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4章 真实的谎言(1)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第4章 真实的谎言(1)

作者:哥特努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2:35

洛杉矶的晨光像打翻的香槟,沿着西方石油大厦88层的外墙肆意流淌,映得整座城市仿佛都在金色的气泡里浮沉。阿曼德·哈默——《福布斯》杂志刚刚用烫金字体将“美国富豪榜第三”的头衔刻在他名下——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他手中把玩着一支1928年的勃朗宁钢笔,笔帽顶端镶嵌的7.2克拉祖母绿,在初升的阳光下折射出深邃而昂贵的幽光。窗外,他的帝国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炼油厂、制药公司、艺术品收藏……还有,芝加哥公牛队。

他的目光投向东方,穿透三千公里的距离,仿佛能看见芝加哥长老会医院顶层那间特殊的套房。

芝加哥长老会医院,顶层套房。迈克尔·乔丹躺在病床上,受伤的左脚踝被包裹在冰冷的钛合金支架里,像一件未完成的雕塑。百无聊赖中,他盯着电视屏幕,里面正播放着《mando》的预告片:施瓦辛格饰演的退役特种兵约翰·马特里克斯,端着m60机枪在热带丛林中横扫千军,爆炸的火光映亮了他岩石般的侧脸。

病房门被无声地推开。哈默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位穿着考究、沉默干练的私人助理。助理推着一辆精致的银色餐车。餐车上没有食物,只有一双崭新的、红白黑配色的1984年AJ1 “chicago” pE。乔丹的目光瞬间被吸引。

助理小心地将球鞋递到乔丹手边。乔丹注意到,在鞋舌内侧,用优雅的手写体绣着一行字:

“**to mike, from the owner of the bulls. —A.h.**”

“孩子,”哈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公牛队现在是我的了。”他指了指乔丹打着支架的脚踝,“但你知道,真正的发动机,在这里,在你心里。”

乔丹摩挲着球鞋的皮质,眼神锐利。

“石先生,”哈默提到那个名字时,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重,“他特意嘱咐我,给你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甚至是最好的康复环境,但有一点——”他直视乔丹的眼睛,“**别让你提前复出。**”

乔丹挑眉,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傲气和不耐:“然后呢?”

哈默嘴角浮现出一丝老谋深算的笑意:“然后?我们要你在1986年3月,‘奇迹般’地重返赛场。”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然后,一路杀进季后赛,把波士顿花园里那帮穿绿衣服的老家伙,打到怀疑人生!”

乔丹先是一愣,随即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眼中燃起熊熊战意:“哈默先生?我喜欢这个剧本。”

同一时间,伦敦松林制片厂(pinewood Studios)庞大的007摄影棚内,弥漫着油漆、锯末和创造力的混合气息。詹姆斯·卡梅隆站在一堆布景板前,手中不再是沉重的方向盘,而是分镜脚本。他正经历着从卡车司机到导演的蜕变,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与孤注一掷的勇气。

仅仅一年多前,1984年3月,他还驾驶着18**卡,在加州漫长的海岸线上奔波。白天,圣地亚哥到旧金山的冻鲔鱼是他的货物;深夜,橘郡图书馆的灯光下,他如饥似渴地抄录着《机械设计手册》和《光学摄影原理》上的公式与图表。3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急性阑尾炎将他撂倒在急诊室的折叠床上。剧痛中,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在输液单的背面,第一次清晰地勾勒出那个冰冷的、金属质感十足的骷髅头——那是“终结者”最初的雏形。

出院后,他做出了人生最疯狂的决定:卖掉赖以为生的卡车,换来3000美元。这笔钱,他买了一台二手的cp-16摄影机,租下洛杉矶一个仅8平米、没有窗户的车库。这里成了他的“特效实验室”和“剪辑室”。他用剃须刀片小心翼翼地雕刻牙科石膏,做出终结者残破的金属面骨;用简陋的模型和自制炸药,一格一格地拍摄那些在脑海中炸裂的场面。没有暖气,冬天他就把显影桶放在厨房灶台上,用汤勺搅动16毫米胶片,像是在熬制一锅会发光的、名为“梦想”的浓汤。

1984年10月,《终结者》在加拿大多伦多一个不起眼的午夜场首映。7800美元的首日票房,微不足道,却像一道惊雷劈开了卡梅隆沉寂的世界——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在大银幕上,亲眼见证自己亲手创造的名字:“written & directed by James cameron”。那一刻,他知道,方向盘再也握不住了。

到了1985年9月,《终结者》北美票房奇迹般地累积至3800万美元。卡梅隆把那张代表巨大成功的分红支票,像战利品一样钉在车库的墙上。第二天凌晨3点,刺耳的电话铃声划破寂静。听筒里传来哈默沉稳而充满诱惑力的声音:

“小伙子,干得漂亮。石先生和我看了你的作品,很欣赏。我们准备给你8000万美元预算,拍一部东西,目标——比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更炸!有兴趣吗?”

