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 第91章 未雨绸缪布先手 雏凤清于老凤声

第91章:未雨绸缪布先手 雏凤清于老凤声

宋敬坤的话,如同在寂静的房间里敲响的定音鼓,让陈临海纷乱的心绪瞬间沉淀下来。他明白,这不是告别,而是冲锋前的最后部署,是宋敬坤在为他铺路,也是在考验他能否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依旧保持定力,扛起责任。

“省长,我明白。您交代的任务,我一定全力以赴,确保完成!”陈临海的声音坚定而沉稳,没有丝毫犹豫。

宋敬坤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始交代任务,语气快而清晰,显示出他早已深思熟虑。

“第一,是关于全省开发区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问题的专项整治方案。”宋敬坤目光锐利,“这个问题积弊已久,牵扯利益巨大,是块硬骨头。之前几次想动,都因为阻力太大而不了了之。你以云川模式和梧桐里项目的经验,牵头起草一个方案,要敢于碰硬,提出切实可行的清理、盘活和问责措施。这份方案,必须在我离开前,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陈临海心中一震。这确实是一块极硬的骨头,涉及各地市的核心利益和招商引资政策,触动的是盘根错节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商关系。让他来牵头起草,无疑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但也是赋予他一次在重大全省性问题上展现能力和立场的机会。成功了,他的威信将极大提升;失败了,则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第二,”宋敬坤继续道,“‘梧桐里壹号’项目要加快进度。这不仅是一个文物修复项目,更是我们探索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新路径的试点。你要亲自盯着,确保资金、技术、政策到位,把它做成一个标杆,一个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江海样板’。”

“第三,”宋敬坤的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我离开后,省里的格局可能会有变化。你要有所准备。对于未来,你自己有什么初步的想法?”

终于来到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陈临海抬起头,迎向宋敬坤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省长,如果……如果您真的调动,我想……我想下到地方去。”

他没有选择更稳妥的“跟随”,而是直接表达了“下放”的意愿。

宋敬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担忧,也有释然。他沉默了片刻,缓缓问道:“想好了?地方不比省里,尤其是基层,矛盾更直接,情况更复杂,很多时候需要你独自面对,没有人再为你遮风挡雨。”

“我想好了。”陈临海语气坚决,“在您身边,我学到了宏观视野和决策思维。但我觉得,我的根在基层,我的价值,也应该在直接为群众解决问题的一线去实现。我不想永远活在您的羽翼之下。”

“好!有志气!”宋敬坤脸上露出了真正开怀的笑容,他用力拍了拍陈临海的肩膀,“雏凤清于老凤声!我果然没有看错你!既然你有这个决心,那就要去最艰苦、最能锻炼人的地方。新河市东河区,常务副区长的位置,你觉得怎么样?”

东河区!果然是他!

陈临海心中早已有所预料,但此刻从宋敬坤口中明确说出来,还是让他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刘国栋的强硬,张志鹏的阴险,盘根错节的本土势力,以及秦劲松提到的开发区土地和金融问题……这一切,都预示着东河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漩涡。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目光反而变得更加锐利和坚定:“我愿意去东河区!请省长放心,无论多难,我一定在那里扎下根,干出个样子来,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不是不辜负我的期望,”宋敬坤纠正道,语气深沉,“是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辜负东河区百姓的期待。记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在基层有着最真实、最沉重的分量。”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陈临海,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我会向新河市委的主要领导郑重推荐你。但是,到了地方,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多看,多听,少说,谋定而后动。有时候,忍耐和等待,比盲目的冲锋更重要。”

“是!我记住了!”陈临海郑重应道。

宋敬坤交代完这一切,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又恢复了那个沉稳如山的常务副省长形象。他转身,看着陈临海,最后叮嘱道:“在我正式调动之前,开发区整治方案和‘梧桐里壹号’的进度,就是你最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关系到工作,更关系到你下去之前的‘势’。有了这份沉甸甸的政绩,你到了东河,腰杆才能更硬,说话才能更有分量。”

“我明白!我一定在您离开前,交出满意的答卷!”陈临海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艰巨,一股昂扬的斗志在他胸中燃烧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陈临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他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高速旋转着。

白天,他召集相关厅局业务骨干,组建了开发区问题整治方案起草专班。他不再是那个只是传达领导意图的秘书,而是真正的主导者。在会上,他引导讨论,聚焦问题,鼓励大家打破部门壁垒,畅所欲言。他引用云川项目协调中“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思路,提出整治不能简单粗暴地“关停并转”,而要设计“引导升级、盘活重生”的政策工具箱,赢得了不少务实派官员的认同。

晚上,他则伏案疾书,亲自操刀方案的核心部分。台灯下,他的身影常常持续到深夜。他查阅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秦劲松提供的审计线索和自己调研掌握的情况,字斟句酌,力求每一句话都有依据,每一条建议都可操作。

同时,他几乎每天都要与“梧桐里壹号”项目组通话,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资金拨付流程甚至是与周边居民的沟通问题。他甚至多次利用周末时间,亲自到工地查看进度,与孙启明等专家在现场讨论方案。

他的忙碌和专注,落在有些人眼里,成了“宋敬坤离开前的最后疯狂”。赵志宏在一次私下场合,就曾不屑地对人说:“看他还能蹦跶几天?等宋省长一走,他那个方案能不能通过都两说,就算通过了,谁去执行?还不是废纸一张!”

这些风言风语,偶尔也会传到陈临海耳中,但他只是一笑置之。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在暴风雨真正来临之前,尽可能多地积蓄力量,筑牢根基。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个半月后,一份数据翔实、问题精准、措施有力的《江海省开发区土地闲置及低效利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在征求各方意见时,虽然争议巨大,但其专业性和系统性,也获得了许多人的暗自佩服。

而“梧桐里壹号”的落架大修工程,也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主体结构顺利完工,古朴而精致的历史风貌初现端倪,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媒体前来参观报道,成为了省城一道新的风景线。

也就在这个时候,关于宋敬坤省长的调动,传来了更加确切的消息。中央组织部的考察组,已悄然抵达江海省。

山雨,终于要来了。

陈临海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那些行色匆匆、表情各异的人们。他知道,一段重要的旅程即将结束,而另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崭新道路,正在他的脚下缓缓展开。

他握紧了拳头,眼神中没有彷徨,只有一往无前的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