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波澜骤起,福祸相依谁人知
作者:朱氏春秋
风暴前夜
江援朝说到做到,果然将陈临海执笔的调研报告未作任何修改,直接呈报给了区委书记王重山和区长刘国栋。
报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在区最高领导层激起了惊涛骇浪。
据说,王重山书记在办公室看了整整一个下午,期间除了秘书送茶,任何人不见。下班时,秘书看到书记烟灰缸里的烟头比平时多了一倍不止,脸色异常凝重。
刘国栋区长看完报告后,则立刻打电话把江援朝叫去,闭门谈了很久。出来时,江援朝表情平静,但刘区长的眉头却紧紧锁着。
尽管报告内容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但山岚区官场没有不透风的墙。“发改委牵头搞了个重磅调研报告,问题捅得很深,很尖锐”、“报告是一个刚从乡镇调来的年轻人主笔的,胆子忒大”、“王书记和刘区长都很重视,但也都很头疼”……诸如此类的传言,还是通过各种隐秘渠道迅速扩散开来。
一时间,区委区政府大楼里暗流涌动。许多人开始打听报告的具体内容,尤其是那些自觉可能被点名的部门和单位,更是人心惶惶。
陈临海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走在楼道里,能感觉到各种复杂的目光:有敬佩,有好奇,有担忧,但更多的,是冷漠和敌意。以前见面还会点头寒暄的某些部门领导,现在看到他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皮笑肉不笑地打个哈哈就匆匆离开。
他去食堂吃饭,原本还有几个能坐一桌的熟人,现在看到他过来,要么下意识地挪开位置,要么很快吃完离开。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种被无形隔离的滋味,甚至比刚来时更甚。
张志鹏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故意在人多的地方,阴阳怪气地对同伴说:“啧啧,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什么都敢写,为了出名真是拼了。就是不知道,这风头出完了,能不能扛得住后果哦?”引得周围人侧目,看陈临海的眼神更加异样。
甚至区委办内部,气氛也变得微妙。主任徐伟明把他叫去,语重心长地说:“临海啊,报告我听说了一些。年轻人有锐气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个火候。以后涉及这种敏感材料的起草,还是要多请示、多汇报,谨慎一些。”
这话听起来是关心,实则带着一丝敲打和疏远。
面对这一切,陈临海内心没有波动是不可能的。他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无形的孤立。但他没有后悔。每当夜深人静,回想起调研时看到的那些真实问题,听到的企业呼声,他就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深夜,陈临海站在宿舍窗前,想起在新枣镇,那位黑猪合作社的王大河拿到第一笔分红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样子;想起“枣香情”的刘茂才因为原料被截胡而急得跳脚的样子;想起老槐树村村民最初那充满不信任的眼神……这些鲜活的面孔和期盼,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力量。他的笔下,关乎的是这些人的生计和希望,而非个人的官场得失。
就在他默默承受压力之时,一个意外的电话带来了些许慰藉。是田娇娇。
“陈临海,你可以啊!不声不响搞出这么大动静!”田娇娇在电话里的声音依旧清脆,带着一丝兴奋和好奇,“现在区里都在传你那份报告,说是一颗重磅炸弹!怎么样?有没有内部消息透漏一点?我这篇深度报道可就指望它了!”
陈临海苦笑:“田记者,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现在是焦头烂额,哪还敢透露什么消息。”
“怕什么!”田娇娇不以为然,“真理越辩越明!你做得对!我就欣赏你这种敢说真话的劲儿!比那些整天就知道溜须拍马、墨守成规的家伙强多了!晚上有空没?出来喝一杯,给你压压惊?”
田娇娇的直白支持和邀约,像一道阳光,稍稍驱散了陈临海心头的阴霾。但他还是谨慎地拒绝了:“谢谢田记者好意,心领了。最近还是低调点好。”
“行吧,那你小心点。有什么需要姐们儿声援的,随时开口!”田娇娇豪气地说。
刚挂断田娇娇的电话,苏晓薇的短信来了,语气一如既往的温柔:“临海,听说你工作遇到了些压力?不管怎样,都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我相信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道理。加油。”
简短的几句话,却像一股暖流,温暖着陈临海的心。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人,用不同的方式,在他最艰难的时刻,给了他难得的支持和慰藉。
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这天下午,陈临海被通知参加一个临时召开的、小范围的专题会议。会议由刘国栋区长亲自主持,参加者只有王书记秘书、江援朝、徐伟明、调研报告涉及问题最多的几个部门一把手,以及——他本人。
会议室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刘区长没有绕圈子,直接拿起那份报告,面色严肃:“今天这个会,就讨论发改委报送的这份调研报告。报告内容,大家都看到了吧?问题很尖锐,建议很大胆。都谈谈看法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