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钱绾小朋友?”周安一下子认出导演给出照片上的小家伙,和曲艺决赛上一样令人惊艳,那一双大眼睛天生会说话。
闻声而来的钱桥与杨双夫妇满脸歉意。
杨双低头看看对方衣服上,有一小块疑似污渍,不知道是不是小老幺雪球里的脏东西,她道:“同志对不住,孩子顽皮,将你的衣服弄脏,你看需要清洗吗?我们负责帮你清洗”
周安站起身,随意拍拍自己衣服上的雪花,笑着说:“不碍事,孩子不是有意的。”
“你们是钱绾爸爸妈妈吧?”他微笑着说,“我是小钱绾在节目组的负责人周安,接下来到晚会结束钱绾大小事由我负责,你们二位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联系我。”
钱桥向他伸出手,双方寒暄几句,周安领着一家人进入电视台。
临近除夕电视台内部工作人员行色匆匆,在周安带领下一家人进入春节联欢晚会演播厅。
舞台不大,最多能容纳二十来个人在舞台上同时演出,周安介绍舞台前面三排圆桌坐着演员,以及各行各业代表,后面十排是群众。
导演看在钱绾年纪小,担心她需要家人,在后面给钱家其他人提供五个位置。
进入演播大厅,带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忙着完成布景,有些正在舞台上彩排,所有人井然有序在不大的演播厅完成各自的工作。
周安带着钱家人找到人群中的导演,从人群中挤进去,在对方耳边耳语几句,对方朝一家人看过来。
钱家人第一次见到他们家小老幺的伯乐,对方是一位穿着一套深蓝色西装的大爷,脸上带着一副黑色边框眼镜,头上带着一顶同色系鸭舌帽,看着十分洋气。
导演对周围人点头,人群散去,他走过来,弯腰对钱绾笑道:“钱绾小友,你好呀。”
钱绾怔怔看着他,眉眼有纹,没有胡子,应该要喊伯伯?她的眼睛逐渐放亮,她笑盈盈喊道:“伯伯,你好。”
伯伯?
导演被逗得哈哈大笑站起来,对身边周安以及钱家夫妻说:“这孩子真有趣。”
五十来岁当爷爷的年纪被小孩叫伯伯,怎能让人不开心?
钱家人知道他们家小老幺叫男性称呼方式,全凭对方有没有胡子,有胡子一律爷爷。
没胡子比她爸爸皱纹多叫伯伯,比她爸爸皱纹少哥哥,与她爸爸皱纹差不多叫叔叔。
在周安介绍下钱家人得知导演姓方名圆。
方圆指着舞台空出来的舞台,笑着对钱绾说:“敢不敢上去试试?”
这里演播厅比文化馆的舞台华丽,十多个顶灯对准舞台,无论是话筒还是其他设施都比句吴文化馆来的好。
钱绾向来胆子大,看到舞台心里完全没有害怕,大胆的说:“有何不敢。”
说完,她独自走上舞台,方圆示意周安跟上去帮忙。
在周安的帮助下,话筒被调到合适位置,舞台下方摄影师指挥周安将钱绾挪到合适位置,并且教授简单走位。
钱绾独自完成第一遍走位,方圆点头示意,话筒打开,第一遍彩排正式开始。
“丝~纶……”
她开口镇住现场没有听过她唱评弹的工作人员,先前大家对导演要找个三岁孩子上台表演颇为不满。
吃饭都要夸的年纪,唱评弹?这不是笑话吗?
现实——别人家的孩子非同一般。
方圆闭着眼睛打节拍,是这个味儿,和上次在决赛听到的一模一样,甚至比先前更好。
唱完选段,现场所有人没回过神。
台上的钱绾收声,十分满意大家表现沉浸其中,放声大笑对台下所有人说:“我厉害吧?”
钱家人扶额,小老幺你能不能收敛点?这里是国家电视台,不是郑老师的评弹馆。
他们没想到真的会有人,对小老幺的话进行回复。
“厉害!”
方圆侧头,笑着对钱桥、杨双说:“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觉得小钱绾最后结尾特别好,整个人生动、童真,与春季联欢晚会欢快活泼气氛十分搭。”
钱桥和杨双眼底闪过一丝质疑,他们是小老幺父母带着天然滤镜,他们觉得可爱没错,春节联欢晚会大型晚会不应该严肃吗?这么活泼能行吗?
不过,导演说行那便行,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台下工作人员放下手中工作,纷纷逗起台上的钱绾,不仅其他评弹选段,还有歌曲以及评书,后面两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气势没有输。
玩了一个小时,钱绾被周安带下舞台。
接下来三天,钱家夫妻两人分工,一人带着小老幺彩排。
另一个人带着其他三个孩子去京城各大高校附近转转二手书店,书店里有很多写满笔记的二手课本,对三个孩子简直是老鼠掉进米缸,恨不得将所有书籍打包回家。
孩子们在书堆淘书,他们两人也没闲着跟着淘书,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希望能多学一些东西,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除夕前两天,京城大街小巷被红色氛围点缀,一家人吃完铜锅涮肉出来,身上暖洋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