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69章 庙街的丽都歌厅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第69章 庙街的丽都歌厅

作者:哥特努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2:35

夏初的香港,空气粘稠得如同融化的饴糖,闷热裹挟着海风的咸腥,钻进油麻地唐楼狭窄的窗缝里。顶楼天台屋的铁皮在午后的烈日下滋滋作响,仿佛随时要融化。屋里,一个十八岁的女孩正对着那面边缘锈蚀的镜子仔细地描画着。

她叫阿霞,这是歌厅里用的名字。镜中的脸,还带着少女的圆润,但那双眼睛,却像淬炼过的黑曜石,沉静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野性。此刻,她正用廉价的眼线笔,努力勾勒出上扬的眼尾,试图掩盖那份青涩,营造出几分歌星海报上的风韵。她的嘴唇丰满,涂上略显艳俗的红色口红,反而衬得皮肤愈发白皙——是那种少见阳光、长期在夜场灯光下的苍白。头发烫成蓬松的大卷,有些地方发梢干枯分叉,但整体打理得一丝不苟,这是她的“战袍”之一。

“阿霞,好了没?要迟到了!” 门外传来姐姐阿萍略带沙哑的催促,伴随着几声压抑的咳嗽。

“来了来了!” 阿霞快速放下口红,抓起桌上那件亮片闪闪的演出服——料子粗糙,亮片也容易脱落,但在歌厅幽暗的灯光下,足以流光溢彩。她利落地套上,又抓过一个小巧的、边角磨损的皮包。

推开门,狭小的公共厨房里弥漫着药材的苦涩味道。阿萍靠在门框上,脸色有些灰败,手里攥着一个药包。“今天感觉怎么样?”阿霞蹙眉,语气里是掩不住的关切。

“老样子,死不了。”阿萍摆摆手,努力挤出一个笑,“快去吧,别让肥妈等,她那张嘴又要念了。记得收工帮我带碗艇仔粥,喉咙痛,想吃点滑的。”

“知道了,姐。你回去躺着,药我回来给你煎。”阿霞的声音干脆利落,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担当。她拍了拍姐姐瘦削的肩膀,像在传递力量,然后风风火火地冲下陡峭、昏暗的楼梯。楼梯间堆满杂物,空气里混杂着饭菜味、霉味和廉价香水的余韵。

她的“上班”地点,是庙街附近一家名为“丽都”的歌厅。不算顶级的场子,但胜在客源稳定,三教九流都有。推开厚重的隔音门,一股混合着廉价烟草、酒精、汗味和空气清新剂的浓烈气味扑面而来。冷气开得十足,与门外的闷热形成两个世界,却也冻得人皮肤起栗。昏暗的灯光下,卡座里人影绰绰,猜拳声、谈笑声、杯盏碰撞声嗡嗡作响。

后台更是拥挤不堪。狭窄的通道里挤着等待上场的歌手、负责点单的服务生、还有浓妆艳抹的伴舞女郎。空气里浮动着发胶、粉饼和汗水的味道。一面巨大的镜子前,挤满了补妆的人。阿霞熟练地找到自己的角落——一个钉在墙上的小架子,放着她简单的化妆品和替换的丝袜。

“阿霞!快点!到你暖场了!” 领班肥妈扭着肥胖的身躯挤过来,嗓门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今晚有帮‘陀地’(本地帮派)的兄弟捧场,醒目点(机灵点)!”

“知啦,肥妈!” 阿霞应得爽快,声音清亮,毫无怯懦。她对着镜子最后抿了抿唇,将一缕不听话的卷发别到耳后,眼神瞬间变得专注,甚至带上了几分舞台上的凌厉。她身上有种奇异的气质:明明年纪最小,却总能在后台混乱的环境中稳住自己,不卑不亢,甚至能大声喝止那些想占伴舞便宜的醉客,赢得那些比她年长的女孩子们几分真心的依赖和“霞姐”的戏称。她讲义气,看到新来的歌手紧张,会递过去一杯温水,拍拍对方的背说“当下面系冬瓜”(当台下是冬瓜);看到姐妹被客人刁难,她会不动声色地过去解围,用一杯酒或是一段即兴的俏皮话把场面圆过去,豪爽得像个江湖儿女。领班肥妈嘴上常嫌她不够“斯文”,私下却最放心她镇场。

走上小小的舞台,追光灯打下,瞬间将她包裹。台下的喧嚣似乎暂时退远。她握着麦克风,手指纤细却很有力。前奏响起,是一首时下流行的国语时代曲。她开口,声音低沉、醇厚,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和沧桑感,与她年轻的脸庞形成强烈反差。这不是小女孩的甜美,而是带着故事、带着风尘、带着生命力的歌声。她唱歌时身体会随着韵律自然摆动,台风稳健大气,眼神扫过台下,带着一种掌控感,仿佛这方寸舞台就是她的王国。

台下有喝彩,有口哨,也有漠不关心的闲聊。她早已习惯。唱完一首,微微鞠躬,笑容恰到好处,既不过分谄媚,也不显得疏离。换场间隙,她可能被叫到某桌“应酬”。面对递过来的酒杯,她从不扭捏,会爽快地碰杯,仰头喝下,动作利落,引来一片叫好。但她的眼神始终清明,懂得适时退场,一句“要准备下一首歌啦,各位老板慢慢饮”说得得体又让人无法强留。她懂得在这种环境里生存的法则:既要有豪气,更要懂得分寸。

深夜收工,卸下浓妆,换上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阿霞才显出属于她这个年纪的些许疲惫。歌厅后巷的灯光昏暗,她快步走着,手里小心地提着给姐姐带的艇仔粥。汗水浸湿了她额前的碎发。回到天台屋,姐姐已经睡了,呼吸声沉重。阿霞轻手轻脚地把粥放在小炉子边温着,然后坐在吱呀作响的折叠床边,望着窗外远处维多利亚港依稀的灯火。高楼大厦的霓虹映在她年轻的瞳孔里,明明灭灭。

生活的重担压在她瘦削的肩上——微薄的薪水要负担房租、姐妹俩的生活费、姐姐的药费。歌厅的环境喧嚣混杂,烟酒弥漫,客人的目光有时像黏腻的蛛网。但她很少抱怨。白天,她可能去布料市场淘便宜料子,自己动手修改演出服;可能在家一遍遍听着唱片,跟着哼唱,琢磨新的唱腔和台风;也可能只是在天台吹风,看着楼下庙街熙熙攘攘的人潮,眼神里是超越年龄的沉静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野心。

她不是温室的花朵,她是庙街烟火气里长出的野蔷薇。她的生活是汗湿的演出服、是后台的廉价粉饼味、是姐姐的药罐、是深夜归家时疲惫的脚步、是面对酒杯时的豪气干云、是站在舞台灯光下瞬间爆发的生命力。她像一颗蒙尘的珍珠,在1981年夏初香港潮湿闷热的底层生活中,悄然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那个属于她的、被风吹响的季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