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无声的惊雷(1)
作者:朱氏春秋
省政府大楼的夜晚,不同于白日的喧嚣,有一种深沉的静谧。走廊顶灯散发出乳白色的光晕,映照着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将人的身影拉得悠长。大多数办公室的门都已紧闭,只有少数几扇窗户还透出灯光,像点缀在漆黑海面上的航标。
陈临海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台灯的光芒将他专注的侧脸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边。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文件和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表格和数据。距离那次惊心动魄的青峰之行已过去一周,富隆煤矿事故报告的余波在宋敬坤省长的掌控下,暂时被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但陈临海清楚,水面下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赵志宏塞过来的“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协调会”,如同一块烫手山芋,下周就要召开。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各方利益纠缠,是典型的“硬骨头”。陈临海深知,这不仅是工作考验,更是政治考验。赵志宏乃至其背后的势力,正等着看他手忙脚乱、出错出丑。
他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屏幕上。这几天,他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查阅了近五年来省、市两级所有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文件、资金管理办法、历年审计报告,甚至通过大学同学关系,拿到了部分试点城市的内部评估资料。他将涉及住建、财政、发改、民政等多个部门的职责、以往争执的焦点、各地市申报项目的常见问题,逐一梳理,做成了一张极其详尽的思维导图和问题台账。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万无一失。”这是陈临海的行事准则。灯光下,他的眼神锐利而专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偶尔停下来,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点和可能的应对策略。他不仅要熟悉情况,更要预判会议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刁难和扯皮,为宋敬坤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支撑。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面的私人手机屏幕亮了起来,发出嗡嗡的震动声。来电显示是一个他有些意外,却又在心底某个角落隐隐期待的名字——苏小薇。
他瞥了一眼时间,已是晚上九点半。这个时间点,她怎么会打电话来?一种不太好的预感悄然浮上心头。他拿起手机,接通,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温和:
“小薇老师?这么晚了,有事?”
电话那头,没有立刻回应,只有压抑的、细微的吸气声,过了好几秒,苏小薇带着明显哭腔,努力克制却依旧颤抖的声音才传了过来:“临……临海……对不起,这么晚打扰你……我……我不知道还能找谁……”
陈临海的心猛地一沉。在他的印象里,苏小薇一直是那个在新枣镇中学,穿着素净衣裙,站在讲台上温婉而坚定,眼眸清澈如水的女子。她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和韧性,若非遇到极大的委屈,绝不会在深夜用这样无助的语气给他打电话。
“别急,慢慢说,发生什么事了?”陈临海的声音不自觉地放得更缓,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他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暂时从纷繁的文件数据中抽离出来,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电话另一端。
“是……是学校的事。”苏小薇的声音带着哽咽,断断续续地讲述起来。
原来,自从陈临海调离山岚区,尤其是他成为宋敬坤秘书的消息在一定范围内传开后,她在镇中学的处境就开始变得微妙。起初是同事间若有若无的疏远和议论,接着是那位一向对她还算客气的校长,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最近变本加厉。先是毫无理由地将她从带的毕业班调整到基础最差的年级,增加了几乎一倍的教学任务和无关的行政杂务。随后,在刚刚结束的年度优秀教师评选中,尽管她所带班级的成绩和学生评价都名列前茅,却莫名其妙地被刷了下来,名额给了一个教学成绩平平、但据说“很会来事”的同事。今天下午,校长更是直接找她谈话,言语间暗示她“心思活络”、“背景复杂”,影响了学校风气,甚至提出,如果觉得在镇上不适应,可以考虑调到更偏远的村小去“锻炼锻炼”。
“……他说话很难听,意思就是……就是因为我认识你,才给我这些‘特殊照顾’。”苏小薇的声音里充满了委屈和愤怒,“临海,我自问教书育人,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学生。我从未想过凭借谁的关系得到什么,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对我?难道认识你,也成了一种原罪吗?”
陈临海静静地听着,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泛白。他能清晰地想象出苏小薇此刻的样子——一定是强忍着泪水,眼圈通红,那双总是含着温和笑意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迷茫和受伤。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有张志鹏的影子。那个凭借父亲关系顶替了他区政府办位置、又抢走了汪飞燕的家伙,现在在市教育局工作,想要给一个乡镇教师穿小鞋,简直易如反掌。这不仅仅是针对苏小薇,更是冲着他陈临海来的。一种冰冷的怒意,如同细微的电流,悄然窜过他的脊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