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41章 珠宝店开业与拍卖会

## 一、珠宝店开业

10 月 5 日,香江中环。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中环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块烫金牌匾在鞭炮声中揭开红布——“石大福珠宝”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耀眼。周围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脸上带着好奇和兴奋的表情。

石松站在店门口,西装笔挺,面带微笑。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自信,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这家珠宝店未来的辉煌。记者们举着相机,闪光灯不断闪烁,将这一刻记录下来。

“石先生,听说您这批珠宝都是清宫旧藏?”一名《星岛日报》的记者挤到前排,手中拿着笔记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石松笑而不语,只是轻轻拉开柜台玻璃。他的动作轻盈而优雅,仿佛在展示一件无价之宝。柜台内,一枚镶嵌着鸽血红宝石的鎏金凤钗静静躺在丝绒上,在灯光下流转着摄人心魄的华彩。那红宝石如同一颗燃烧的火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全场哗然,记者们纷纷按下快门,闪光灯如雨点般落下。人群中传来阵阵惊叹声,有人低声议论:“这宝石,真是绝世珍品啊!”“难怪石先生这么有信心,这样的珠宝,真是罕见。”

当天的《华侨日报》头版标题:

《神秘港商展出疑似清宫遗珍,收藏界震动!》

报道中详细描述了石松珠宝店开业的盛况,以及那枚鸽血红宝石凤钗的绝美之处。收藏界人士纷纷关注,纷纷猜测这批珠宝的来历。石松的名字,也在香江的珠宝界迅速传开,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 二、暗中入股拍卖行

与此同时,石松暗中入股了香江最大的“宝利拍卖行”,并安排了一场“私人鉴赏会”。他希望通过这场拍卖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自己的宝藏找到合适的买家。

第一批上拍的,只是和珅宝藏里最普通的几件瓷器。但即便如此,这些瓷器也足以让收藏界为之疯狂。

拍卖会现场,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收藏家、珠宝商和富商巨贾纷纷到场,他们的眼神中都带着几分期待和贪婪。拍卖师站在台上,手中拿着一件北宋汝窑三足洗,声音洪亮地介绍着这件瓷器的历史和价值。

“各位,这是一件北宋汝窑三足洗,堪称国宝级的文物。汝窑瓷器以其釉色温润、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存世量极少,极为珍贵。”拍卖师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手中的瓷器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起拍价:10 万港币!”拍卖师的声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一片竞价声。

“12 万!”

“15 万!”

“18 万!”

价格不断攀升,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最终,这件北宋汝窑三足洗以 28 万港币成交,按购买力折算,相当于 2020 年的 2800 万。

黄老板在台下数钱数到手软,脸上的金牙都快笑掉了:“老弟,咱们这买卖,比走私军火还赚啊!”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兴奋,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他们在国营古董商店扫货,一共才花了十几万港币,这一件就全回本了!这是怎样的生意!

石松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更多的宝藏。慢慢地卖,留着越久越值钱。”

广州码头。

一队稽查员拦住了石松公司的货船。他们身穿制服,神情严肃,手中拿着检查工具,显然是在执行任务。

“站住!现在实行物资管制,所有私商货物一律扣查!”稽查员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严厉,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

船长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轻轻展开。他的动作从容而镇定,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幕。信封上写着“夜大少亲笔批文”,末尾盖着鲜红的公章。

稽查队长接过信,仔细看了看,脸色立刻变了。他立刻挥手放行,还殷勤地帮船员搬了两箱货:“石老板的货,当然要优先放行。各位辛苦了,快点卸货吧。”

船长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多谢队长。”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激,眼中闪烁着对石松的信任。

回港的船上,阿贵好奇地问:“老板,那封信怎么比‘家伙’还好使?”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疑惑,眼中闪烁着对石松的敬佩。

石松望着渐远的广州城,淡淡道:“在这片土地上,有时候,钢笔比‘家伙’更有威力。”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深意,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阿贵点了点头,心中恍然大悟。他明白,石松的智慧和手段,远比他想象的要高明得多。在这片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土地上,石松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石大福珠宝”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在香江最繁华的皇后大道中段,璀璨亮相。

店铺门面并不张扬阔绰,但推门而入,瞬间便是另一个世界。柔和的射灯如同舞台追光,精准地打在深色丝绒衬垫上的一件件珍宝之上,营造出极致的神秘与尊贵感。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崭新红木家具的气息,隔绝了门外的喧嚣。

真正的繁荣,开始了。

“石先生,您…您这批新到的宝贝,真是惊为天人啊!”一位常来的南洋橡胶巨贾陈老板,此刻正微微躬着身,戴着白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枚羊脂白玉雕成的“龙凤呈祥”佩。玉佩触手生温,雕工繁复精细到极致,龙凤姿态灵动,仿佛下一刻就要破玉而出。他眼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痴迷和惊叹,“这玉质,这雕工…怕是前清宫里的物件吧?”

