耳朵微微抖动,仿佛在听屋外风声。
次日清晨,沈知意早早起身,将三款茶分别装入小布袋,请柬也已全部封好。她将最后一份交到村童手中,目送他跑出院门,奔向镇外。
裴砚站在书坊门口,接过最后几张请柬,转身欲走,却又驻足回望。桂语斋的门开着,沈知意正弯腰收拾竹屉,浅青布衫的袖口沾了点面粉。阿斑蹲在门槛上晒太阳,听见动静,睁开一只眼看了看,又闭上。
她将蒸好的月影团晾在窗台,阳光穿过糯米皮,映出淡淡的乳白光泽。六种茶点已分盒封装,摆在柜中。她洗手净面,走到桂花树下,翻开手稿空白页,提笔写下:“茶已备妥。”
砚台温热,一如往常。她没有等字迹浮现,合上本子,放在石桌上。
裴砚走进院子时,手里提着一篮新采的桂花。他没说话,将花轻轻放在茶灶旁的陶盘里。沈知意转身看他,两人静立片刻。
“还差什么?”他问。
“都不差了。”她说,“就等明天。”
他点头,从篮底取出一个小瓷盒,放在她手边。“昨晚熬的膏,护手用。”
她看着那盒子,没打开,只轻轻握了一下盖子。
阿斑跳上石台,把脑袋搁在两人之间的边缘,眼睛半眯。
沈知意伸手摸了摸它的耳朵,又转向裴砚:“你说,他们会来吗?”
裴砚看着她,目光平稳:“会来的。”
她还想问什么,却被一阵风打断。桂花簌簌落下,几片飘进茶罐,浮在干叶之上。
喜欢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茶中往事,笔下姻缘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