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53章 十三妹线:铜锣湾的老玫瑰

1983年的秋风,已扫清了铜锣湾街头的残血与硝烟。警笛声远去,留下的是被查封的铺面、空置的唐楼,以及一种劫后余生般的、表面平静下暗流涌动的氛围。十三妹站在“双喜凉茶铺”的二楼,俯瞰着波斯富街。侄女吴君如已被她塞进了寰宇星辉的训练班,住进了浅水湾那片星光熠熠的堡垒。她身边,只剩下那十名如同影子般沉默却精悍的女护卫,以及一个懵懂但手脚麻利的少年——山鸡。

* **“石记凉茶铺”旗舰化:** 十三妹将“双喜凉茶铺”正式更名为更具标志性的“石记凉茶铺”,并对其进行彻底改造。保留传统凉茶熬制工艺和亲民形象的同时,引入现代化管理。店面扩大,环境升级,推出精美包装的便携凉茶和养生汤包,目标客户从街坊扩展到白领、游客。这里不仅是生意,更是她在铜锣湾的“眼睛”和“耳朵”,情报网络的核心。

* **“永发押”的华丽转身:** 那间承载着太多回忆的旧当铺“永发押”,十三妹没有拆除,而是斥巨资将其改造成一家低调奢华的“永发艺术廊”。聘请专业策展人,展出东南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接受高端古董、珠宝的短期寄卖和鉴赏。这里成为她接触上流社会、进行非正式商务洽谈的隐秘场所,与石松的收藏品味遥相呼应。门口那个小小的“石”字标记,在翻新后的铜牌上熠熠生辉。

* 原“潮义安”在百德新街的旺铺,被改造成“石氏电子专卖”旗舰店,明亮现代,售卖最新款的家用电器,山鸡在这里从学徒做起,学习管理和待人接物。

* 原“和群”在罗素街的旧楼,拆除重建为一座八层高的“双喜商业中心”。底层是品牌服饰店、珠宝行,中层为写字楼,顶层是高级餐厅。十三妹亲自参与设计,要求安保系统必须是最顶级的。

* 其他零散收购的小铺面,或出租给信誉良好的品牌连锁,或改造成特色小店,统一纳入“石氏物业”管理,由专业团队运营。

* **独家代理权:** 凭借与石松的特殊关系,十三妹顺利拿到了石氏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在铜锣湾乃至港岛的独家代理权。除了石氏电子专卖店,还有“石氏医药专卖”,引进东南亚的高效成药和高端保健品,聘请专业药师坐诊咨询,迅速在中产和富人群体中打开市场。

* **资金与信息流:** 石松早已苏醒,但深居简出,通过叶英和石氏财团的核心管理层与十三妹保持紧密联系。石氏雄厚的资金通过合法渠道支持十三妹的扩张计划,同时也带来最新的商业信息和政策动向。十三妹的决策往往能快人一步。

* **浅水湾的延伸:** 十三妹利用与浅水湾石氏别墅区的关系,为“永发艺术廊”和“双喜商业中心”的高端客户提供专属服务,将铜锣湾的产业与石氏顶级资源巧妙嫁接。

铜锣湾这块肥肉,永远不会缺少觊觎的目光。扫黑风暴虽然打掉了明面上的大帮派,但残余势力、新兴字头、乃至过江龙,都蠢蠢欲动。

1. **“玫瑰军团”的威名:** 十三妹的十名女护卫,被道上敬畏地称为“玫瑰刺”。她们不再需要像当年一样提刀砍人,但精干的作风、统一的黑色制服、腰间若隐若现的合法持枪证,以及她们保护十三妹和巡视产业时那冰冷锐利的眼神,本身就是强大的威慑。

* 任何试图在“石记”、“永发”、石氏专卖店或双喜商业中心闹事、收保护费的小混混,都会第一时间被“玫瑰刺”控制,扭送警署。过程合法合规,证据确凿,让o记的陈细九警司都挑不出毛病。

2. **法律的武器:** 十三妹深谙新时代的规则。她聘请了香港最顶尖的“石松御用”律师团作为自己的法律顾问。任何商业纠纷、产权争议、恶意竞争,甚至是对手泼脏水的谣言,都会迎来铺天盖地的律师函和诉讼。

* 她充分利用港英政府“整肃治安”后的高压态势。遇到难缠的对手,她会通过律师将对方过往的“黑材料”巧妙递交给警方或廉政公署,借刀杀人。陈细九警司在双喜凉茶铺前与她对视的那一幕,早已传遍地下世界,没人敢赌她和警方的关系到底有多深。

3. **经济碾压与情报压制:** 对于那些试图用商业手段竞争的小字头或个体户,十三妹利用庞大的资本和石氏供应链的优势,进行毫不留情的经济碾压。她能承受短期亏损,对方不能。

* 她的情报网络高效运转。任何风吹草动,企图对“石”字头产业不利的阴谋,总能在萌芽阶段就被她知晓,并提前化解或精准打击。

吴君如的离开,让山鸡成了十三妹在铜锣湾最亲近的“自己人”。她对这个从大排档捡来的少年,倾注了远超雇员的心血。

* **言传身教:** 她带着山鸡巡视每一处产业,讲解经营之道、看人之术、江湖规矩。她教他如何看合同、如何谈判、如何识破陷阱、如何恩威并施地管理手下。

* **委以重任:** 山鸡从电子专卖店的店员,逐步升为店长,再到负责管理罗素街“双喜商业中心”的部分租务和安保协调。十三妹有意锻炼他的能力和责任感。

* **“姑妈”的温情:** 私下里,十三妹对这个机灵又带着点痞气的少年,流露出长辈的关怀。在他生日时送他一块结实耐用的精工表,在他犯错时用藤条打手心,在他迷茫时用自己当年的经历点醒他。山鸡对十三妹的称呼,也从最初的“老板”、“阿姐”,渐渐变成了带着孺慕之情的“十三姑”。

1984年秋,吴君如已随剧组奔赴深圳,浅水湾别墅的灯火里少了她的咋呼声。山鸡站在铜锣湾的夜色里,忽然觉得空落。十三妹看在眼里,把一部大哥大扔给他:“想她就打给她,别憋着。”电话那头,吴君如正被导演骂得狗血淋头,却笑得没心没肺:“山鸡,我给你报了演艺班,你也来吧!当古惑仔哪有当明星好玩?”

三个月后,山鸡脱下店员制服,剃掉鬓角,把名字从“赵山河”改回“陈小春”,背着十三妹塞给他的旅行袋,独自坐上开往深圳的绿皮火车。袋子里有一封十三妹亲笔写的推荐信,抬头是“华娱集团艺人部”。信封里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

“铜锣湾的根已经扎稳,现在去长你自己的枝。”

车窗外的霓虹向后退去,山鸡摸了摸腕上的精工表,忽然明白:十三妹给他的不只是饭碗,而是一张通往更大世界的船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