石松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站在一旁,脸上挂着谦和而得体的微笑,既不否认也不点破,只温言道:“陈老板好眼力。都是些有年份的老物件,我们精心筛选,希望能让真正懂它、爱它的人珍藏。每一件,都承载着时光的故事。” 他的目光扫过玉佩,系统光幕无声确认:【清乾隆 和田白玉龙凤佩 - 御制精品】。这份笃定,让他的话语更具分量。

店铺中央的玻璃展柜前,围拢着几位衣着华贵的太太小姐。焦点是梁安琪。她今日穿着一身月白色滚银边的改良旗袍,珍珠项链温润地衬托着她优雅的颈项。她正用戴着黑色薄纱手套的纤指,轻柔地指向一枚镶嵌着鸽血红宝石和钻石的累丝金凤簪,声音不高,却清晰悦耳,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

“诸位请看这枚凤簪,金丝累叠,如云似雾,工艺之复杂,非能工巧匠不可为。红宝石色泽浓郁如血,象征无上尊荣。相传,此簪乃前朝某位太子妃大婚时所用之物,凤喙微张,含珠欲滴,寓意凤仪天下,珠联璧合……” 她没有直接说“皇后戴过”,但那充满画面感的描述和精准的点睛(“太子妃大婚”、“凤仪天下”),已让几位太太呼吸都屏住了,眼神炽热地盯着那抹惊心动魄的红。梁安琪深知,对于这些追求身份认同和传奇故事的客人,“来历”比材质本身更具吸引力。她的介绍,既专业又充满故事性,精准地撩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弦。

“哎呀,老板!好久不见!生意兴隆啊!” 一个洪亮又带着几分江湖豪气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只见十三妹穿着一身利落的枣红色丝绒套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笑容满面地将一位珠光宝气的阔太迎进门。她热情却不谄媚,爽朗的笑声很有感染力:“李太,您可算来了!石先生刚到了一批顶顶好的翡翠,水头足得能滴出水来,就等您这样的行家来掌眼了!里面请!” 她熟稔地招呼着,眼神锐利,一眼就能分辨出客人的身份和购买力,将不同需求的客人自然分流给石松或梁安琪。她的存在,让这家格调高雅的店铺,平添了几分接地气的热闹和信任感。“石大福珠宝,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这句她常挂嘴边的话,竟也成了招牌。

店铺内,人流虽不算拥挤,但进出的皆是香江有头有脸的人物。低声的惊叹、克制的询价、珠宝顾问轻声的讲解,交织成一首独特的财富交响曲。玻璃柜中,那些从京城“论筐买来”的字画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

曾经放在“聚古斋”角落蒙尘的明代嵌宝金镯,如今在射灯下流光溢彩。

那批“溥仪旧藏”中开出的精美绝伦的珐琅彩鼻烟壶、翡翠扳指,被单独陈列在防弹玻璃罩内,标着令人咋舌却又让识货者觉得“物有所值”的价格。

甚至十三妹当初在古董店随手拿的那个红木嵌螺钿首饰盒,此刻也成了展示柜里一套顶级南洋珠项链的完美容器,身价倍增。

“石大福”的名字,伴随着这些独一无二、底蕴深厚的珍宝,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香江的上流社会圈子。这里不仅仅售卖珠宝,更是在售卖历史、传奇和一种难以复制的身份象征。石松的名字,也从一个铜锣湾的新晋势力,一跃成为香江收藏界和顶级社交圈无法忽视的新贵。报纸的财经版和社会版,开始频繁出现“石大福”和“石松”的字眼。

午后的客流稍缓,十三妹凑到正在核对账目的石松身边,眼睛亮晶晶的,难掩兴奋,压低声音问道:“松哥,这批货…太顶了!客人们眼睛都看直了!咱们库房里的好东西还多不多?什么时候…再去北边‘进货’啊?” 她搓着手,脸上满是期待和干劲儿。京城那趟“扫货”的丰厚回报和眼前店铺的盛况,让她对下一次北上充满了无限憧憬。在她看来,那北方的古都,简直就是一座向他们敞开大门的无尽宝藏,真正的一本万利!

石松合上账本,望向窗外皇后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马,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珠宝店的繁荣,仅仅是他庞大蓝图的第一步。他知道,有了源源不断的“货源”和梁安琪、十三妹这样的得力臂助,他的未来,远不止于这满室的珠光宝气。香江的风云,正等待他去搅动。

“急什么,”石松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先把这批‘东风’借稳了。该去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你那份。” 他的目光,似乎已穿透眼前的繁华,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