卡梅隆握着话筒,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知道,一个新的战场,已经向他敞开了大门。

1985年10月30日,“Superstars & Superheroes basketball”慈善赛在洛杉矶传奇的论坛球馆(the Forum)拉开帷幕。这里即将上演一场超越篮球的聚会。

镁光灯的瀑布倾泻而下,聚焦在场中央。迈克尔·乔丹坐在轮椅上,标志性的公牛客场红色热身外套拉链敞开,露出里面的白色t恤,左脚上雪白的石膏成为最显眼的“配饰”。他神情放松,甚至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

推着他缓缓入场的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他一身剪裁精良的黑色皮风衣,宛如从动作片中直接走出,鼓风机恰到好处地吹起衣摆,猎猎作响。他宽阔的胸膛上,别着一枚崭新的徽章——**“occidental Films”**。这是哈默几年前成立的电影公司帝国的最新标志,而施瓦辛格,正是其引以为傲的“00号”签约艺人。

詹姆斯·卡梅隆没有坐在观众席。他戴着那顶熟悉的洛杉矶道奇队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几乎遮住眼睛,像一位潜伏的观察者。他手中拎着那台陪他度过车库岁月的16毫米bolex摄影机。他蹲在记分台下方,镜头捕捉着细节。

哈默本人则站在聚光灯边缘,西装笔挺,银发一丝不苟。他左胸口袋插着一朵极其醒目的黑色玫瑰——那是石松在后台递给他的,称之为“时间之花”。

石松站在并排的位置,双手习惯性地背在身后,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场中。他身后半步,站着一位提着公文箱、神情专注的助理。

快门声如同暴雨般响起。哈默、石松、施瓦辛格、乔丹、卡梅隆——**五人同框**。这一刻被定格在1985年秋天的底片上,成为财富、力量、天赋、创造力与神秘交织的历史性瞬间。轮椅上的乔丹微微转动身体,面向镜头,仿佛在无声宣告他的归来。

论坛球馆喧嚣的声浪被厚重的防火门隔绝。

卡梅隆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石松:“石先生,哈默先生,感谢信任。剧本大纲我已反复打磨,一个看似平凡的丈夫(特工),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妻子,一场颠覆生活的冒险,核心是身份错位带来的戏剧冲突和视觉奇观。但……”他顿了顿,看向施瓦辛格,“阿诺德的角色需要极强的反差感,从温吞丈夫到致命特工,这对表演是巨大挑战。”

施瓦辛格咧嘴一笑,壮硕的胸肌几乎要撑开衬衫:“詹姆斯,挑战就是我的早餐。温吞?我可以像个银行职员一样无趣。致命?”他做了个标志性的举枪动作,“没人比我更懂这个。”

石松微微颔首。他身后那位提着公文箱的助理立刻上前一步,动作利落地将箱子放在一张临时搬来的折叠桌上。助理输入密码,铝镁合金箱盖无声滑开,露出内里泛着冷冽银灰色金属光泽的设备。箱体上,一个简洁而充满未来感的中文Logo熠熠生辉:**“星眸”**。

“全数字化拍摄与后期处理系统,”石松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改变规则的重量,“超越时代十年。从拍摄、剪辑、调色,到特效合成,全部在数字领域完成,人物3d建模。没有胶片损耗,没有等待冲洗的时间,所见即所得,精度超乎想象。”助理配合地操作着界面,屏幕上瞬间呈现出施瓦辛格在刚刚慈善赛上的高清影像,细节纤毫毕现。

哈默眯起眼睛,锐利的目光审视着这台名为“星眸”的设备:“我们要用它拍什么?”

石松微微一笑,助理立刻按下箱体侧面一个不起眼的红色按钮。“咔哒”一声轻响,一张薄如蝉翼、边缘泛着微红光芒的存储卡弹了出来。“用它拍《真实的谎言》。”他斩钉截铁地说,“你和我是投资方,卡梅隆执导,施瓦辛格主演。它会颠覆整个好莱坞的游戏规则。”

接着是“明星3d建模与动作捕捉”。石松示意施瓦辛格站到房间中央一个不起眼的地垫上。几束肉眼难辨的结构光扫过施瓦辛格全身,仅仅几秒钟,屏幕上就生成了一个极其逼真的施瓦辛格3d模型,连皮肤的纹理和肌肉的颤动都栩栩如生。

最后的重磅炸弹是“一键多重结局生成”。石松调出一段简单的对话场景脚本。“假设这是一场关键戏份,男主向女主坦白身份。”他在界面上点选了几个参数:女主反应(激烈\/平静\/悲伤),结局走向(和解\/分离\/悬念)。系统瞬间生成了三个不同剪辑节奏、配乐氛围、甚至演员微表情都略有调整的版本!虽然细节还需人工精修,但这颠覆性的功能让哈默都坐直了身体:“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试映后,根据观众反馈快速调整结局?甚至为不同市场定制版本?”

