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小胜初捷,暗流岂止在项目
指挥部办公室的夜晚,似乎总比区委办其他部门来得更晚一些。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室内依旧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低声讨论声、以及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嗡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紧张而忙碌的画卷。
陈临海伏在案头,桌上铺满了城北化工园区的地形图、污染监测报告、资金测算表以及各种会议纪要。他已经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下巴上也冒出了青色的胡茬,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像两点燃烧的星火。
经过近乎疯狂的资料研读和多方奔走协调,他终于在看似铁板一块的困局中,找到了一个微小的突破口——市发改委下属的“历史遗留工业用地治理专项基金”。这笔基金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像城北化工园区这类老大难问题,但申请门槛极高,审批流程复杂,以往区里几次尝试都无功而返。
陈临海没有贸然行动。他先是仔细研究了基金的所有申报细则和成功案例,然后带着指挥部和技术团队,重新对园区核心污染区域进行了更精准的勘察和评估,形成了一份数据极其详实、治理思路清晰、预算编制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他甚至通过周安国区长的私人关系,提前与市发改委相关司处的一位资深专家进行了非正式沟通,获得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最终,这份凝聚了心血的申报材料,以其过硬的质量和针对性,成功打动了市发改委的评审专家。虽然距离最终审批和资金拨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项目获得了“原则性支持”的初步意向!
这无疑是在僵持已久的战线上,炸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意义重大!
消息传回指挥部,压抑已久的气氛为之一振。办公室主任李爱国搓着手,脸上笑开了花:“太好了!陈主任,你这可是立了头功啊!总算看到点希望了!”连一向沉稳的周安国副区长,在听取汇报时,也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当场表示:“这是个重大进展!临海同志辛苦了,指挥部要给予表扬!”
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对陈临海近期的工作表示肯定,李爱国主任张罗着,在区政府食堂的小包间里,安排了一个小范围的庆功宴。参加者除了指挥部的几位核心骨干,周安国副区长也特意拨冗出席。
傍晚,小包间里气氛热烈。圆桌上摆着不算奢华但很实在的菜肴,酒杯里斟满了透明的液体。周安国坐在主位,面带微笑,心情看起来不错。他端起酒杯,环视众人:
“同志们,这段时间大家为了项目攻坚,都辛苦了!特别是临海同志,刚来就接了个最硬的担子,顶住压力,开动脑筋,为我们打开了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杯,我敬大家,也特别敬临海!希望我们指挥部继续保持这股劲头,乘胜追击,早日把城北园区这个硬骨头彻底啃下来!”
“谢谢周区长!谢谢大家!这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陈临海连忙起身,谦逊地回应道。虽然只是小小的进展,但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认可,还是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成就感。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也减轻了不少。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融洽。大家互相敬酒,谈论着项目未来的规划,脸上都带着久违的轻松笑容。李爱国主任更是频频向陈临海敬酒,说着“后生可畏”、“指挥部未来就靠你们年轻人了”之类的鼓励话。
陈临海酒量一般,几杯下肚,脸上已泛起红晕,但头脑依旧清醒。他享受着这片刻的松弛,心中规划着下一步如何利用这个突破口,去撬动更多的资源和解决更棘手的问题。
然而,他并不知道,就在这看似和谐的庆功宴背后,一双充满嫉妒和怨恨的眼睛,正透过杯盏交错的缝隙,冷冷地注视着他。张志鹏虽然不在这个宴请名单内,但指挥部的一点风吹草动,都难逃他的耳目。陈临海获得初步成功的消息,像毒液一样侵蚀着他的心。他绝不能容忍这个乡巴佬如此顺风顺水!
就在宴会接近尾声,大家准备散场时,包间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离门最近的一位科员起身开门,只见区纪委副书记赵立春面无表情地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两名穿着严肃、眼神锐利的年轻干部。赵立春年近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金丝眼镜后面,是一双看不出情绪的眼睛。他是区纪委的实权人物,更重要的是,他与张志鹏的父亲、市城建局副局长张建国关系密切,是众所周知的“张家人”。
欢乐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愣住了,不解地看着这几位不速之客。
周安国区长眉头微蹙,放下筷子,沉声问道:“立春书记?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赵立春迈步走进包间,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脸上红晕尚未褪去的陈临海身上。他脸上挤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但眼神却冰冷如霜。
“周区长,打扰各位用餐了。”赵立春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纪委干部特有的威严,“我们接到实名举报,反映重点项目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临海同志,在负责城北化工园区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涉嫌违反工作纪律和廉洁纪律的问题。根据领导批示和相关规定,需要陈临海同志立即跟我们回去,配合组织调查,说明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