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义理、蔡元祺等人率领PTU和EU队员赶到广播道的三家电视台,准备强行接管时,他们震惊地发现,特别行动队和九龙各警署的上千名警员已经将电视台团团围住。
在这些警察身后,还有数十名记者,摄像机镜头齐刷刷对准了现场,记录下双方对峙的一幕幕。
九龙城区,广播道,无线电视台门口。
韩义理目睹这一切,顿时怒火中烧。
他冷冷地盯着眼前这群警员,厉声命令道:
“我是警务处处长韩义理,我命令你们立刻让开!”
回应他的,是沉默。
这些警员仿佛没有听见一般,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
“所有人听令,给我强行进入,如遇抵抗,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进行压制!”
见这群人无动于衷,韩义理决定重演昨夜一幕,用强硬手段镇压眼前这帮“叛徒”。
然而,这一次,他判断失误了。
随着命令下达,他身后的数百名PTU队员却纷纷迟疑不前。
眼前的不是街头混混,而是警队的同僚。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都看到了新闻与报纸上的内容,明白这背后不过是港岛高层之间的角力。
昨夜的行动还能以镇压暴徒为由,如今却要对同胞出手,他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怎么?你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违抗上级命令?别忘了,警队就是军队,服从命令是你们的天职!”
韩义理回头怒视着这群队员,厉声斥责。
被他一顿训斥后,这些PTU成员才勉强抽出警棍,缓缓朝电视台大楼走去。
同样的场面也出现在亚洲电视台与丽地电视台门前。
尽管EU和PTU成员内心抗拒,但在颜利国、蔡元祺的逼迫下,仍准备强行接管。
“踏踏踏……”
就在这一刻,一阵密集的脚步声传来,韩义理下意识地望向声音来源,瞳孔猛然一缩。
数万名九龙城寨的居民再次走出寨子,如同一股人流,沿着广播道向三大电视台方向涌来。
“凌晨时分,这帮人根本就是在拖延时间!”一个令韩义理头皮发麻的念头浮现在脑海。
难怪昨晚他们声势浩大却退得干脆,原来是故意等到白天舆论发酵之后,才卷土重来。
但随即,韩义理心中又浮现出一个疑问——那他们为何不直接等到天亮统一行动,岂不是更能打港英政府一个措手不及?
韩义理并不清楚,此刻远在港督府的杨瑞英,早已掌握了他心中疑问的答案。
就在韩义理下达进攻无线电视台的命令几乎同一时间,港督杨瑞英的办公室内,电话铃骤然响起。
“港督先生,是港办的洪主任打来的。”
听到秘书的通报,杨瑞英微微点头,拿起听筒。
他的私人秘书施泰尔在电话那头开口。
“接进来。”
施泰尔话音刚落,杨瑞英眼神微动,脸上却不动声色。
他早已预料到,港办这次一定会出面干预。
“港督先生。”
听筒里传来一个低沉的男人声音。
“洪主任这么早来电,有何贵干?”
杨瑞英语气平淡地问道。
“港督先生,昨晚的事件影响太大,我们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希望港岛方面能够维持局势稳定,不要再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枪击与冲突。”
洪主任语气坚定,言辞毫不含糊。
“这当然也是我们港英政府的期望。”
杨瑞英神色稍显严肃地回应。
“港督先生,或许我需要说得更清楚一些。
我们希望港岛方面立即解除紧急状态,这才是维护稳定的最佳方式。”
洪主任继续施压。
“洪主任,我想提醒一句,按照我们之间的协议,港英政府的内部事务,贵方无权干涉……”
杨瑞英正欲继续解释,却被对方毫不犹豫地打断:
“港督先生,我再说一遍,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和平稳定。
如果你们做不到,我们也不介意协助。”
听到这番强硬表态,杨瑞英一时语塞。
“另外,据我了解,昨晚有超过两百名市民在冲突中受伤甚至丧生。
我们不希望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也希望港英政府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交代。”
即便杨瑞英没有立刻回应,洪主任依旧不肯罢休。
其实,那两百多人的伤亡,正是沈少秋刻意制造的“棋子”。
这枚棋,港办可以用来施压,普通市民可以用它发泄不满,警队里的华人警员也可以借势表达抗议,各大社团更可借此掀起舆论风暴——目的只有一个:让洋人坐立难安,逼他们退让。
沈少秋心里清楚得很,这是1987年,不是一百年前。
英国人现在只能耍点阴谋诡计,真刀真枪地较量,他们早已力不从心。
“洪主任,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
杨瑞英最终缓缓开口,脸色阴沉。
他挂断电话,重重地靠在椅背上,神情疲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