卡梅隆已经完全被征服了,他像个发现新玩具的孩子,围着那台“星眸”打转,嘴里念念有词:“动作捕捉用于续集……数字化调色……多组特效镜头……多重结局……天啊,这简直是作弊!”

他停顿了一下,指尖轻轻点在那张泛着红光的存储卡上:“另外,我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剧本里,增加一段大约10分钟的关键戏份——故事发展到中段,主角的一次绝密任务将他带到了香港。我要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铜锣湾的市井烟火与热血,兰桂坊霓虹灯下的暧昧与危险……这段戏,必须拍出东方明珠独一无二的气质。”

卡梅隆凑近看着“星眸”屏幕上演示的香港夜景概念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香港的视觉冲击力本身就是巨大的看点!融入主线剧情可以增加国际化和神秘感。10分钟……足够展开一条支线。没问题,石先生。”

“很好,”石松点头,“这10分钟,也是我旗下‘环宇星辉’新人们的舞台。全是25岁以下、充满潜力的女孩(周慧敏、李嘉欣等)。不需要重要角色,可以是任务线人、酒吧里的惊鸿一瞥、街头擦肩而过的神秘女子……镜头里可能只露个脸,但我要确保她们的形象精致、独特,足以在全球观众心中留下惊鸿一瞥的印象。至少15个这样的龙套位置。”

“预算不设上限。”哈默替石松补充了最关键的一句,目光投向卡梅隆,带着亿万富翁的魄力,“用这台‘星眸’,拍出震撼世界的效果,也拍出石先生想要的‘星光’。”

卡梅隆深吸一口气,感觉手中的bolex突然变得沉重而古老。他看着“星眸”,仿佛看到了电影的未来,也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明白。”他沉声应道。

**六、角落里的执念与未来的指环**

慈善赛的喧嚣渐渐散去,球员通道里只剩下几盏幽暗的应急灯。哈默轻轻示意,他的助理无声地退开几步。哈默则靠近石松,两人一同走到一扇厚重的消防门后,隔绝了最后一点余光。这里,只有他们两人。

老人声音压得极低:“亲爱的石……”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积蓄勇气,也像是在确认这个请求的分量,“我老了。时间像沙漏里的沙子,我能感觉到它在飞快地流逝。”他抬起头,浑浊却依然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石松,“让我在死前,就一次,亲眼看见迈克尔……看见他捧起那座奥布莱恩杯。我知道你给我的拼图(皮蓬、奥克利、卡特莱特)很完美,请来菲尔·杰克逊做助教,换上‘winning time’的标语……这些都至关重要。但,还有吗?亲爱的石,再给我一点建议,一点能让我更安心看到那一天的……‘保险’?”

就在这时,通道远处传来轮椅轻微的转动声。应急灯的光线勾勒出乔丹的轮廓。他似乎无意间瞥见了消防门后的两人。乔丹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右手,朝着哈默和石松的方向,缓缓地、无比坚定地竖起了食指(Index Finger)。

灯光昏暗,距离尚远,但那竖起的一指,在哈默眼中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像一枚无声的、光芒万丈的指环,提前套住了未来那沉甸甸的、金光闪耀的六座总冠军奖杯。

石松的目光也落在那竖起的手指上,仿佛看到了时间长河中早已确定的轨迹。他转回头,迎上哈默充满希冀又带着一丝恳求的目光,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

“**罗德曼、库科奇。**” 他只吐出这六个字,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荡开无形的涟漪。

哈默的瞳孔微微收缩,瞬间明白了这两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和石松未尽的深意——这是指向未来的关键拼图。他没有追问细节,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皱纹似乎在这一刻被一种强大的意志力熨平了些许。远处,乔丹的轮椅已经消失在通道尽头,但那竖起的一指仿佛仍悬在空中。哈默缓缓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挺直了腰背,转身走向通道出口的微光,步伐重新变得沉稳有力。关于这两个名字的指令,即将通过加密线路飞向芝加哥。

论坛球馆的喧嚣彻底沉寂,1985年的秋天即将过去。但在这片沉寂之下,篮球王朝的基石正在被重新熔铸,电影工业的革命引擎已经点燃。而助理手中合上的公文箱里,“星眸”系统正沉默地散发着未来的微光。哈默的执念,乔丹的食指,卡梅隆的镜头,施瓦辛格的徽章,石松的箴言,共同织就了一张指向未来的大网,而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