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27章 麒麟飞天梦(3)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第27章 麒麟飞天梦(3)

作者:哥特努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2:35

**1986年10月,柔佛-丹绒宾半岛,“麒麟”领地。**

赤道的秋意不过是雨量稍减,但“麒麟”领地内的气氛却如同淬火的钢铁,在巨大的成功与沉重的压力下翻滚蒸腾。时间无情地推进到计划启动后的第二年秋冬,预定里程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烈焰的洗礼:K-1热试车!**

夏季的酷热仿佛是为那场惊天动地的试验预热。在经历了无数次模拟推演、安全预案演练和近乎苛刻的最终检查后,代号“龙息”的K-1核热反应堆原型**首次全功率热试车**,在1986年9月一个被亲王卫队严密封锁了海空域的黎明,悍然点燃!

巨大的试车台被厚重的水泥掩体和多层防辐射屏障包裹。当指令下达,液氢如冰河般注入炽热的堆芯。瞬间,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仿佛来自地核深处的咆哮声撕裂了空气,即使隔着重重防护,观测掩体内的工程师们也能感受到脚下大地的震颤。监控屏幕上,**比冲(Specific Impulse)** 的数值如同脱缰野马,在短暂的波动后,牢牢钉死在惊人的**1150秒**!远超美国冷战时期NERVA计划(850秒左右)和当前任何化学火箭(约450秒)的理论极限!**持续时间:65分钟!**

这不是130秒的冷流,这是持续一小时的真实核裂变烈焰在推动模拟工质!高温、高压、强辐射——地狱般的环境考验着每一个部件。当倒计时归零,反应堆安全停堆,掩体内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混合着狂喜与虚脱的欢呼与泪水。所有核心参数:堆芯温度、中子通量、压力、比冲稳定性……均完美达标,甚至部分超越预期!mIt-dragon团队首席工程师在安全通讯频道里嘶哑地喊道:“**我们创造了历史!人类进入核热推进时代!**” 1987年的核心里程碑,在1986年秋季提前、辉煌地达成。消息被严密封锁,仅限亲王和最高层知晓,但基地内每一个人的脚步都变得无比轻快而坚定。

**“红土”呼吸:火星舱封闭试验**

热试车的成功余波未平,“红土”火星生命支持系统1:1实验舱迎来了首次**30天乘员组封闭生存试验**。由港大联合团队精心挑选并训练的4名志愿者(2名工程师,1名医生,1名植物学家)在深秋时节踏入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圆顶世界。

舱内模拟着火星的低气压(约地球1%)、高二氧化碳(95%)环境,以及部分重力效应(通过离心装置)。复杂的系统循环着空气、水,并尝试在人工光照下培育作物。试验的核心目标是验证封闭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乘员心理生理适应能力,以及叶文洁团队根据辐射生物研究制定的防护方案有效性。外部监控中心内,数据如瀑布般流淌。叶文洁亲自坐镇,密切关注着乘员的生理指标和系统运行状态。试验过半,舱内出现了一次小型氧气循环波动和一次作物病虫害,但都被乘员和地面支持团队成功处置。当30天期满,舱门打开,4名志愿者虽然略显疲惫但精神饱满地走出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标志着“麒麟”在载人深空生存保障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港大讲堂:深渊边缘的伦理思辨**

热试车的烈焰与“红土”舱的封闭试验,成为了叶文洁在港大《科学前沿与伦理责任》课堂上最鲜活也最沉重的案例。她的课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其他院系的教授。

* **“黑暗森林中的光芒”**:她将“红土”舱试验引申到载人火星计划。“当我们向火星,向更远的深空派遣人类,我们不仅是探索者,也是信标。核热推进的光芒,生命维持舱的微光,在浩瀚宇宙尺度下或许微不足道,但在‘黑暗森林’的理论框架下,任何主动释放的技术信号都可能暴露自身。我们是否有权代表全人类,点燃这束可能引来未知注视的光芒?知情同意的边界在哪里?”

* **“敬畏与僭越”**:她再次提及父亲的遗训。“对宇宙规律的探索是科学的本能,但当我们掌握的力量开始触及生命创造(封闭生态)、能量本源(核聚变\/裂变)、甚至可能改变文明轨迹(深空殖民)时,我们必须保持‘敬畏’。敬畏不是退缩,而是认识到人类认知的有限性、技术后果的不可完全预测性,以及在宏大宇宙尺度下人类文明的脆弱性。缺乏敬畏的僭越,可能带来的是文明的湮灭而非升华。”

