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22章 跨越太平洋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第22章 跨越太平洋

作者:哥特努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2:35

香港大学那个忙碌而充实的学期,如同一块高纯度的水晶,折射出更广阔世界的万千光华。江诚站在维港岸边,看着巨轮驶向未知的海域,心中一个念头愈发清晰:交大的平台、港大的跳板,都已不足以承载他渴望探索的边界。他需要站在世界学术与思想的真正巅峰,去触摸那最前沿的脉动。

大二下学期在闵行校区匆匆流逝。课程、考试、少年班内部的学术竞赛,对江诚而言已是驾轻就熟。他以无可挑剔的成绩为这段本科生涯画上了暂时的休止符。与舍友李想、王睿、陈默的告别简单而真诚,没有太多离愁别绪,只有对彼此未来的祝福。在交大这片土地上,他留下了“数学神童”、“低调学霸”的印象,也悄然掩藏了身份的秘密。离开时,他最后看了一眼思源湖平静的水面,拎起那个依旧朴素的行李箱,背影融入夏日的蝉鸣。

下一站:美利坚合众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

2005年夏末,当江诚乘坐的航班降落在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一股与东方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后9\/11时代,机场安检明显严格,穿着制服、神情严肃的国土安全部(dhS)人员随处可见。小布什总统的连任竞选海报尚未完全撤下,伊战的阴影仍笼罩在部分新闻头条上。但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紧张感被一种强大的、近乎粗粝的活力所覆盖。

波士顿,这座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底蕴与新锐科技奇妙交融。红砖砌成的殖民时期建筑旁,是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金融区西装革履的行人步履匆匆,与昆西市场里悠闲的游客形成鲜明对比。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热狗面包的香气,还有地铁驶过时特有的金属摩擦声。路上车辆众多,以宽大的SUV和皮卡为主,汽油味混合着夏末微热的空气。

ipod 的白色耳机线在街头年轻男女的耳朵上摇曳,黑莓手机(blackberry)是商务人士的标配。书店橱窗里,《达芬奇密码》依然畅销。电影院门口,《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的海报还未褪色。一种名为“mySpace”的社交网站开始在大学生中流行。

美国人普遍热情外放,习惯大声打招呼、爽朗大笑。服务行业(如机场、出租车)的“have a nice day!”(祝你今天愉快!)此起彼伏,带着程式化的真诚。多元族裔构成显着,尤其在大学城附近,肤色、语言、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和谐共处又各自鲜明。江诚很快体会到“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的概念——排队时人们自觉保持距离,未经允许不会轻易靠近。

从机场前往剑桥市的路上,出租车驶过查尔斯河上的大桥。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两岸绿树成荫,帆船点点。对岸,一片密集的、爬满常春藤的红砖建筑群在视野中渐渐清晰,那就是他魂牵梦萦的目的地——哈佛校园。

哈佛大学的核心,是那片被低矮铁栅栏围起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哈佛园。江诚拖着行李,站在那着名的约翰·哈佛(John harvard)雕像前(尽管知道摸他的脚会带来好运的传说不过是游客的把戏),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是青草、古老石墙和厚重书籍混合的味道,带着一种沉淀了数百年的学术庄严。

园内建筑以乔治亚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为主,暗红色的砖墙是主色调,爬满了深绿的常春藤(“常春藤盟校”得名于此)。白色窗棂、尖顶或圆顶的塔楼、铺着鹅卵石的小径、修剪整齐的巨大草坪……一切都显得古朴、典雅而宁静。与港大的英伦风情不同,这里的美式学术气息更加纯粹、厚重,历史感扑面而来。着名的大学楼、马萨诸塞楼静静矗立,见证着时光流转。

虽是暑假尾声,园内已有不少提前返校的学生。他们或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看书、讨论,或背着书包匆匆穿行于古老的拱门之间。穿着印有“harvard”字样t恤的游客络绎不绝,带着朝圣般的表情拍照。一种奇妙的混合感油然而生:既是顶尖学术圣殿的肃穆,又是年轻学子活力四射的社区。

江诚的宿舍被安排在河对岸的本科生宿舍区(River houses)。从房间窗户望出去,查尔斯河像一条碧绿的缎带,缓缓流淌。河对岸是哈佛商学院(hbS)和肯尼迪政府学院(hKS)的现代化建筑群。河畔有长长的步道,是跑步、骑行、划船(哈佛深红赛艇队闻名遐迩)的热门地点,充满了运动与活力。夕阳西下时,金色的光芒洒满河面,古老校园的轮廓倒映水中,美不胜收。

注册流程在庄重而高效的氛围中完成。工作人员态度专业,流程清晰。江诚领到了学生卡、课程手册、宿舍钥匙和一叠厚厚的入学资料。他的身份在这里被简化为一个学号和一个名字:Jiang cheng, Graduate Student, Economics department (江诚,研究生,经济系)。

宿舍是典型的哈佛高年级生\/研究生宿舍(house),设施比本科新生宿舍更完善一些,有公共厨房和活动室。室友是一位来自加州、研究物理学的博士生马克,热情健谈,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经济学研究生充满好奇。

“欢迎来到哈佛,Alvin江!准备好迎接‘地狱模式’了吗?”马克半开玩笑地说,递过来一瓶冰镇可乐,“经济系的课,尤其是那些大牛教授的,可不是闹着玩的。”

江诚接过可乐,道了谢,嘴角微微上扬。他环顾着这间将伴随他未来几年的小屋,窗外是查尔斯河与波士顿的天际线。从闵行校区的思源湖畔,到港大的维港之滨,再到如今哈佛的查尔斯河畔,他跨越的不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认知的边界。

浅水湾的纸醉金迷,汪雨那“连泰森都敢打”的喧嚣,早已被太平洋的海风吹散。交大少年班的荣光,也暂时封存在行李箱的底层。在这里,在哈佛这片沉淀着智慧与野心的土地上,他不再是“谁的长孙”,也不再仅仅是“数学神童”。他是江诚,一个需要从零开始证明自己的哈佛经济系新生。家族无形的期许并未消失,反而在这世界级的舞台上,化作更沉甸甸的责任。他打开行李箱,将几本核心的经济学着作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祖父送的一支旧钢笔。窗外,查尔斯河静静流淌,仿佛低语着挑战与机遇。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依旧,却燃烧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炽热的求知火焰与征服欲。哈佛的篇章,正式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