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123章 特区速度与兄弟情

一九八四年·冬·深圳

普吉岛的碧海金沙仿佛还在昨日,李云龙和丁伟便一头扎进了深圳这片沸腾的热土。有了石松亲王十亿巨资的承诺,有了尤太忠司令和张仲先政委这两位老战友在广州军区的鼎力支持,更有了叶英这位精明强干、手握实权的全权代表坐镇指挥,深圳的建设,如同按下了快进键,展现出令人瞠目的“特区速度”。

“绿灯”下的狂飙突进

在尤太忠“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的严令下,在张仲先协调各方关系、扫除行政障碍的保障下,叶英带领着庞大的石松团队(融合了香港、东南亚及部分国际精英)与深圳市政府展开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合作。

土地划拨与购买: 罗湖、福田、南山等核心区域的成片土地迅速完成勘测、评估和出让手续。石松的资金如同开闸洪水,涌入深圳的土地市场,成为特区初期最大的“地主”之一。叶英展现出的商业眼光极其精准,所购地块皆位于未来发展的黄金走廊。

“三来一补”遍地开花: 叶英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大力推动“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一座座标准化的工业厂房在规划好的土地上拔地而起,速度惊人。香港的玩具商、电子元件商、服装厂老板纷至沓来,石松负责提供厂房、基础管理和部分启动资金,港商负责设备、技术和订单。招工启事贴满了深圳街头巷尾和内地涌入的车站码头,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怀揣梦想涌入这片新兴的热土。流水线昼夜不停,机器轰鸣成为特区的主旋律。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破冰: 叶英并不满足于低附加值的“三来一补”。她利用石松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积极寻求与国内有实力的单位(如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深圳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电子元器件厂、第一家现代化印染厂等项目在叶英的强力推动下快速落地。这些项目不仅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也为特区探索更深层次的开放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叶系”助力,畅通无阻: 一个更重磅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叶英的弟弟叶同志,将于1985年正式出任广东省省长!这个消息如同给深圳的建设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意味着从省到市,石松的投资项目将获得最高级别的理解和支持,政策瓶颈几乎不复存在。叶英在处理与省市关系时,更加从容自信,许多需要协调的难题,往往一个电话或一次会面就能迎刃而解。李云龙和丁伟看着叶英运筹帷幄、举重若轻的样子,不禁感慨:“虎父无犬女!”

小梅沙畔·涛声依旧

就在这日新月异、尘土飞扬的建设浪潮中,在小梅沙附近精心打造的海滨别墅群也悄然竣工。其中一栋位置最佳、直面无敌海景的别墅,被命名为“听涛阁”,成为李云龙在深圳的落脚点,也是他招待贵宾的私密场所。

1984年的冬天,深圳的寒意被建设的热情驱散。一个周末的傍晚,“听涛阁”灯火通明。壁炉里松木燃烧发出噼啪的轻响,驱散了海风带来的微凉。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月光下波光粼粼的大海和远处隐约可见的繁忙盐田港轮廓。

餐厅里,一张圆桌旁围坐着五人:

主位是李云龙,穿着舒适的毛衣,红光满面。

左侧是丁伟,依旧儒雅,慢条斯理地品着茶。

右侧是叶英,一身得体的套装,显得干练而优雅。

尤太忠司令员和张仲先政委坐在对面,两人都换下了军装,穿着便服,神情放松。

桌上没有山珍海味,是地道的粤式海鲜:清蒸东星斑、白灼基围虾、蒜蓉粉丝蒸扇贝,配着几样时令小炒,当然,少不了几瓶特供茅台。

“来!第一杯!”李云龙作为主人,率先举杯,声音洪亮,“敬咱们的‘深圳速度’!敬尤司令、张政委保驾护航!敬叶英同志运筹帷幄!也敬咱们老哥几个,在这南海边上又聚首了!”