她的课堂常常陷入激烈的辩论和长久的沉默。这些思考,如同冰冷的雨滴,洒落在“麒麟”基地火热的技术狂飙之上。

热试车的空前成功极大地刺激了石松的雄心。1986年初冬,他再次飞抵柔佛基地。站在K-1试车台那被烈焰熏烤过的庞大身躯前,他的眼中闪烁着比核火更炽热的光芒。

在KRc顶层指挥室,他对着巨大的星图和基地沙盘,向叶文洁和核心团队抛出了更宏大的蓝图:

1. **登月计划(代号:桂宫):** “麒麟的核热引擎,不仅属于火星!我要在基地开辟第二条战线,同步发展载人登月能力。利用Ntp引擎的高比冲优势,我们可以构建地月轨道摆渡飞船,在月球南极建立小型前哨站,目标是在1990年代中期实现常驻。月球基地将成为深空探测的中继站、资源补给点,更是展示‘麒麟’和东盟力量无可争议的里程碑。” 他展示了初步概念图:基于Ntp上面级的月球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

2. **深空无人机探索计划(代号:谛听):** “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火星和月球。叶教授,你的深空信号研究需要更强大的平台。我要求立即启动‘谛听’计划,研发基于先进离子推进或小型化核电源(利用K-1技术衍生)的深空探测器。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向木星系统、柯伊伯带甚至奥尔特云方向,发射数颗具备长寿命、高自主性、强大通信和科学载荷的探测器。它们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验证叶教授之前捕获的深空异常信号,并主动‘倾听’更广阔的宇宙。” 他特别强调,“谛听”探测器将搭载最先进的射电接收和信号分析设备,其设计目标直指叶文洁的理论需求。

石松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叶文洁身上,带着征询,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决心:“叶教授,这两项计划将极大拓展‘麒麟’的战略纵深和科学价值。所需资金和资源,由我全额追加,不挤占原‘核火’计划核心预算。技术路线,依托现有基础和‘系统’支持,完全可行。关键在于你的科学团队能否支撑这更广阔的研究方向?时间紧迫,我需要你的意见。”

指挥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向叶文洁。登月计划的政治象征意义和技术挑战巨大,“谛听”计划则直接关联到她最核心的宇宙探索和潜在的SEtI目标,但同时也意味着将主动释放更多技术信号和探测信号进入深空。

叶文洁沉默着。她的目光在星图上的月球、火星、木星以及更遥远的深空之间游移。父亲的遗言在耳边回响,课堂上关于“责任”、“敬畏”与“僭越”的论述在脑中盘旋。石松的野望如同脱缰的巨兽,而“谛听”计划,对她而言,既是诱惑,也可能是潘多拉的魔盒。

几秒钟后,她抬起头,眼神恢复了惯有的沉静与锐利,声音平稳却清晰地穿透了指挥室的寂静:

“亲王殿下,‘桂宫’登月计划技术可行,但需独立评估其对‘核火’主线的资源分流和新增风险,特别是月面核设施的安全与政治敏感性。我建议成立专项小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详细可行性研究。”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聚焦在“谛听”计划上:

“‘谛听’深空无人机计划……我原则上同意。它符合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科学宗旨,其探测目标与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但,**” 她加重了语气,“探测器所有主动发射信号的功率和频段,必须由我的团队进行最严格的伦理与技术评估,并拥有最终否决权。我们向外‘谛听’,必须慎之又慎,避免不必要的‘呼喊’。”

石松的嘴角勾起一丝满意的弧度。叶文洁的回应既务实又守住了她作为科学家的底线,尤其是对“谛听”计划的附加条件,显示了她对“黑暗森林”可能性的深刻警惕。他大手一挥:“好!‘谛听’计划立即启动,叶教授拥有信号控制最高权限!‘桂宫’计划按你意见,成立专项小组评估。资金、人员,即刻到位!”

1986年的冬天,“麒麟”领地依然热火朝天。K-1热试车的余温未散,“红土”舱的经验在总结,“龙巢”总装线上,长征-九号Ntp上面级的构件开始吊装。而“桂宫”与“谛听”这两条新开辟的战线,如同基地延伸出的两条新枝干,一条伸向近邻的月球,一条则探向宇宙最幽深的未知。

叶文洁站在KRc顶层,望着基地璀璨的灯火和远处海面上巡逻艇的探照灯光柱。脚下是人类前所未见的技术奇迹在孕育,头顶是父亲告诫需要敬畏的浩瀚星空。石松的野心如同核火般炽烈燃烧,推动着人类以超越时代的速度奔向星辰大海,也奔向一个充满未知风险与伦理困境的未来。

她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人间灯火与天上寒星。核火的烈焰已经点燃,深空的谛听之耳即将张开。人类文明,正站在一个由科技、野心、秘密与对宇宙的敬畏共同构筑的十字路口,其选择将深刻影响它在黑暗森林中的命运。而叶文洁,这位宇宙的倾听者与麒麟的首席科学家,正身处这风暴的中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