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全然不知,这场看似为对抗沈少秋而设的布局,实则每一步都在沈少秋的算计之中。
与此同时,港督杨瑞英已抵达中环的港英正府总部,正与他在学时的老友——正府安全情报办公室主管哈塞姆,密会于静室之中。
“刚从英国回来,是不是觉得港岛的天气舒服多了?”
看到杨瑞英走进办公室,正低头整理书架的哈塞姆抬起头,笑着打了个招呼。
“岂止是舒服,比起伦敦那种阴雨连绵的日子,这儿简直是人间福地。”
杨瑞英一边答话,脸上笑意未减。
“看你这神情,八成是带回来什么好消息吧?祖家那群政客,到底松了什么口风?”
哈塞姆斜眼打量着她,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
“他们会给我们——你做梦都想不到的支援。”
杨瑞英眨了眨眼,压低声音,神秘地说。
“瑞奇,你知道我最讨厌打哑谜。”
哈塞姆耸耸肩,转过身继续摆弄书本,仿佛毫不在意。
“你啊,真是扫兴。”
杨瑞英轻叹一声,望着他的背影,缓缓说道:“皇家海军‘维多利亚’号航母战斗群即将开启对英联邦国家的巡回访问,半年后,整支舰队将正式进驻港岛。”
话音落下的一瞬,哈塞姆的手停在半空,随即猛地转身,目光中满是震惊:“你说真的?这次祖家对咱们的支持,可真是出乎意料。”
“不是他们大方,是你没看清如今港岛的分量。”杨瑞英语气沉稳,“这里每年为帝国带来的收益数以亿计,更何况,这是我们在远东最后的立足点,也是最关键的据点,绝不容有失。”
“一支航母舰队坐镇,就算对岸也不敢轻举妄动。”哈塞姆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锐光,“这下,我们终于能放手干一场了。”
“还不止这些。”杨瑞英接着道,“我在伦敦这段时间,军情七处、陆军部和苏格兰场全都点头答应全力配合。
未来半年,七处会派两百多名顶尖特工来港协助;陆军将调六个营的廓尔喀兵进驻;苏格兰场也会送来上百名精英警员。
这一回,我们要把那些企图动摇统治根基的华人势力,彻底铲除。”
她语调平静,却透着刺骨的寒意,眸子里掠过一抹冷峻。
“其实我早有个想法,只是以前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提。”哈塞姆说着走回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杨瑞英接过,逐页细读,足足十几分钟才合上文件,轻轻放回桌面,嘴角浮起一丝赞许:“哈塞姆,当年伯伊教授说你是伊顿最有头脑的学生,果然不假。
这个计划……相当精彩。”
“既然你觉得可行,那就由你来给它起个名字吧。”
哈塞姆神色淡然,静静等着回应。
杨瑞英沉默片刻,目光微凝:“就叫‘迎冬计划’吧。
沈少秋——秋天一过,冬天就来了。
也该让某些人尝尝寒冬的滋味了。”
“好。”哈塞姆重重点头,“就叫迎冬计划。”
“这个行动交给你全权负责。”杨瑞英神情严肃,“至于我,还得去处理祖家交代的其他几件要事。”
“明白。”哈塞姆没有追问,只沉声应道,“为了女王,我会做到万无一失。”
“拜托了。”
留下这句话,杨瑞英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就在她返港当晚,港督府与港英正府联合发布三项重大公告。
其一:启德机场遭恐怖分子破坏,损毁严重,加之航班量逐年攀升,现有设施已无法承载需求,政府决定在港岛建设一座全新的国际机场。
其二:红磡海底隧道通行压力日益加剧,难以满足九龙与港岛之间的交通往来,政府拟同时兴建两条新海底通道,全面提升跨区运力。
第三条消息传来,港英当局打算加大对岛上中小学的管控力度,准备把过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的基层教育全部收归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并为这些学校划拨专项经费。
柏架山别墅区里,沈少秋正陪着郭凯琳用晚餐。
电视上播放着港英正府这番“大动作”,他看着画面笑了笑,对郭凯琳说道:“洋人终于按捺不住,要动手了。”
“秋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郭凯琳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问。
“掏空财政,给年轻人洗脑,等将来交出去的时候,让那边接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沈少秋语气低沉地回答。
他心里清楚得很——当年修建新机场,明明可以在新界或南区这种人少地广的地方选址,成本低、效率高。
可那些人偏偏不选,非得跑到比大屿山还偏的赤鱲角去填海造地,硬生生砸进去一千六百亿港纸。
更别提配套的青马大桥和昂船洲大桥,两项工程加起来又烧掉四百多亿,成了全球最贵的机场项目。
再加上两条海底隧道,耗资也逼近千亿。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原本富得流油的港英财政几乎被掏空,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差点被国际资本一举掀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