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秋依旧笑而不语。
汤茱蒂又瞪了他一眼,显然对他这副神神秘秘的模样很不买账,随即才对朱芳芳点头:“芳芳,带他进来。”
“好的,小姊。”
几分钟后,一位身穿浅灰西装、头发中分的中年男子走进别墅,他正是程一言。
在从沈少秋那里获得300亿港元投资后,程一言不负所托,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便将资金翻了十倍,达到了近3000亿港元。
他也因此跻身恒生指数调控委员会,成为其中一位候补委员。
港岛的股市起初并没有恒生指数的概念。
直到1946年,恒生银行以当年7月31日为基准日,设定了100点的初始指数,并选定了3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成分股,仅供内部参考。
直到1969年11月24日,恒生指数才正式对外发布,起始点数为150点。
而恒生指数调控委员会,正是负责调控这一指数的核心机构。
整个委员会仅有五名正式委员,另设六名候补委员。
要进入这个圈子,门槛极高,必须拥有至少2000亿港元的资产,并在港岛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每年7月31日——恒生指数的基准日,委员会都会进行一次环 届选举,增补新的候补委员。
这个组织的结构并不固定,就像某些国际组织中的核心成员一样,并非因为身在其中才拥有话语权,而是因为本身足够强大,才有资格成为其中一员。
而调控委员会的成员同样如此,每一位进入委员会的成员,都具备影响港岛股市走势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委员会才有能力左右整个港岛的金融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恒生指数调控委员会几乎就等同于恒生指数本身,是港岛股市走向的风向标。
委员会中的五名正式成员与六名候补成员,能够查阅恒生指数内所有成分股的详细信息,总能比市场领先一步掌握动向。
尤其是五位正式委员,拥有对指数调整的投票权。
若将地主会与调控委员会相比,那就像拿街边小摊与跨国集团作比,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程一言能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跻身委员会,即便只是候补身份,也足以说明他的不凡之处。
不仅如此,程一言还为沈少秋带来了更多意外之喜。
例如,他顺带投资了日本、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股市。
在这个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随便出手都能赚到钱,而程一言在这些市场同样出手精准,赚进了超过一千亿港币。
换句话说,沈少秋最初交给他的三百亿港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翻滚到四千亿港币。
这样的回报率,连沈少秋都忍不住惊叹。
系统奖励的顶尖人才果然名不虚传,能从一百块赚到一百亿的狠人,确实牛。
如今,程一言在港岛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金融圈里,已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金手指”。
“秋哥,汤姐,你们好。”
程一言笑眯眯地跟着朱芳芳走进来,向沈少秋和汤茱蒂打招呼。
“一言,你坐。”
沈少秋微笑着示意他坐下。
“谢谢秋哥。”
此刻的程一言完全没有“金手指”的张扬,面对沈少秋,他只是一个低调谦逊的小弟,言听计从。
“阿秋,这位程先生是……?”
汤茱蒂略带疑惑地看向沈少秋,开口询问。
恒生指数调控委员会的十一位成员向来神秘,大多隐匿身份,外界只知他们的外号,不知其真名实姓,尤其是那几位后加入的候补委员,更是扑朔mi 离。
“茱蒂,他就是金手指。”
沈少秋笑着回答。
听到这句话,汤茱蒂的瞳孔猛地一缩。
对熟悉港岛金融圈的人来说,“金手指”这个名号早已如雷贯耳。
他的操盘手法甚至被写进了港岛大学金融学院的教学案例中。
短短一年时间,从一个普通投资者成长为港岛股市中举足轻重的大鳄,堪称奇迹。
但汤茱蒂万万没想到,这位传奇人物竟然是沈少秋的人。
一时间,她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这怎么可能?
足足过了半分钟,汤茱蒂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沈少秋面对如今的局势,始终镇定自若——原来他手里握着这样一枚“核弹”。
除非汇丰、渣打、怡和、太古这些洋行不惜yi 切代价,哪怕自损也要干掉世懋地产,否则这场博弈他们必输无疑。
只是,汤茱蒂心里也在盘算,洋人为了她的世懋地产,究竟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她望着沈少秋,开口问道:“阿秋,如果程先生出手,稳住世懋地产的确不是问题。
但如果洋人执意要与我们对抗到底,我们该如何应对?”
“茱蒂姐,现在洋人还只是让李半城当代理人来对付世懋,我要做的,就是撕掉李半城的伪装,逼洋人亲自下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