众人笑着举杯,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下肚,气氛瞬间热络。

尤太忠抹了把嘴,指着窗外的方向:“老李,老丁,叶英同志,你们是真行啊!这才几个月?我上次去罗湖那边看,还是一片荒地!昨天再去,好家伙!厂房都盖起一大片了!机器都响起来了!工人乌泱泱的!这速度,比我当年打仗穿插还快!”

张仲先也感慨道:“是啊,这‘三来一补’的模式,真是立竿见影。解决了就业,带来了外汇,也让我们的人学到了东西。叶英同志引进的那些合资项目,更是开了好头。省里、市里的报告,都快把你们夸上天了!特别是知道叶省长明年要来,大家干劲更足了!”

叶英微笑着回应:“尤司令,张政委过奖了。这都是政策好,有你们两位老领导坐镇支持,扫平障碍,我们才能甩开膀子干。石松的资金和决心是基础,但深圳这块热土和这里渴望改变的人们,才是创造奇迹的根本。”她举杯向尤、张示意,“这杯,敬两位老大哥的鼎力相助!”

李云龙给尤太忠和张仲先满上酒,自己也倒了一杯:“老尤,老张,还记得锦州那12发炮弹吗?”

“哪能不记得!”尤太忠眼睛一瞪,“老子给你凑的家底!”

“对!”李云龙笑道,“那时候,12发炮弹,轰开的是反动派的城墙!现在,”他指着窗外隐约可见的工地方向,“石松这十亿资金,还有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就像无数发炮弹,轰开的是贫穷落后的壁垒!咱们当年用枪杆子打下的江山,现在要用这‘金炮弹’把它建设好!这杯,敬咱们的新战场,新胜利!”

“说得好!”张仲先抚掌,“云龙兄这话,格局大!特区建设,就是一场新的解放战争!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干!”

五人再次举杯,杯中酒映着跳动的炉火和窗外的月光海色。

话题自然又转回当年的峥嵘岁月。长乐村的初识,抗战的艰难,锦州的默契,以及那些牺牲的战友…笑声与感慨交织,豪情与怀念并存。叶英虽未亲身经历那段烽火,但作为叶帅之女和石松的代表,她安静地听着,时而插话询问细节,眼中充满了敬意。她也分享了东南亚的近况和翁美玲的趣事,为硬朗的军人聚会增添了几分柔和与时代的气息。

酒至半酣,尤太忠拍着李云龙的肩膀,带着几分醉意,也带着无比的真诚:“老李,说真的,看到你和老丁,还有叶英同志,在这深圳干得风生水起,我这心里,比当年打胜仗还痛快!咱们这代人,枪林弹雨过来了,现在能亲手参与建设这样一个新世界,值了!以后啊,我老尤就给你们当好这个‘后勤部长’!谁要是敢给特区建设使绊子,给石松的投资捣乱,老子第一个带兵…哦不,带人去收拾他!”

众人大笑。张仲先也笑道:“老尤这后勤部长,我看行!我就继续当我的‘宣传干事’,把深圳的成就,把你们的故事,好好写一写!”

夜深了,海涛声清晰可闻。炉火渐弱,但五位老友(加上叶英)心中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站在“听涛阁”宽敞的阳台上,望着深圳湾对岸香港璀璨的灯火,望着身后这片正在崛起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地。

李云龙深吸一口带着咸味的海风,对身边的丁伟和叶英说:“老丁,英子,你们看,这像不像当年咱们在帝汶岛,看着打下来的地盘,规划未来的样子?只不过,这次的‘地盘’更大,未来…更光明!”他回头,对尤太忠和张仲先举起酒杯:“老尤,老张!咱们一起,把这南海边上的‘新锦州’,建设成全世界都瞩目的地方!干!”

“干!”五只酒杯再次碰撞在一起,清脆的声音融入了南海的涛声和深圳特区不眠的脉搏之中,预示着这片土地更加辉煌的明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